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健康科普大赛掀起知识风暴

大河健康报 2024-06-23 08:41:36

统筹 安伟

记者 杨璐 吴文可 梁露露 孟蕾 实习生 段林言 文

记者 王晓伟 图

6月20日,第六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分主题比赛燃情开赛。

继首场分主题比赛——爱国卫生与健康生活方式专场后,6月22日,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健康专场、营养膳食与重大疾病防治专场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太格茂开赛,吸引观者如潮,激情如火,健康科普大赛掀起知识风暴。

现场观众边看边拍照、边议论边感慨:“这组可强!”“那组也很强!”“我觉的都可强啊!”强中更有强中手,选手们的成绩你追我赶,赛况胶着,不到比赛最后一刻,谁也不知冠军花落谁家。

大赛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科协、河南日报社联合主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河健康报联合承办。

每场分主题比赛成绩为百分制,现场从理论考试(满分3分)、健康科普演讲(满分97分)两个环节对参赛选手进行考核、打分。

分主题比赛6月23日将在郑东新区太格茂,为大家带来重点人群健康与合理用药专场和中医药科普与癌症防治专场2个专场比赛。

【理论考试】提能力 拼脑力 赛出健康知识达人

6月22日上午10:30,理论考试按时开始,各位选手有序入座,遵守纪律,认真作答,现场秩序井然。

此次理论考试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内容紧贴日常生活,考验各位选手的健康知识储备。

在理论考试中,来自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杨富云第一个交出答卷,并且成绩不俗。“这次理论考试的题目难度适中,题目的内容非常贴合生活,出题角度也很新颖。健康知识,重在积累。在考试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要注重题目的细枝末节,看得越细,分数就越高。”杨富云说。

提及此次参赛感受,杨富云说,健康科普是疾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科普大赛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她对健康科普有了新的认知。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单位领导、专业导师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宝贵意见,我们团队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改善节目内容、提升演出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和科普能力!”杨富云表示。

【健康科普演讲】 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健康专场:强体质 听心声 筑牢“一小”健康根基

相关研究显示,过去三十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也面临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挑战。眼健康、脊柱侧弯、生长发育、儿童抑郁......

在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健康专场,选手们围绕青少年儿童的热点健康话题,带来《警惕求救信号,远离儿童抑郁》《“睛”彩人生,真“Eye”永恒》《哪吒之我不是小土豆》等36部作品,引得现场观众好评不断。

“得了干眼症别害怕,少乱买眼药来治它,你别去化妆,也别去吹它……”3号选手邹启蒙以一段改编的京剧,为线上、线下的观众介绍了应对干眼症的秘诀,赢得观众、评委的一致好评。

邹启蒙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的一名95后护士。她从23岁参加工作伊始便开始撰写科普文章,还积极参加每一届健康科普大赛,并多次斩获省、市级奖项,如第三届郑州市健康科普能力大赛金奖。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对‘预防大于治疗’这句话认识深刻,但很多群众的防病意识并不强。我希望人人都能预防疾病、能够‘治未病’,因此我做了许多关于预防疾病的科普,比如2018年的戒烟限酒、2019年的预防白内障、2020年的预防传染病、2022年的拒绝憋尿等。”邹启蒙介绍。

邹启蒙此次带来的是关于干眼症的科普,选择这一疾病进行科普,是因为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其所在医院的干眼门诊人满为患,查询文献发现,干眼症的发生率很高,每5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患有干眼症,但其实一些缓解干眼症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的措施,比如眨眼操、毛巾热敷、穴位按摩等,在家就能做。

邹启蒙介绍,为了打磨作品,她查阅大量文献,同时积极向医院眼科的专家请教,还多次到医院干眼门诊同患者交流。

“我还特地去学了几天京剧,用京剧唱出要点,希望能加深观众的印象。”邹启蒙表示。

“嘿!嘿!小土豆,跟着长高的节奏;跺跺脚、甩甩头,努力长高小个头儿。”来自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王俊燕、徐丹、朱芳莉、张文倩、杨亚娟等人,通过一部诙谐幽默的情景剧——《哪吒之我不是小土豆》,为儿童“长个儿”给出实用三招:吃好喝好别挑食、早睡早起别玩手机、生长激素“火箭炮”。

