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担任淳安知县的那段日子

太宗悦史 2024-06-19 15:14:29

相信只要是熟悉《明史》的朋友,都会知道海瑞的存在,海瑞这个明朝第一清官,他一生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大公无私,而他担任的第一个一把手就是淳安知县。

嘉靖三十七年,一封吏部的升迁公文送到南平县教谕海瑞的手中,将他升为淳安县知县,他为什么能够升官呢?因为他的工作出色。

原本县学在他来之前就如同一个摆设,学生想来上课就上课,不想来上课就不来上课。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不管来不来上课,考不上功名都白搭,更何况前途是你自己的,你自己不珍惜,能怪谁?

但海端可不一样,从他担任南平县教谕的那一天起,原本荒废的县学重新焕发生机,因为他规定必须全部来上课。

难道就仅仅只是规定吗?不是,他还以身作则,每天最早来的那个人是他,最晚离开的那个人是他,想逃课,那是不可能的。

学生们对于他的这种做法一致的厌恶,原因很简单,毕竟当时学来学去都是四书五经那一套,又不是在县学才能学,回家也能学,为什么一定要来县学呢?但由于他的另一项优点弥补了学生们对他的厌恶。

他的这一项优点就是不贪污受贿,但凡学生们送的礼都一致退回,还不搞针对,以至于学生们将他的缺点忘记,只记得他的优点,毕竟他也是为了学生们好。

就他这种工作水准,肯定是值得提升的,当然这背后还有一个人当推手,要不然以他当时的情况升官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不但得罪了知府,还得罪了巡按御史,他是怎么得罪这两位的呢?

因为按照规定,上级官员来到地方上考察,地方官是需要全部下跪迎接的,但是他呢?却以儒家的“为师者不跪”为依据,直挺挺的在那里站着,以至于这两位都丢了面子。

在后面当推手的这个人叫作朱衡,是吏部侍郎,但之前是福建学政,跟海瑞是属于同一系统的。倘若不是他向上级极力推荐海瑞,海瑞也不会得到升迁。

他为什么要推荐海瑞呢?因为欣赏。

他本人也是一个类似于海瑞那样的人,严嵩当政的时候,他不买严嵩的帐,徐阶当政的时候,他也不买徐阶的帐,张居正当政的时候,他也不买张居正的账,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谁的面子都不给我。

当然,严嵩不搞独裁那一套,他不买严嵩的帐,严嵩不会跟他计较,徐阶也不搞独裁的那一套,他不买徐阶的账,徐阶也不跟他计较,但是张居正搞的就是独裁,他不买张居正的帐,张居正直接将他赶回家。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海瑞这个新官一上任也烧了三把火,这三把火就是规定除了朝廷的工资,不准拿其他的钱。

而关于银两火耗、淋尖踢斛这两项公开的不正当收益也不能再收。

所谓银两火耗就是朝廷将收上来的碎银子放到熔炉里融成一锭锭的银子,而官府对外宣称融的这个过程是有损耗的,因此要多收,至于收多收少,完全在于知县个人。

百姓上交粮食的时候,粮食是堆在斛上面的,堆的数量都会超过斛壁,而这个时候官员会故意往斛上踢一脚,高于斛壁的粮食就会滑落到地上,这个时候百姓想要去捡,官府则进行制止,这就叫作淋尖踢斛。

当时县衙的工作人员在海瑞烧三把火的时候一致叫好,因为在他们看来,就算我们不收钱,难道你还不收钱吗?

要知道,在明朝,一个普通知县的开支是很大的,出门要用轿子,老婆要好几个,仆人也要一大堆,怎么可能不贪污,不受贿?

但是海瑞却以事实行动向他们证明,这三把火他不但打算烧,还打算一直烧到底。

别人出门用轿子,海瑞用走;别人好几个老婆,海瑞只有一个;别人一大堆仆人,海瑞也就只有几个,还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

最骇人听闻的是,县衙的空地都让他种上了菜。

要知道,菜可不是你想要它长多少就长多少,而是一起长起来的,这么多的菜,海瑞怎么吃得完呢?吃得完,因为他顿顿都吃菜,当然个别时候还会吃豆腐。

就海瑞这种架势,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够看得出他打算来真的,而县衙的工作人员能让他来真的吗?肯定不能。

在一天的时间里,县衙的工作人员全部以各种理由请假,摆明了要海瑞向他们服软。

而海瑞是谁?怎么可能会服软?再加上县衙除了个别时候,就比如收税的时候,又或者皇帝驾崩的时候,相对而言比较忙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比较空闲。

更何况,海瑞还有仆人,他可以拉着他的仆人一起上阵。

时间一久,慌张的不是海瑞,而是那一群工作人员,因为要是你天天请假的话,还要你干嘛?反正县衙的吏永远都有人愿意干,毕竟在当时那也算是一个官。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加入,反正知县只是一个流官,过了三年的考察期,他就要离开,现在不贪,过了三年再贪也无所谓。

淳安这个地方是山区,它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的经济不会发达到哪里去,更何况山下的良田大部分都在大族的手中,普通的百姓只能在山上种茶,种竹,以及种各种树,吃不上饭那是常有的事情。

