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三万人涌入霍尔果斯,称自己是中国人,要求回国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6-27 11:00:45

据说,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际,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的霍尔果斯口岸,陆续出现了几万人:他们来自莫斯哥、圣彼得堡、阿拉木图等城市,称自己是中国人要求回国,但是却遭到了拒绝。这些人是谁?又为什么做出这种举动?这要从1962年初夏发生在新疆的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说起。

6.7万新疆边民逃往苏联

事件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不停恶化的形势下,苏联的政策由过去的与中方协商转变为积极插手遣侨工作,其中伊塔事件可以说是苏联一手促成。

1962年春,苏联政府趁中国春荒严重之际,利用伊犁地区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某些错误以及人民生活的暂时困难发难,指示苏联驻乌鲁木齐领事馆和伊宁领事馆,煽动中国边民移民去苏联。其中,新疆军区副参谋长祖龙泰耶夫和伊利军区司令马尔果夫被苏联方收买叛国,开着吉普车在草原上到处煽动边民们领苏侨证。

4月22日开始,被煽动的边民们发动了暴乱,在这过程中,他们冲击了伊犁的军区大楼,还打死、打伤了部分前去劝阻的部分汉族同胞和土著居民。新疆军区副政委曹达诺夫少将闻讯前去,在上级要求不得伤害群众的指示下温和地镇压了暴动,但是此时塔城、阿尔泰、博尔塔拉也都发来急电:报告本区党政军机关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当天,霍尔果斯、巴克图等口岸乱作一团,苏联边境为越境边民大开便利:广播车不断煽动边民前往苏联,开启探照灯照亮越境者的路,还遣送一些越境者回头煽动人们—— “到苏联去吧,那里是你们的老家,那里有面包和黄油,那里缺少劳动力!”饥饿的边民们听了,赶着牛羊,拖家带口地前往苏联边境。边防战士们在劝阻过程中被踩伤、砸伤,遵循着上级“不许伤害群众、不许开枪”的指示,眼睁睁地看着人群在边境上迁徙了三天三夜……

毛主席得报,说:“我就不信苏联是天堂。他们要走,礼送出境。”

在这次暴乱中,带来了很多恶劣影响:伊宁市、塔城市以及部分县城的汉族人几乎全被打伤;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中苏西部边境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冲突和摩擦;伊犁草原、阿尔泰草原等新疆边境地区人口锐减,40多万亩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废。

逃亡者归来,归国无门

20多年后,中苏关系解冻,伊犁和塔城地区也开始趋于和平。中苏政府达成协议之后,首先开放的就是霍尔果斯口岸、托云口岸、塔城口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苏联回到伊宁、塔城探亲的人就有1000人次,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二十多年前的逃亡者。为了方便他们探亲,中苏还达成协议,在霍尔果斯开设“国际班车”来往于中苏边境。

实际上,传闻中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三万人涌入霍尔果斯哭喊要求回国一事并非事实,有夸大的因素在。但是根据记载,确实有很多在伊塔地区土生土长的人,出于思乡之情,在探亲时提出留在中国:“到了苏联,我才尝到了思念故土的滋味,生我养我的土地,毕竟还是中国啊,请你们当我留下来,我可以用我的才能帮故乡发展畜牧业。”但是地方政府也无能为力,因为这些人已经失去了中国国籍,归国无门了。

不仅如此,在伊塔事件中,还发生了其他悲剧。很多家庭被拆散,有的是夫妻双方走一个留一个;有的是亲人在外地,回家时却已经人去家空。很多人当时还以为可以像以前一样回家,但是没过多久,国境线就关闭了,苏联那边的人回不来,中国这边的人过不去。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留下的人们还被扣上“里通外合”的帽子,被发配到农场监禁二十年。

伊塔事件发生的原因,实际上是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究其外因,一方面,苏联与中国关系不断恶化再加上苏联人口短缺急需大量劳动力,因此制造这种事端;另一方面,沙俄曾经侵略过新疆地区,长期以来民族关系复杂,再加上当时的新疆还采用苏联的教材体系,许多新疆人对苏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国内的角度来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导致的经济不景气。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只有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俄罗斯自古以来与新疆的人口之争

说到新疆与苏联的渊源,要从清朝时期说起。沙俄从清朝时期就已经有从新疆地区抢人的“传统”了。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沙俄先后侵占中国西北地区面积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由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沙俄开始觊觎国内人口。从1871到1881年,沙俄侵占伊犁十年之久,与清政府谈判归还伊犁地区时甚至避开“人随地归”的原则,在《中俄伊犁条约》里规定:“伊犁人民愿入俄国国籍者,一年之内准予迁居”。

