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做“兼职”刚挣了1000元,警察找上门

青岛晚报 2024-06-18 06:38:12

青岛晚报2024年06月18日版面

不法分子使用QQ视频,让小朱拨号,规避“风险”。

本报6月17日讯  眼看暑假就要到来,很多大学生开始找兼职,有些电诈分子也瞅准了这一点,引诱大学生成为电诈“工具人”。6月中旬,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办案民警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提醒大学生找兼职时一定要擦亮双眼。

今年2月,崂山公安分局接到一条线索:就读于青岛某高校的小朱,可能涉嫌电信网络诈骗。埠东治安派出所民警立刻开展调查,发现外地警方办理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受害人接听的并非是虚拟网络电话,而是一个真实的手机号,机主是重庆人朱某。重庆警方很快找到了朱某,朱某承认,这个手机号确实是他办理的,使用者却是在青岛念大学的儿子小朱。

埠东治安派出所民警找到小朱当面询问,面对找上门的民警,小朱起初有些惊讶。“你有没有用你这个号码,给陌生人打过电话?”面对民警的深入询问,小朱承认在网上做“兼职”时有过类似行为。

据小朱回忆,他在网上找兼职时,留下过自己的联系方式。不久后,一名自称是企业客服的男子联系小朱,说是可以提供兼职岗位,添加了小朱的QQ。“客服”先是指导着小朱借来同学的手机,登录手机QQ后,和他打开QQ视频;随后,“客服”给小朱发来几个手机号,让小朱用自己的手机拨打,客服通过QQ视频,告诉对方说“培训机构”“健身房”要退费,让对方提供账号、验证码等信息。

小朱起初担心过,对方是不是骗子,但小朱每干一次,对方都会及时给他转账。截至被警方发现时,小朱已经获利1000元。“这种行为,就是诈骗。”民警告诉小朱,电诈分子让小朱用自己的手机拨号,并通过QQ视频和受害人对话,不仅是在利用小朱,更是在设立“防火墙”,把被警方打击处理的“风险”转移到小朱身上。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案,小朱也被依法处罚。

暑假很快就要到来,崂山分局专门向大学生发出提醒,找兼职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去找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兼职来做。“事少钱多风险小”的网上兼职,很可能是在忽悠人。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0 阅读: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