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返城46年,回陕北和儿子相认,儿子:给我100万认你这个爹

肖寒先僧 2023-09-16 21:14:34

老知青返城46年,回陕北和儿子相认,儿子:给我100万认你这个爹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敢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段往事,毕竟是自己人生中做的最错误的事情,谁又会自揭伤疤呢?可事实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不得不去面对,有时候想想自己这一生,经历坎坷,妻离子散,晚年更是孤独凄凉,要说人生的意义,我觉得就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不是所谓的事业成功,财富高涨。

我叫康博文,北京人,出生于1950年,高中毕业那年冬天,和几十名同学到陕北插队,这段经历,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人生,但利与弊是同时存在的。

当年,我们一起到陕北插队的有三十多名同学,后来我和其他八位同学,被分配到一个叫周家沟的村子,这个村子很大,村口到村里的最后面,大概有五公里的样子,而我们到这里插队,算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村子人多地也多,主要是有三口水井,比起那些去高原上插队的同学,我是幸福的,不用为了吃水问题而苦恼。

刚去周家沟那年,我只有17岁,在同学中算是年纪最小的,最大的李国豪已经21岁,可他为了读书,放弃了参加工作的机会,当然也就彻底地失去了工作机会。因为李国豪年纪最大,被称之为“大哥”,在去陕北的时候,当上了小组长。这一路,李国豪是风光无限,沾沾自喜,真的以为当官了。

好在到达陕北后,同学们被分到各个村子,而我幸运的没有和李国豪分在一个村庄,也就避免了看他的丑恶嘴脸。

周家沟有400多人,青壮年较多,当时的大队长叫邓文先,是抗美援朝回来的一个战士,原本他可以留在东北工作,可妻儿老小都在陕北老家,最后还是甘愿回来当一名农民,他的伟大精神,成了我们成长的标杆。

邓队长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虽然出生在这个村子,但他军人的气质,每时每刻不在散发着,其实村里人对邓队长是有敬畏也有厌烦,因为邓队长秉公无私的性格,把本家人得罪了个遍,可又不得不碍于邓队长的权威,只能踏踏实实地干活。

我当时被分配到李四海家住,七个男生挤在一张炕上,因为是在冬天,人多确实暖和,我们这些从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压根就没干过农活,所以为了让我们这个冬天过得暖和一些,邓队长还特意组织了十来个社员到五六公里外的山上砍树,我们八个人也跟着,不过是打打下手,毕竟不会干活,老乡们心疼我们这些城里孩子,基本上不让我们插手。

看到老乡捆起来的柴火,我试着提了一下,压根就提不动,老乡说这一捆柴有180斤,我们没干过活,肯定背不起来。其中有一个社员叫刘延云,只有一米六出头的个子,看着他艰难地背起一大捆柴,慢悠悠地走着,心里顿时被感动了,可我知道,这样的工作,也许经常在做。

冬天取暖的事情解决了,但吃饭问题还没解决,后来邓队长专门安排了邓二嫂,也就是邓队长的二嫂子给我们做饭,我们九人中有两个女生,是薛秋燕和白晓彤,她们两个的任务就是在半年内学会走陕北饭菜,如果学不会,以后我们九个人可能都要挨饿。

好在这两个姑娘学习能力强,不到三个月,就会蒸白花花的馒头,也会做手擀面,不过我们平时吃的,并不是每顿饭都是白面,基本上一个周吃两到三次,其余时间吃的都是杂粮,比如高粱馒头,玉米馒头等。

到陕北第二个月,就要过年了,在异乡,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孩子,无法和父母团聚在一起,可陕北人的热情,还是让我开心了许多,并没有因为远离父母就很伤感。这个年是过去了,到了阳春三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对于我们知青来说,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起初,我们每个人手上或多或少都被磨起了水泡和血泡,但两个多月过去,也就适应了。

几年时间过得很快,有人坚持不住了,毕竟年龄都不小了,而我此时已经22岁,在1972年夏天的时候,当时公社要抽调20名小学教师到乡里,还要搞“三村一小学”计划,意味着很多村子将建立小学,也意味着很多当地的知识青年或者我们北京知青有成为教师的可能性,大家都在期待着自己被选中,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下地干活了。

因为周家沟村子很大,顺理成章地办了小学,我当时很幸运,被选为小学教师,村子里三名教师,除了我之外,还有薛秋燕和周智勇的女儿周小欢,她是初中毕业生。

当教师是份轻松的工作,当然为了让自己吃上蔬菜,我们也是有自留地的,种点白菜萝卜土豆辣椒这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和周小欢的感情迅速升温,当然起初并没有光明正大地一起,毕竟在那个拉手都被人嘲笑,甚至造成更严重后果的年代,要不是明媒正娶,是很少有人敢卿卿我我的。

到了1976年,我和周小欢的感情被薛秋燕公开,知道瞒不过去,也只好承认,而周小欢的父母对我很认可,给我两条路选择,一是留在陕北当上门女婿,二是让我把周小欢带到北京生活。

可我当时自身难保,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北京,纵然听说一些知青在1974年的时候就有人回到北京,可我们并没有接到通知,只能安静地等待。

次年四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了返城的通知,而此时进退两难,因为我父母不希望把周小欢带回去,而我实在是在陕北待够了,想回到北京,此时的周小欢已经怀有身孕,所以要做出决定对我来说很艰难。

不过我还是自私地选择独自一人回北京,答应把工作落实了,就来接周小欢,可我却做了负心人,因为在回到北京的第六个月,就在父母的撮合下结婚了。

妻子看上去是一个很乖巧的女人,可在婚后却变了样,性情暴躁,动不动就骂骂咧咧,我们生了一个女儿,但在女儿大学毕业那年选择离婚,此时的我也快退休了,所以没有想着挽回,毕竟几十年来,一直争争吵吵,很累了。

离婚后我想到远在陕北的周小欢,想到未见面的儿子还是女儿,因为对于周小欢生的孩子到底是男是女并不清楚。

随着当年的同学都退休了,有人提议回陕北,告知我的时候,我没有答应,后来十多年,同学们回去了几次陕北,唯独我没有回去过,当然这个时候我也得知了当年周小欢生了一个儿子的事情,顿时感觉晚年看到了希望。

前几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有回陕北,今年下定决心回一趟陕北和儿子相认,毕竟我已经73岁了,如果再不回去,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了。

事先我让李国豪帮我要到儿子的联系方式和住址,就这样独自一人回到陕北,见到了儿子,也见到了周小欢,她带着儿子嫁的人,所以也不方便和我说太多,而我和儿子始终都是保持沉默的,后来周小欢让我带着儿子在外面聊天,毕竟在她家有些不方便。

儿子也没和我客气,明确地说:给我一百万,我认你这个爹。

知道儿子对我是有怨恨的,所以当即就答应了,并且答应以后把北京的房子会留给他,但前提是必须给我养老。

儿子答应了,我也没有遗憾了。

23 阅读:7563
评论列表
  • 2023-09-17 11:38

    时代的产物[点赞]

  • 2023-09-17 18:23

    利益交换而已,就是没有亲情

  • 2023-09-24 03:28

    100万,房子,这条件找儿子闺女,甚至媳妇都不是难事

肖寒先僧

简介:用独特的视角评析众生百态,认真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