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岸英不牺牲,能否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韩知许说文史 2024-06-14 20:10:35
前言: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毛主席会不会让他接班?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毛主席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苦难中长成的参天大树

在毛主席所有的亲人中毛岸英无疑是遭受苦难最多的那一个。

1922年10月就在毛泽东领导着湖南长沙工人取得胜利的时候,毛岸英出生了。

当时毛主席亲自为儿子起名为“岸英”希望他能“湘江边苍劲伟岸的大树”一样,成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毛岸英8岁那年他和母亲杨开慧一同被湖南军阀逮捕抓进了监狱,母亲牺牲后他和弟弟被亲戚从监狱接走送到了上海地下党开办的大同幼稚园。

在这里他和弟弟度过一段短暂的快乐时光,不久之后幼儿园被叛徒出卖,毛岸英和弟弟只得流浪在上海街头,期间他当过学徒,拉过黄包车,甚至还当过乞丐。

这段艰苦的生活让他彻底感受到了底层民众的艰辛,也为他的革命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底毛岸英兄弟二人被地下党员找到不久后就被送往了位于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在这里他度过了一段欢乐时光。

之后又在苏雅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了深造并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闪电战,苏德战争爆发。

当时能够前往一线和德国法西斯战斗是很多孩子的理想,毛岸英自然也不例外,可惜当时苏联出于他们的安全考虑明令禁止国际儿童院的孩子们前往战场,所以毛岸英只能每天在后方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战况。

1942年5月,毛岸英用俄文直接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要想要上前线的愿望,斯大林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答应了他的要求。

1943年毛岸英从军校毕业之后被授予中尉军衔,随后参与了解放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

素的战争结束前斯大林亲自接见了毛岸英,当时他夸奖毛岸英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很勇敢,可毛岸英听后却说在前线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并不是什么领袖之子。

1945年12月初毛岸英返回延安,当时毛主席在得知儿子回来的消息后抱病前往机场迎接。

当时他看见毛岸英之后感叹的说到:“你长这么高了!”

之后父子二人在一起吃了两天饭,随后毛主席就要求毛岸英去和其余人一起去吃机关食堂的大锅饭,不准他因为自己的身份搞特殊。

接下来毛主席又敏锐的察觉到毛岸英由于常年在苏联生活,各种习惯已经恶化,对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农民和农村并不是很熟悉。

所以他先是让毛岸英改掉了穿苏军军服和西装的习惯,接着就要求儿子去上“劳动大学”,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好好学学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毛岸英听完父亲的建议后二话不说就整理好了行李徒步前往了延安县柳林区吴家枣园,当时村民吴有满热情的接待了这个高高瘦瘦的青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陕北农民吴有满将淳朴厚道一词诠释的淋漓尽致,他害怕毛岸英睡不惯这里的土炕于是就在床上单独铺了一块床板。

而毛岸英看在眼中也从心底里喜欢上了吴有满这个农民“老师”,当他得知对方的儿子比自己大两岁后便毫不犹豫的称对方为哥,听到毛岸英如此谦虚对方反而不好意思了起来,很快毛岸英就和这一家人打成了一片。

在吴有满的指导下毛岸英学会了开荒、撒种、锄苗、收割、打场、交送公粮等一系列任务,此时的他相比于刚来时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手上起了厚厚的茧子不说,就赖你身上也是一身黄土两腿泥,可当毛主席看到他这副样子之后却是赞不绝口,称这就是他的“劳动大学毕业证”。

请缨入朝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0月初,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决定由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当时刚刚结婚的毛岸英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朝鲜作战,当时毛主席表示这个问题他不能决定,要去问彭老总毕竟他才是这次的司令员。

随即毛岸英又找到了彭德怀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当时彭老总先是感到十分诧异,接着又觉得十分为难,毕竟在前线子弹可不长眼。

于是他劝毛岸英:“去朝鲜有危险呦,还是在后方嘛,搞好建设也是抗美援朝嘛!”

可毛岸英却不这么觉得,虽然他之前在苏联参加过卫国战争,但是当时出于他的身份斯大林虽然将他派往了前线但基本都是一些安全的地方,表面上是让他参战,其实更像是观光。

所以这次在听说了志愿军要入朝之后他才会如此迫切的想要前往朝鲜。

见到儿子态度如此坚决,毛主席忍不住对彭老总说到:“我替岸英向你求个情,孩子嘛,出去长长见识,总是好的。”

言至于此彭老总也不好拒绝,于是便答应了毛岸英的请求,当时彭老总还打趣说毛岸英是他手下的第一个志愿兵。

临别之前毛主席和毛岸英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当时毛主席对儿子说到:“你是共产党员,又是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当时毛岸英牢牢地讲这句话记在了心中。

10月19日晚,毛岸英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担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当时志愿军总部设在了朝鲜大榆洞附近。

1950年11月24日,敌人侦测到总部所在的大榆树附近电报信号频出,于是派出飞机前来侦查,并炸毁了附近的变电所,随即志愿军总司决定在25日7时之前所有人员必须进入防空洞。

25日清晨由于在等待了许久之后都没有看到美军战机的身影,于是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便回到办公室,冒着危险继续工作。

可就在他们回到办公室后不久美军飞机突然飞临志愿军总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在得知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悲愤愧疚等心情迅速涌上了彭老总的心头,当时他在桌前坐了一个小时才写完了短短一百字的电报。

当时这份电报率先来到了周总理的手中,为了照顾毛主席的情绪在和刘少奇商量后他们暂时没有告诉毛主席这个噩耗。直到来年的一月二日他们才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

根据毛主席的卫士李家骥回忆: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又拿烟,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

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当时周围的人见状也是哭的不行,可谁想毛主席看到众人如此伤心之后还反过来安慰他们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岸英是毛家为革命牺牲的第6个人,也是毛主席失去的第6位亲人。

事后周总理曾向毛主席提议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可毛主席听后只是淡淡的说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1953年4月,毛泽东见到英雄黄继光的母亲时说:“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他们牺牲的光荣,我们都是烈属。”

一场战争让他们失去了各自心爱的儿子,他们有着同样的悲伤,他们也有着同样的骄傲。

在毛主席去世后工作人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都是毛岸英的贴身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在这之前毛主席曾先后五次搬家,可这些东西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毛主席将他对儿子的思念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将近半个世纪。

在毛岸英前往朝鲜战场前曾问过毛主席这样一个问题:“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当时毛主席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等你回来,爸爸给你个答复。”可惜不久之后就毛岸英就和主席天人两隔。

一天他的爱人刘思齐再次询问了毛主席这个问题,这次毛主席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我们可以看到从始至终毛主席都是将毛岸英作为自己的儿子培养,并没有什么当做领导人的意思。

而毛岸英之所以前往朝鲜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就去了。

这就是伟人的胸怀!这就是令人泪目的伟大的父子深情!

参考资料:

0 阅读:1

韩知许说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