他们表示,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而解答如何科学增高、保持健康体态,是他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为了创作普通人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科普,他们多次到儿科门诊调查,总结家长的认知误区,并以小朋友们最为喜爱的卡通形象——哪吒为主角进行创作,还邀请多位儿科专家对剧本的科学性进行把关。

“来到比赛现场,感觉每一个瞬间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与关怀的光芒。选手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健康知识娓娓道来,让家长和孩子们在欢笑中轻松掌握了健康的小窍门。评委们的专业点评和亲切指导,则让我们这些选手受益匪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比赛,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王俊燕等人对记者表示。

随着一阵轻柔乐声响起,引领着观众穿越百年的时光,一众熟悉的古装人物步入视野,仿佛是从那繁华的大观园穿越而来。

潇洒俊逸的“宝玉”眉宇间透露出几分天真与不羁。他轻摇扇子,眼神中流露着深情与关怀。“黛玉”眼眸低垂,眉间紧锁,似乎藏着无尽的哀愁与心事。

这是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精神科的节目《黛郁有方》,通过节目,观众了解到原来黛玉的情绪低落、耍小性等其实也是抑郁症的表现。除以上症状,抑郁症患者往往还伴有睡眠减少、食欲减退、躯体疼痛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精神科护士长浮艳红是剧本的主创者,她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也是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他们日常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心理疾病患者。

一次看书时,她偶然想到借用黛玉这位耳熟能详的人物进行抑郁症的健康科普。为了这次比赛,她和孙悦、张茵然、范玉媛、马雨莹、位伊琳几位同事一早请专业化妆师为他们做好妆造,从新乡赶赴郑州。

舞台上,大观园的“太医”表示:抑郁症可防可治,除了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还要多与人交往、多参加娱乐活动、多晒太阳。另外,我国古代的“国民健身操”八段锦也有助于舒缓焦虑、抑郁情绪。

经过激烈的比拼,来自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王蕾、赵贵林、郝琛、温泰森、黄巧巧带来的作品《“脊弯”新说》斩获本场比赛的第一名。

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刘丹、闫雪、邬嘉乐在童话剧作品《“鼠守”无策》中,以老、中、青三只老鼠的对话,向在场观众介绍了老鼠的危害及防鼠的重要性,最终获得了95.33分的好成绩,位列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健康专场第二名。

【健康科普演讲】 营养膳食与重大疾病防治专场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营养素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营养膳食与重大疾病防治专场,选手们围绕减油减盐、控糖、科学补充营养素等话题,创作了《“钠”么多盐》《百变女王——糖糖》《真假养生》《食物量的“掌”控》等39部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

“哎哟,哎哟,太医怎么还没来!”古装剧的拍摄剧组怎么来到第六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现场了?

原来是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三病区护理团队的许利阳、马凌云、陈龙梅将中老年人如何通过饮食及生活方式合理补钙融合进古装剧,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古今,将现代营养学的知识,与科学补钙相融合,增强公众对老年健康问题的关注。

作为主创人员,放疗科三病区护士长马艳会介绍,“我们做这次科普的灵感来源是病区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由于围绝经期没有及时补钙造成O形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我们希望能提高人们对围绝经期补钙的认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健康成本”。

马艳会介绍,科学补钙成本不高,目前钙剂纳入国家集采目录,在医生指导下,每个月十几块钱的支出,就能避免很多并发症的发生。

6月22日下午,在营养膳食与重大疾病防治专场比赛中,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李郑、贾玲、周海慧、贾小香带来的健康节目《百变女王——糖糖》以95.44的高分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营养膳食与重大疾病防治专场比赛中,来自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余森以《堤坝的哭泣》获得了95.41分的好成绩,位列第二名,仅与第一名相差0.03分。

【专家点评】内容实 形式新 “花式”科普获好评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时松和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健康专场选手们的表现点赞。“选手们的作品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齐备,从近视防控、口腔卫生,心理健康等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存在的常见问题等选题,不仅切合比赛主题,而且贴近百姓需求,为观众提供了一份守护儿童健康的科普知识,值得点赞!”