而不巧的是,又处于当时的水路交通枢纽,新安江下游,时不时的就会有来往的官员需要接待。

接待一个普通的官员要耗费银子三十两,接待监察官员需要耗费银子二百两,接待封疆大吏需要耗费银子四百两。

这些钱可不是知县本人出,而是由全县的百姓摊派,可谓是苦不堪言,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朝廷的规定,要怪就怪朝廷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视同仁,没有经过实地调查。

海瑞做不到让百姓少交银子,因此只能尽量避免有官员路过此处,期间就曾发生过两件轰动淳安的事件,这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打胡公子,第二件事是拒鄢懋卿。

要说到当时东南沿海谁的官最大,那一定是胡宗宪,因为他官居直浙总督,但凡官职上带有总督两个字的,那都是封疆大吏。

而胡宗宪这个封疆大吏可不同于其他的封疆大吏,因为他还有后台,他的后台是当朝首辅严嵩,别说在东南沿海一带,就算是整个南方,他也是能够排得上号的存在。

而他的儿子则仗着他的权势胡作非为,别人到一个地方玩是需要花钱的,而他到一个地方玩,不但不花钱,还要挣钱,因为他爹是胡宗宪,但到淳安,他这一套直接就吃不开。

由于他不是官员,但是又想让知县知道他来到了这一片地界,因此他住的第一个地方常常是驿站。

而一般情况随之会发生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驿站的厨子给他上大鱼大肉,第二件事情是知县会跑过来给他请安。

但在淳安驿站,给他上的不是大鱼大肉,而是白菜豆腐,海瑞也没有跑过来给他请安,这口气他岂能够吞得下?当即就将驿站的工作人员吊起来打,目的很简单,引起知县的注意。

而海瑞来了没有?来了,但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还有一堆的衙役,这一堆衙役是来干什么的呢?是来打胡公子的。

胡公子不但被打了一顿,由于他并不是直接到的淳安,因此他的行李中还有好几千两银子,这好几千两银子也被充了公。

海瑞打了胡宗宪的儿子,又抢了胡宗宪的儿子,胡宗宪又岂会放过他?而事实是,胡宗宪放过了他,因为胡宗宪明辨是非,知道他是错的这一方,反而转过头来,将自己的儿子骂了一顿。

胡宗宪有这种心胸并不奇怪,因为戚继光倘若能够在抗倭界排名第一,他就能够排名第二。要知道,在当时,他可是戚继光的直接领导。

可惜的是他这个领导站错了队,以至于后来清算严嵩连着他一起清算,还没等抗倭大业完成,就命陨狱中。

鄢懋卿相比于胡宗宪更加恐怖,他有着与胡宗宪共同的后台,还有着胡宗宪可望不可及的地位,那就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在朝廷里能排进前三的监察官员之一,而海瑞面对他也是丝毫的不留情面。

他奉嘉靖的命令视察盐政,而淳安恰好属于这一条路线,海瑞是怎么做的呢?你要是来可以,但是我这可没有高规格的待遇,只有标准待遇。

虽然这标准待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已经算得上是高级,但是对于他而言肯定算不上是高级。要知道,他在其他地方吃一顿饭就花费上千两银子,尿壶更是用银子做的。

对于鄢懋卿这种贪官,要是不对海瑞怀恨在心的话,那简直就是奇了怪。

恰好海瑞经过三年的考察期要晋升为嘉兴通判,也就是一个府的第二把手,他呢?从中作梗,硬生生的将海瑞这个嘉兴通判压成兴国县知县,相当于平调。

而对于这个结果,他是感到相当意外的,因为他作为朝廷的高级官员要整海瑞这么一个知县,可谓是手到擒来,而海瑞不但毫发无损,还保住了原来的知县地位,这岂不是奇了怪?

要知道,海瑞在进京报告工作的时候可没有进行过贿赂,一来一回仅仅只花费五十五两银子,这无论放在明朝的哪一个时期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要是换成其他的官员,上千两银子那都叫做节省,为什么呢?因为单单是这一路上的好吃好喝,花费的银子就不会下于三百两,而真正花钱的地方是在京城,因为京城的官员完全靠地方官接济,毕竟只有地方上的官员才有条件去贪污,因此,对于每一个地方官他们都是狠狠的去宰。

这也是为什么百姓将地方官进京上报工作这一年称为京官的收租年。

从费用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海瑞一路上住的都是驿站,到了京城也没有贿赂,可以理解为空着手去,空着手回来。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到底是谁在后面保他呢?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朱衡。

他鄢懋卿在朝廷里有头有脸是不假,但是朱衡比他更加的有头有脸,一个吏部侍郎岂是他一个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能够比较的?

保住一条命的海瑞在兴国继续发挥余热,不过,由于朱衡的存在,他连考察期都没有过,就直接到达京城,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以前身在地方,不知道国家黑暗是因为皇帝,现如今到了朝廷,终于知道国家黑暗的根源在于皇帝,于是紧接着就发生了那件赫赫有名的海瑞骂皇帝事件。

0 阅读:8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