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自由之道:超越限制,游心于道

青山共风雨 2024-07-02 08:26:55

人生在世,应以不如意为如意

庄子言:“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节之。”道家智慧如斯:得,乃时机使然;失,乃自然之律。能安于时势,顺应自然,则喜怒哀乐皆不能扰其心。此乃古之所谓解倒悬之苦,然无法自解者,乃为外物所缚。

常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虽未必全然如此,然得意之时少,不如意之时多,恰似月之圆缺,圆时少而缺时多。既如此,逢不如意之时,岂不正如所料?

然则,以不如意为如意,则人生何来诸多不如意?所得者,皆当意外之喜,必不因事与愿违而满心怨恨、难过,以致生活不悦。在不如意之生活中,以如意之态度应对,一切自会好转。

如何方能活得自由

庄子云:“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道家智慧解读:鱼生于水,人合于道。生于水者,游于池水则安适;合于道者,无事扰攘则天性自得。故而,鱼畅游于江湖则忘却一切而自由快乐,人遨游于道术则忘却一切而自由快乐。

鱼在水中,悠然自得;人于道术之中,亦悠然自在。庄子所谓“游”之境界,即自由之境界。庄子之人生理想,乃建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之逍遥境界。

人的心灵常常受到各种先天或后天的限制,难以自由翱翔。庄子认为,只有摒弃成见,顺应自然,才能超越现实的有限和相对,进入理想的自由与无限境界。

自由的途径在于离形去知:

仲尼惊问:“何为坐忘?”颜回回答:“舍弃肢体,摒弃聪明,脱离形体,去除知见,与大道相通,此为坐忘。”道家庄子所言,便是要摆脱人为的规范和后设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是自由人生艺术境界的障碍。离形,即忘却形体的执着;去知,即摒弃官能的妄作。唯有忘却自我,摒弃杂念,方能步入自由无限的境界。

心随天道,万事皆通: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道家庄子的这句话,寓意着心应淡泊恬静,顺应自然,不存私欲,天下便可太平。老庄的政治哲学皆主张自然无为,效仿天道。道家老子《道德经》第二章也有类似表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为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圣人体悟道的真谛而践行,道创生万物,纯任自然,不偏不私,虚静无功。

自然界之所以能维持和谐、平衡的秩序,是因天地对万物持自然放任之态,让万物各自顺遂生长。倘若天地万物过多作为,天下必将大乱,秩序必将失调。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