时松和同时表示,本次比赛来到郑东新区太格茂商场,使健康科普宣传来到广大群众之中,有力地推动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更多中原百姓。

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传科、河南省优秀科普专家周志强此次作为团队领队来到现场。作为连续六届大赛的元老级领队,他用三个“心”来表达此次参加比赛的感受:一是感受到了作品准备内容的“精心”;二是感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心”;三是感受到了主办方对本次大赛的“用心”。

周志强说:“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始终秉承‘健康科普,疾控先行’的原则,认真打好健康科普这支疾病预防控制的社会‘疫苗’。在此次大赛中,我们多部作品入选省级分主题比赛,5个分主题专场均分布有我们的作品。”

优秀选手专访 A.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保健专场比赛

【一】

台前幕后通力合作 趣味科普惹人爱

作品:《“脊弯”新说》

创作者:王蕾、赵贵林、郝琛、温泰森、黄巧巧

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口号:脊弯新说用心说,健康科普用心做

“呵,这味,您吃什么了呀?”

“红烧羊蝎子!”

“哟,吃得不错,那我趁机考考你,知道什么叫羊蝎子吗?”

“知道,羊、蝎子做羊蝎子状。”

“什么呀,羊蝎子是羊的脊柱,这个脊柱可得保护好了,稍不留神就容易发生脊柱弯曲异常。知道什么叫脊柱弯曲异常吗?”

“指S形身材吗?”

这一段诙谐的相声表演,是来自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王蕾、赵贵林、郝琛、温泰森、黄巧巧创作的《“脊弯”新说》。

他们五个人来自不同的科室与部门,其中王蕾来自骨科、赵贵林来自日间病房、郝琛来自工会、温泰森来自透析室、黄巧巧来自心内科。五个年轻人因健康科普结缘,通力合作,王蕾、赵贵林、郝琛负责幕后创作,温泰森、黄巧巧负责台前表演。

他们在作品《“脊弯”新说》中提醒观众,脊柱侧弯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育,已经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同时,他们给出了在家中初步检测脊柱侧弯的方法:

方法一:用横尺量一量孩子两个肩膀是否一样高?肩胛骨最下端是否一样高?两个髋关节和骨盆是否一样高?如果不一样高,那就有可能是脊柱侧弯。

方法二:让孩子弯腰,双手自然下垂,触摸地面,观察背部是否平整。如果一侧明显高于另一侧,就有可能是脊柱侧弯。

他们的作品有趣、有料、有用,取得了95.66的分好成绩,位列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保健专场比赛的第一名。

“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本次比赛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收获满满——在其他选手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健康科普技巧。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观众是站着看比赛的,深感大众对健康科普的需求之大。能够获得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保健专场比赛的第一名,对我们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们会继续在健康科普的路上走下去!”温泰森说。

【二】

数十次打磨 只为更好呈现健康科普作品

作品:《“鼠守”无策》

创作者:刘丹、闫雪、邬嘉乐

单位: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口号:小老鼠,危害大,科学防制靠大家。

“吱吱……我们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能够传播57种病原体。”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刘丹、闫雪、邬嘉乐在童话剧作品《“鼠守”无策》中,以老、中、青三只老鼠的对话,向在场观众介绍了老鼠的危害及防鼠的重要性。

他们提醒广大观众,居家防鼠要以环境防制为主,辅以物理防制、化学防制,并给出“灭鼠三招”: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场所;做好食品管理,断绝鼠粮;封洞堵缝,完善防鼠设施。

邬嘉乐告诉记者,他们三人均是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科的工作人员。“为了向大众宣传病媒防制知识,预防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避免病媒生物对人类造成危害,我们创作了这一作品。”邬嘉乐介绍,他们在赛前利用休息时间数十次排练,注意动作细节,认真打磨作品。

努力的汗水不会被辜负,他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也赢得了评委的认可,最终获得了95.33分的好成绩,位列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眼健康专场第二名。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健康科普赛事,在现场面对面向群众讲解病媒防制知识,深感健康科普宣传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每一个人参与。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科普,提升大家的健康素养。”邬嘉乐说。

B.营养膳食与重大疾病防治专场

【一】

纠正误区 正确认识“糖糖”

作品:《百变女王——糖糖》

创作者:李郑、贾玲、周海慧、贾小香

单位: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口号:合理控糖 健康护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而1瓶500ml可乐的含糖量就约为53g。”

李郑医生在分享中提到,作为医务人员,她经常发现许多患者对于健康饮食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她积极总结这些常见问题,并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解释,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这次,她更是带着这份热忱和专业知识,登上了科普大赛的舞台。

