张鼓峰事件不是中国丧失图们江入海口的原因

熹然看国际 2023-09-11 01:02:00

现在网上有一个奇怪的论调:著名反法西斯战歌《喀秋莎》是1938年张鼓峰事件时期创作的——中国在张鼓峰事件中,因为苏联占领张鼓峰,失去了图们江入海口——唱《喀秋莎》等于支持俄罗斯对中国的侵略史。

真是笑死我了。

骗子说话,最擅长半真半假。这次也不例外。

喀秋莎的确是1938年创作的,但和张鼓峰事件硬扯上关系就有点搞笑了。俄罗斯在描述这首歌曲创作时的说法是:这首歌描绘了一个女孩渴望她心爱的丈夫,他正在服兵役。从来没提到张鼓峰,实际上张鼓峰在当时的苏联也很少有人知晓。

说因为张鼓峰事件,中国丧失了图们江出海口就更是胡编乱造了。图们江出海口于1860年清朝和沙俄签订《北京条约》时就在法理上丧失,在1886年双方树立界碑时实际丧失。1886年,中俄双方在边界设立第一块界碑——土字碑,距离图们江出海口15公里,如今界碑尚在,图们江入海段15公里河道左岸归俄罗斯,右岸归朝鲜,所以并不是张鼓峰事件使中国丧失了图们江出海口。

前面两个论据都是错的,结论自然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而最最错误的是:张鼓峰现在就是中国领土啊!

张鼓峰,海拔155.1米,位于吉林省珲春市防川村北1.5公里处,其东南2.5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处。

张鼓峰山脚下有一座张鼓峰事件纪念馆,创始人刘丛志就经常去张鼓峰踏青,请问编造者,如果张鼓峰是俄罗斯的,中国平民可以随便去吗?

“闲暇之余,老刘就到张鼓峰、沙草峰等战场遗址寻觅。铁锹、钢盔、炮弹片等都成了“战利品”

“刘丛志带着借来的金属探测仪,足迹遍及张鼓峰战场遗址。很多时候,他镐刨锹挖两三天,得到的只是些破铜烂铁。如今,他的展柜里除了1938块弹片,还有日军军刀、苏军酒瓶、坦克操纵杆、苏军铁炉子、军官证等数千种物品”。

现在这里已经是防川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了。

所以,喜欢唱《喀秋莎》的人们不必害怕,大可以大唱特唱。

0 阅读:75

熹然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