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三嫁,颠沛流离,她凭什么让曹操一再破例?

橘瓣儿 2024-04-11 00:42:20

蔡琰,字文姬,是古代大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自小便跟随其父学了很多文学音律上的知识,六岁时便可以蒙眼辨别琴中断弦,《蔡琰别传》有记载: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年六岁,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

她自小就端庄文雅,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在成年之日,她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河东大族卫家的才子卫仲道,然而不足一年,卫仲道便因病去世了,即使与她无关,蔡文姬也被刻上了“克夫”的名号,她只能回到家中。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其父蔡邕因于董卓死时的一声叹息被司徒王允投入大狱,最后惨死,母亲也在不久后去世,蔡文姬一时之间双亲尽失,却同时又赶上匈奴抢掠,蔡文姬的故乡之中男子被杀,女子被抢,而她也在其中。

被匈奴抢走的蔡文姬被匈奴王左贤王看上,抢走宠幸,共生育二子,然左贤王的妻妾名谱上却未有蔡氏文姬之名,当时蔡文姬的生活可想而知。直到后来曹操稳定政权,听说老师之女蔡文姬漂泊匈奴之处,这才花了千两黄金将其赎回,离别之时,一边是无法带走的两个孩子,一边是久久盼望的故乡土地,在绝望与痛苦之中,蔡文姬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胡笳十八拍》。

回乡之后举目无亲,曹操怜惜她的处境,将她赐婚给了小十几岁的董祀,然她往年的经历以及董祀被强迫娶妻的苦闷,使得两人顶多便是以礼相待,蔡文姬除了一个容身之所外也得不到任何的温暖。

然而命运的捉弄不止于此,几年之后,董祀犯罪当斩,蔡文姬闻此,在严冬雪天,披头散发光着双脚跑去找曹操求情,用凭记忆默写出的父亲蔡邕的藏书作为交换,才终于保下了董祀,这也是曹操为数不多的军令收回。

在这样奋不顾身的救命之举下,董祀终于被感动,开始和蔡文姬相知相守,后来两人隐居蓝田,生儿育女。

由于蔡文姬留下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她多被世人理解为怨女,然恰恰相反,她是在那乱世之中被不断打压几近陷于泥中的一颗杂草,却又不断地站起来,迎接新的一轮风霜。

0 阅读:1

橘瓣儿

简介:扒一扒隐居幕后的古人古事,评一评震惊中外的冷暖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