她告诉记者,糖并不仅仅存在于甜食中,许多看似不甜的食物也可能含有大量糖分,这是一个需要纠正的误区。她希望通过倡导控糖和推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预防糖尿病前期,并鼓励大家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

【二】

关注心脏瓣膜,让“堤坝”不再哭泣

作品:《堤坝的哭泣》

演员: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治医师余森

单位: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口号:健康心脏 健康中国

“‘怦怦怦……’多么美妙的音乐!这就是心脏跳动的声音,它是由心脏瓣膜的开闭发出来的。”随着心脏的跳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治医师余森开始了他的演讲。

余森在采访中说道:“我是第一次参加健康科普技能大赛,我的创作来源于我的工作日常,通过随访很多我治疗过的病人,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治疗的一个82岁的瓣膜病人,他在20年前就知道自己有这个病,但是却不知道这个病需要手术治疗,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基于此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才有了这部作品。我想通过这个比赛,科普心脏相关知识,把我所学到的医学知识传递给大家!”

在6月22日举行的第六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营养膳食与重大疾病防治专场比赛中,他获得了95.41分的好成绩。

谈及成绩,余森说道:“参赛选手们的实力都很强,作品形式多样,选题新颖,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医生,余森说,其实瓣膜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日常保持低盐低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尤为重要。老年人换季时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当然,已经患有瓣膜病的病人也不必过度紧张,只要系统化治疗,瓣膜病是能够治愈的。

对于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衰症状发作,可以通过自测上楼梯3层或者走100米来判断,如果有胸闷气短上不来气的症状,就有可能是心衰症状,一定要及时来医院检查。

看比赛 学知识 人人争做科普小能手

选手们精彩的科普比拼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77岁的宋国华买菜时路过比赛现场,赞赏道:“这个活动很亲民,真正关心到了老百姓,内容特别实用。我年轻的时候性格要强,认为事业是最重要的,现在老了才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我希望这个活动未来能越办越大,让更多的人能提高健康意识。”

和朋友一起来逛商场的季同学被精彩的节目吸引,两人饶有兴趣地边看边讨论。

他们是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季同学说在学校也学习过健康知识,但像这种带有表演性质、活泼灵动的健康科普形式还是第一次看到。

他对演出的爱护眼晴和崴脚如何处理的节目印象深刻,“感觉学习到了很多实用性知识”,季同学告诉记者。

来自沪华国庆学校五年级的小学生邢鸿远,家里订的有《大河健康报》,从报纸上得知要在太格茂举行分主题比赛的消息后,缠着爸爸一定要带他到现场观看学习。

就这样,家在西边的父子俩跨越半座城来到现场。聚精会神观看的他在互动回答环节表现优异,拿到了奖品。

他说,叔叔阿姨的表演很精彩,既有趣味性,又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受到现场气氛的鼓舞和感染,他立志自己也要当一名医务工作者。“为患者解除病痛,多做科普节目,为健康事业做贡献。”邢鸿远说。

比赛现场,一群手带小红花、举着加油标语的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他们是《“钙”世无双,身强体壮》团队的拉拉队,同事、亲友们特意赶来,为选手们加油助威。“选手们前期准备很辛苦,我们就想着今天到现场来给他们加加油,也能学习观摩别的作品,取长补短。”

第六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分主题比赛6月20日启幕,6月23日将继续在郑东新区太格茂为大家带来重点人群健康与合理用药专场、中医药科普与癌症防治专场2个专场比赛。

热忱欢迎对健康科普、健康事业关心关注的各界人士前来观赛助威,为您所熟悉的选手和作品鼓掌加油,为健康科普事业注入新的激情与活力!

届时,大河新健康融媒体平台将对比赛进行全程报道、直播,欢迎关注!

关注“健康河南”视频号

附:场次内容及时间安排

重点人群健康与合理用药专场

1.理论考试时间:6月23日(周日)上午10:30—11:00

2.彩排时间:6月23日(周日)上午11:00—11:30

3.比赛时间:6月23日(周日)13:00—16:00

4.比赛地点:太格茂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平安大道与博学路交汇处东北角

中医药科普与癌症防治专场

1.理论考试时间:6月23日(周日)上午10:30—11:00

2.彩排时间:6月23日(周日)上午11:30—12:00

3.比赛时间:6月23日(周日)16:30—19:30

4.比赛地点:太格茂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