1881年刚签订完条约,沙俄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劫掠人口了。沙俄在伊犁留下一半的兵力,当地的一些户长和宗教头目为了讨好沙俄,与俄军里应外合威胁当地人入籍俄国。据统计,当时每十个人里面就有六七个时被胁迫迁居的,一旦不情愿迁居,轻者胁迫打骂、重则杀害。这种罪恶的行为一直持续到1884年,俄国斜米列契省总结这场大劫掠:从中国伊犁掳掠人口的数量,相当于25年间从俄国内地移民斜米列契人数的总和。

而与沙俄劫掠人口相反,进入二十世纪,新疆曾经数次收留俄罗斯难民:

1912年至1914年,新疆地方政府接收俄罗斯取消俄国国籍的哈萨克族难民3000余户并准入中国籍。1916年,俄国革命爆发,沙俄下令征调青壮年哈萨克族牧民前往前线参战,牧民誓死反抗,被沙俄杀害首领数名,随后引起了被征兵的哈萨克斯坦族、回族、维吾尔族人民的起义。在沙俄的血腥镇压之下,起义的各族人民被迫逃往中国新疆地区。最多的时候,逃往塔城地区7万人,逃往伊犁16万人,还有2倍于人的牲畜。当时新疆省主席一边安置难民一边跟俄方交涉遣返难民。最终还是有数万人留在中国并入了中国籍。1930年前后,又有一大批不堪重负的农民逃往新疆地区。

这些逃往中国的难民,在入中国籍之后,苏联驻新疆的领事馆对此并无异议,可以说这些人已经不再是苏联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因战争、饥饿和肃反等问题,人口和劳动力锐减。斯大林时期,强制实施农业集体化,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造成农业生产积极性不足,农产品产量下降;不仅如此,苏联在二战期间损失人口更是达到了2000多万之多。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苏联政府就又动了人口的心思,1954年时与中国协定遣返苏联在中国的苏联侨民,甚至希望中国政府能动员劳动力到苏联参与劳动。

尽管迁侨工作总是在春季进行,可能会影响新疆地区的春耕,中国还是对迁侨行动大力支持一直持续到1962年。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希望中国提供100万劳动力到西伯利亚帮忙开森林资源时,中国政府虽然拒绝了但是还是在第二年派出7000名河北年轻劳动力去支援西伯利亚开发。谁知好心被当作驴肝肺,苏联方面开始怀疑这群劳动力是解放军,担心中国移民会不会使西伯利亚变成中国移民的乐园。

就这样,苏联一边不掩饰对中国劳动力的渴望,一边又担心中国内地劳动力的输入引发不良影响,停止中国内地劳动力的输入之后,就起了煽动新疆边民的心思,于是在1962年时钻了空子发生了伊塔事件。

屡次镇压移民,一切以国家利益出发

从7000河北劳动力迁入西伯利亚事件就可以看出,与中国新疆对来自俄的难民友善接收截然不同,从沙俄到俄罗斯,中国的移民一向是被防备的。这是为什么呢?

早在沙皇俄国时期,随着俄国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从19世纪60年代就不断有中国移民迁入俄国,在20世纪初已经达到了15万人。在当地的体力劳动领域,中国人是优秀的劳动力:他们认真负责讲纪律、不酗酒、还工资低;同时,在远东地区的商业、运输、农业领域也都有中国人活跃的身影。日俄战争时期,中国移民的规模就已经引起沙俄地方政府的注意,“黄祸论”在地方盛行,但是还没有流传到中央去。从这时开始,远东政府就开始有了这种担忧:一方面对中国廉价劳动力有所需求,一方面担心中国移民“和平入侵”,于是沙俄开始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控制远东外国移民的数量。

1922年,在俄国革命结束进入苏联时期之后,随着中国与苏联的交好,在俄华侨待遇看似有所改善,确立了与苏联人的种族平等。但是随着苏联的社会和经济改革,中国移民中的商人几乎全部被消灭。苏联并没有兑现改善中国移民在苏的处境。随后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不再有中国移民前往苏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中俄关系改善,大批中国人开始涌入俄罗斯,但是到了1994年开始,由于俄罗斯对中国涌入劳务人员的不满又开始采取强制措施遣送中国移民归国。

归根究底,俄方多次镇压中国移民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俄罗斯社会上总体的排外情绪;受国家利益驱使,因复杂的历史原因认为中国人的威胁性;俄方面没有做好有序、文明地接待大量外来人口的准备;中国非法移民现象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政治博弈、国际局势的变化。

但是无论如何,对待移民的态度并不代表着俄罗斯方面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是需要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为了中俄关系长久地发展下去,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伊塔事件——逃亡者归来》罗盘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探析》季军

《从弥足珍贵的互助同盟到代价深痛的全面对抗》于洪君

0 阅读:91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