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草还田智慧种粮

新湖南 2024-06-19 01:00:5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淼

盛夏时节,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万亩“四高”综合示范区的水稻已进入扬花期,沐浴着和煦的日光。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两年前,这些肥沃的稻田只是种着草皮。

“外地老板种了十几年草皮,虽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损耗了耕地的地力。”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村民说,每卷走一层草,就带走一层耕作层。

2022年,湖南省启动耕地恢复工作。为了让被占用的耕地重新种稻,浏阳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联合在全市开展耕地上种植草皮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一场恢复耕地的大行动就此展开。为了清理腾退草皮,沙市镇、河背村、网格三级田长上门入户宣政策、摆事实、讲道理,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耕地保护关乎长远,需要群众共同参与。”浏阳市自然资源局耕保科科长何峰安说。

2023年2月,河背村农户与企业最终达成自愿退草还田共识,清理腾退草皮600多亩。

清退草皮、翻耕土地、恢复灌溉水系、栽种稻苗,河背村持续激发耕地潜力的同时,也从耕地、水利、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耕作技术等着手,创新融合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耕地恢复项目和土地开发项目,将由种草皮恢复而来的600多亩土地与27亩坑塘水面全部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划。

在河背村万亩“四高”综合示范区,记者见到田里标记了绿色的“专属名片”,附有丘块编号、种植品种等信息;每块耕地配备智慧灌溉系统,装有自动感应测试元件。

沙市镇镇长彭礼介绍,依靠农业数字技术服务系统,农户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监测农田的气温和湿度。虫情监测站配备了食诱灯、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备,病虫害动态可以实时掌握。田间气象站还会通过作物生长指标定期对农作物进行“体检”。

高标准农田改造卓有成效,智慧农业提质升级,耕地的投融资机制也不断创新。

沙背村创新采用“投资人+EPC”模式,引入政府平台公司浏发集团,将耕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再招引专业种植合作社,让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运营。据了解,整合产业链条后,亩均投资标准已提高到3000元以上。

“沙市镇历来有良好的种粮基础。作为传统农业大镇,我们将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充分发挥队伍、技术、政策等多重叠加优势,全力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促增收。”沙市镇党委书记黄琦表示。

(沙市镇河背村的高标准农田。受访单位供图)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