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胆囊息肉,西医说等手术,中医调理3个月就小了一半!

小崔崔维 2024-06-02 05:44:09

近期在接诊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许多患者在初次发现胆囊息肉时,其大小往往仅有三四毫米,经过彩超检查,医生通常建议先观察。

然而,两三年后,这些息肉却出现了显著的增大,有的增长速度迅速,甚至达到了1厘米,这时患者往往被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也有很多患者,因为胆囊息肉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就选择放任不管。结果再一检查,已经变大了,追悔莫及。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非常心痛,因为在息肉尚小的时候,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息肉也比较容易消下去,但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很多患者因为息肉比较小不去治疗,但其实胆囊息肉的危害很大,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

其实治疗胆囊息肉,中医是有很多方法的。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有关,主要病机就是肝失疏泄,胆腑郁滞,日久气滞血瘀,发为有形之物。

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了,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排泄不畅影响肝的疏泄,因此,胆囊息肉的病位在胆,但病源在肝,胆病应从肝论治。

同时呢,肝胆功能失调也可以影响到脾胃,中医讲:脾无肝胆不能升清,胃无肝胆不能降浊。说的就是肝胆脾胃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之前有位患者,因为胆的位置隐隐作痛查出了胆囊多发息肉。当时他的息肉都比较小,就只有2到3mm左右,医生的建议是随访观察,暂时不用管。

查出胆囊息肉问题以后,他平常倒也没有什么感觉,只有在上火或者熬夜、饮食不规律的时候感觉有点不舒服,每隔半年都会检查一次。

每次复查,西医都会告诉他,只要不增长,定期复查就行。所以呢,也没有想过治疗的事情。

复查了好几年,息肉大小就固定在3到4mm左右。直到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查出胆囊息肉变成8mm了,息肉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长大了5mm,并且按照这个生长速度,很快就会超过10mm,非常危险,因此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患者感到十分恐慌。明明一直检查都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做手术了呢?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决定找中医看一看,看看是否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于是他找到了我。

初次就诊时,我注意到他存在口干、口臭、容易打嗝的情况,睡眠质量也较差,常常在半夜醒来。此外,他还存在脱发、脸色发黄、气色差等问题。

经过详细询问,了解到他整日感到疲倦,脾气较为急躁,易怒易发火,食欲不振,偏爱重口味食物,尤其是夜宵和油炸食品。他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滑。

通过这个舌象以及,患者平时的临床表现,那么在中医辨证上,它属于胆胀,是由于肝气郁滞而导致的,肝气不舒,情志不随,进而气机郁滞,所以患者才会出现右胁肋部位的疼痛。

随着气机郁滞的持续,痰湿之邪在体内积聚,湿浊中阻,使得脏腑的通降功能失衡,胆汁疏泄不畅。这些瘀浊在胆内瘀滞,最终化生息肉。患者出现的口干口苦症状,则是由于肝胆热盛,胆火循经上扰所致。

那么在药物使用上,我们首先用柴胡疏肝理气,同时配合郁金、虎杖、金钱草来行气活血,清肝利胆除湿,最后我们可以用枳实、厚朴、青皮,宽中理气,疏肝解郁,利胆而通腑。

患者治疗了两个来月,复诊的时候和我说,症状改善了很多,睡眠也明显好转,随后我们给患者去掉了厚朴、青皮,主要是怕这些行气药过于辛燥,进而伤及人体的阴津,所以我们后面,又加上了白术、陈皮,来健脾化湿,固护脾胃,以调和后天之本。

后来这个患者又服了大约三个多月的药物,到医院复查的时候,显示息肉已经缩小到0.5厘米,他的临床表现症状也都缓解了。随后我们又给他用了一个多月的药,近期患者还要去复查,我们估计这个息肉应该又会变小。

所以说,对于息肉也好,结石也好,不见得必须要把胆囊切除。中医的治疗方法同样值得一试,或许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0 阅读:71

小崔崔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