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持续加码?这些央企这样破局!

翠供应 2024-07-01 14:35:40

小供注意到,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对央企金融业务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监管,表示要重塑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3年,11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立足推动主业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的职责使命,积极探索具有出资人特色的中央企业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有效发挥金融促进实体产业发展作用,以中央企业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

彼时会议还强调,中央企业开展金融业务的目的是探索产融结合,实现以融促产,推进实业更好发展。近年来中央企业金融业务在推动主业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国资央企要坚守发展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监管力度,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着力严控增量,切实优化存量,立足发展与企业产业特点相符合、主业需求相配套的金融业务,提高为主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占比,提升服务主业实业的能力和水平。彼时会议还强调健全从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到金融子企业的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动态监管,加强日常监测,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格规范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增强监管的威慑力,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此后不久,随后不久,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推进中央企业巡视整改专项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即召开。会上,国资委通报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开展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这份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认为要聚焦“四个领域”,即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坚决防范化解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同时要全面研判企业金融板块整体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风险一旦露头就要果断出手将其消灭在萌芽、阻断在早期,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而对央企占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行为监管则要追溯到2021年底。

2021年底国务院国资委曾就认真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进一步做深做实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国务院国资委面向中央企业发布通知(国资委:供应链债务凭证期限不得超过6月,严禁旗下保理公司高息套利)。

彼时通知对中央企业采用商业汇票、供应链债务凭证(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工具进行了规范化监管,明确:①严格票据等非现金管理支付管理。新签合同要明确约定支付方式和时限,不得利用优势地位强迫中小企业接受非现金支付;新签合同未事先书面约定非现金支付的,事后原则上不得通过补充协议等方式约定或使用非现金支付。确需事后使用非现金支付的,应当承担资金成本;2022年起,除原有合同已有书面约定外,原则上不再开具6个月以上的商业承兑汇票和供应链债务凭证,防止变相延长付款时限。②不得拖延确权,严格高息套利。通知要求中央企业是坚持开放共享,中小企业以其持有的集团内单位出具的商票、供应链债务凭证、应付账款办理贴现、保理等融资业务的,中央企业不得拖延确权,不得将融资机构限定为集团内部机构(平台),严禁高息套利。③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集团对相关内部机构绩效考核时,应降低上述(如保理、供应链债务凭证)业务利润权重或予以剔除,引导相关内部机构提升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彼时,国资委甚至对央企自建供应链债务凭证平台服务的定价也进行了指导:即平台综合融资利率原则上不能高于1年期LPR+100BP。

近期,监管仍在持续关注供应链债务凭证对于保障中小支付的影响(全面停止对中小企业使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不论是金融业务监管还是对支付行为的监管强化,对多数央企当下供应链金融业务格局的发展均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注意到,在期待监管充分认识包括非现金支付价值的同时,部分中央企业已积极行动起来,谋求自身产业金融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

转变的起点在业务。过去少部分中央企业下设金融单位盲目开展非主业业务、外部业务,有的业务造成了一定风险,有的业务脱离了央企金融业务发展的初心。当心,央企产业金融业务转变的起点,就是对自身定位的再认识,即要牢牢明确:中央企业开展金融业务的目的是探索产融结合,实现以融促产,推进实业更好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谋求金融利润。相信,未来对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的考核也许会把为主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占比作为一个关键指标。

转变的关键点在场景。不同与传统金融和信贷业务,央企产业金融业务立足主业、服务主业、聚焦主业的抓手和关键点正在于场景。依托集团内各交易平台(如招投标、电商、集采)、产业数字化平台、数据汇聚平台(如ERP、共享中心、司库系统)、基础设施平台(如物流仓储设置、供应链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实现生态化拓客、场景化风控和数智化服务,将金融服务嵌入场景,真正做到“智慧金融、无感金融、非行政性金融”。

来源:供应链行业观察

以招商局集团为例,由旗下招商局智融供应链运营的“招商局集团供应链金融平台”立足集团招采场景,与招商局集团招投标中心、交通银行合作推出“招商•智融「中标盈」-普惠E融”产品,依托“金融科技+数字普惠”能力,为招商局集团产业链上数万家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实业发展。

以华润集团为例,由旗下华润守正运营的华润守正供应链金融平台,立足集团招采场景,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截至目前,华润守正供应链金融平台电子保函服务规模或已突破50亿元,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企业类电子保函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近期,平台还联合深圳高新投、华润银行等推出全线上履约保函,持续延伸场景、丰富产品。

转变的立足点在模式。不同于过往央企内部金融单位以的“金融经营思维”,未来依托数字化,央企产业金融业务向向生态化、数字化、平台化深度转型,要以数字化思维,谋求平台化经营模式和生态化发展驱动。

小供注意到,近期中铝集团旗下资本公司启动了产融数字化转型项目,相信这即使对其模式转变的一种探索信号。小供注意到,近日,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中铝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总体设计咨询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沟通交流会暨第一次工作推进会在北京中铝金融大厦顺利召开。小供注意到,该项目作为中铝资本积极践行中铝集团2024年数字化行动方案的重要课题,以“产融结合、以融促产”为抓手、以“产业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价值化”为切入点,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中铝集团已有产业资源、平台资源、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造数字化产业金融新模式,对于助力中铝集团深入践行“共链行动”,强化“链长”能力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国家工信发展研究中心

在在此之前,国家能源集团也曾开展产融数字化转型项目。

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公司牵头搭建并运营的“国能e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正式登陆集团官微,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

来源:国能e链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集团层面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加快了步伐,去年7月,国家能源集团召开的2023年中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国家能源集团进一步加强综合性一体化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生态化水平,建成建成国内领先的千亿级国能e购、煤化运供应链平台国能e商、电力服务平台国能e电、能源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国能e链。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首次提出建设千亿级供应链金融平台。随后,国能e链发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去年8月,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召开专项工作会,加快推动基于司库体系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国能e链建设。

去年11月底,“国能e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正式发布,彼时主题教育中央第23巡回指导组、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审计署企业审计三局相关领导,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行业专家,以及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等领导出席发布会。(都是重量级人物啊

小供还注意到,在“国能e链”发布之初,平台在“生态链接”方面即显现出巨大的规模效应:

在资产端,平台连接国能集团产业链上中下游客商突破40万家。

在资金端,起步即对接金融机构30家,获得意向性平台合作额度已超6000亿。

在金融产品供给方面,国能e链整合了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内部的产业金融资源,实现了保理、租赁、产业基金、保险及保险经纪服务。同时,平台还实现了与外部兼容机构的对接,联合外部内外部金融机构联合为集团上下游提供数字债权凭证、资产证券化、订单融资、普惠融资等综合供应链金融服务。

来源:国能e链

在平台搭建方面,国能e链”作为能源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聚焦国家能源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场景,构建“能源+金融+科技”的嵌入式场景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数智化+平台化+生态化”的能源链属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供给,实现面向能源供应链生态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在内部数据共享及融合方面,平台积极与司库系统融和,构建基于司库的国能e链平台。

同时,平台还积极融入国家能源集团各供应链资源集聚场景,结合国能e商、国能e购、国能e电、国能招标等领域深度嵌入各种场景。

来源:国能e链

小供注意到,国能e链由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公司运营,相比由单一金融子公司运营,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整合各类场景及金融资源。

来源:国能e链

当下,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期待产业数字金融的辉煌明天。

0 阅读:0

翠供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