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玄宗自己玩废了的5位名将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4-06-23 21:58:11

唐朝是一个武德充沛的朝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出现的名将数不胜数,除了唐初的那些开国名将非常出名以外,玄宗时期的名将也有很多,他们助玄宗开疆拓土,维护边疆,但是在玄宗执政的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一下子将唐朝从盛世中拉了下来。

原本玄宗时期能打的名将就有很多的,可是他自己却亲手玩废了几个名将,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没能合理使用,结果花了8年的时间才平定叛乱。本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被玄宗玩废的几个名将。

1、王忠嗣

王忠嗣堪称是盛唐第一名将,如果他在,安禄山根本不敢起兵造反,可惜王忠嗣被一贬再贬,最终暴毙而亡。

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在与吐蕃作战时阵亡,当时王忠嗣才9岁,被玄宗养于宫中,赐名“忠嗣”,让他与当时还是忠王的李亨交往。

等到王忠嗣长大后,他勇猛刚毅,寡言少语,富于用兵谋略,每次与唐玄宗交流兵法时都能对答如流,深得玄宗的赏识,于是玄宗就外派王忠嗣出去做官。

王忠嗣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王忠嗣在与吐蕃作战时斩杀数千人,被升为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封清源县男。此后多年的时间,王忠嗣不断与吐蕃、突厥等作战,屡立战功,到了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一任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节度使,当时唐朝也不过有十节度使,王忠嗣一任就兼任四个节度使,可见其实力。

天宝六年(747年),拒绝安禄山的拉拢引诱,上书揭露其阴谋,反遭李林甫、安禄山“欲奉太子”的诬陷,被贬汉阳太守。次年王忠嗣又被贬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749年),王忠嗣暴毙而亡,时年45岁。

后来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哥舒翰、李光弼等人早前都在王忠嗣手下任职。试想如果王忠嗣还在,安禄山怎敢起兵造反。

2、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句丽贵族出身,早年跟随父亲在安西任职,起初并不受重用,到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时,才开始受到重用,之后多年高仙芝一直在西部边疆建功立业。

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经过艰难的行军后,唐军到达目的地,高仙芝招降小勃律王,小勃律王携吐蕃公主出城投降,于是平定小勃律国,唐朝以三千军队驻守这里。班师回朝被高仙芝接替夫蒙灵察担任四镇节度使。

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击破朅师国,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及吐蕃酋长,随后,他派人与石国约和,然后乘其不备,出兵偷袭,俘虏了石国国王车鼻施及其部众,并尽杀其老弱。返程途中,高仙芝又以突骑施背叛为由,击破突骑施,俘虏了其可汗移拨。

高仙芝影视形象

天宝十年(751年),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中被大食和唐军中叛变的葛罗禄部众夹击,大败,战后,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卫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高仙芝被唐玄宗任命为讨贼副元帅,出潼关与叛军作战,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适合坚守潼关,但是与他有矛盾的监军边令诚就奏报唐玄宗,说高仙芝不敢进兵损失物资的情况来激怒唐玄宗,并说:“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大怒,命边令诚在军中将高仙芝与封常清斩首。

3、封常清

封常清曾长期跟随高仙芝作战,两人合作长达多年。他早年随外祖父流落在安西胡城,外祖父去世后,他没有了依靠,就过起了清贫的生活,三十多岁的时候投到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的麾下从军。并自荐到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麾下任侍从。之后多年封常清酒跟着高仙芝参加了征讨达奚部叛乱、破小勃律等作战。

天宝十二年(753年),封常清独自领兵进攻大勃律国,迫使其投降,唐军凯旋而归。天宝十三年(754年),进京朝见,改摄御史大夫。不久,授命封常清权知北庭都护,持节充伊西节度等使。

封常清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封常清被玄宗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募兵征讨安禄山。封常清在洛阳召到六七万的兵力,但因为是临时招募的,而且叛军势头正盛,封常清从洛阳一路败退到潼关,并于高仙芝商议之后坚守潼关。

玄宗听说封常清战败后,就削掉他所有的官职,让他以平民的身份在高仙芝身边效命,然而因为监军边令诚的谗言,说高仙芝、封常清贪生怕死败退,唐玄宗没有详查之下就下令将二人处死。

4、哥舒翰

哥舒翰是突骑施哥舒部落的后裔,世居在安西龟兹,也是大唐边将出身,他的前半生属于是浑浑噩噩的,直到43岁那年到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才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西北边疆任职期间,哥舒翰跟随王忠嗣与吐蕃作战,屡立战功,天宝六年(747年),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次年,于青海击败吐蕃,兼河西度使,封西平郡王,为左仆射平章事。当时有诗歌赞美他: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不过哥舒翰的命运也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而迎来了转折。安史之乱爆发时,哥舒翰正在长安的家中养病,连上马都费劲,在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杀后,唐玄宗便想起在家养病的哥舒翰,让他担任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率领20万大军与叛军作战。

哥舒翰

但是此时哥舒翰的身体已经无法胜任大军主帅一职,他坚守潼关,此时各地不断传来捷报,玄宗瞬间有了必胜的信心,便催促哥舒翰出关与叛军决战,但是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哥舒翰一直反对出兵,然而杨国忠不断地在玄宗耳旁煽风点火,玄宗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哥舒翰出兵,尽管哥舒翰极力反对,但是有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车之鉴,最终还是出兵了。

果然,唐军出城后掉进了叛军的伏击圈,混乱之中,唐军无法发挥自己的实力,哥舒翰带兵仓促逃回城中,清点人数时,当初的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八千。此战使哥舒翰遭到了平生未尝有过的失败,他常胜将军的名声也付之东流。

面对此种情景,哥舒翰亲自提拔的番将火拔归仁见大势已去,便劫持哥舒翰投降了叛军。见到安禄山后,哥舒翰当年的英雄气概全无,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757年,唐军接连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大败,逃往邺城,在临走前将哥舒翰等三十多位被俘唐将全部杀害。可怜一代名将却死得如此窝囊。

5、安思顺

安思顺是西域安国人,粟特族,玄宗时期著名的蕃将。安思顺为边将40余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遭权相李林甫诬构,被征入朝后,安思顺接替河西节度使一职,天宝十一年(752年)接任朔方节度使一职,当时郭子仪就在他手下任职。

安思顺虽然与安禄山是兄弟,但是他多次上书玄宗说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是玄宗都没当回事。然而哥舒翰一向讨厌安思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就上奏玄宗请求治他的罪,皇帝不想违拗他,就让人假冒安思顺给安禄山送信,让潼关巡逻的人抓住献上。哥舒翰因此上疏列举安思顺的七条罪状,请求处死他。唐玄宗下诏杀死了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安之贞,流放了他们的家属。

安史之乱平定后,曾经是安思顺下属的郭子仪奏请皇帝,安思顺得以平反昭雪。

小结:

这五人都是玄宗时期的西北边将,而且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几乎都受到了陷害,而玄宗又不由分说的下令杀他们或贬他们。如果当时的唐玄宗能够“贤明”一点,有他们几人在,安史之乱不一定会打那么久。而后来平叛的唐军主帅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都是他们的属下。所以唐玄宗也属于是自毁长城了。

11 阅读:5643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简介:学习传播共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