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5降价大跳水:消费者618该如何理性购机?

科技那些事儿 2024-06-10 11:30:19

近期,苹果宣布对iPhone 15系列进行大幅降价,价格最高下降超过2000元,引起了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苹果在中国市场采取如此大力度的官方降价策略,前所未有,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应对产品力疲软和市场反响不佳的双重困局,也是为了应对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

品牌力与市场份额的博弈

近年来,苹果多次主动降价,如去年iPhone 15发布后遇冷,黄牛赔钱,消费者观望,苹果就采取过平台补贴措施希望以价换量。而这次5月底开始的降价并不是平台补贴模式,而是真正的主动降价。

苹果国内市场份额也在发生变化,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的出货量下降了25%,收入下降8.1%。

相反,国产一众品牌则表现良好,如,华为在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同比增长70%,达到1170万台,市场份额达17%。时隔13个季度之后,华为重新夺回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面对消费者冷淡的市场反响,苹果只能通过主动降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这一现象表明,苹果的高端品牌形象已经不如从前,市场对其认可度逐渐降低。

创新乏力与国产品牌的崛起

创新能力乏力是导致苹果产品认可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曾经引领行业发展的苹果,如今在iPhone的创新上却原地踏步,从外观设计、影像能力到功能体验,iPhone 15系列的创新显得乏善可陈。摩根大通就曾经在报告中表示:“iPhone 15有实质性的升级吗?没有。”马斯克甚至还在社交平台上吐槽,iPhone 15系列和之前的最大不同之处,大概就是相机好了10%。

虽然苹果选择了“稳中求胜”的策略,但曾经那个充满创新和敢于突破的苹果,早已不再。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苹果产品本身升级幅度有限,在内卷的中国手机市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相比之下,国产手机品牌在产品力上不断突破,持续创新。以华为为例,2023年研发投入达到164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3.4%。华为10年的累计研发费用已超过1.11万亿元,展现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品牌对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会直接体现在产品力上。例如在通信功能方面,苹果手机信号较弱已成共识。在一些日常场景中,如电梯、高铁、楼梯间、地下停车场等,苹果手机经常出现信号弱或不满格的情况。而华为Pura 70系列采用灵犀通信技术方案,通过灵犀天线、灵犀AI算法强强联合,充分挖掘通信讯号的潜在能力,保障用户随时拥有稳定、可靠的通信体验。而华为Pura 70 Pro+、华为Pura 70 Ultra不仅搭载双卫星通信,还支持北斗卫星图片消息,即使在深山、高原等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也能传递图片消息。

在影像功能方面,苹果拍照对光线有较高要求,光线不好时清晰度会受损。华为Pura 70系列则在超高速抓拍、微距、人像等功能上均实现了革命性突破,如,华为Pura 70 Ultra搭载了业界首创的超聚光伸缩摄像头,以及1英寸大底传感器和F1.6超大光圈,带来超大的主摄进光量,在暗光环境下也能拍出清晰明亮的照片。结合 XD Motion 运动引擎,华为Pura 70 Ultra的超高速风驰闪拍功能,可轻松定格300km/h的疾速瞬间。在赛事、演唱会、旅行等场景下,用户均可以通过华为Pura 70系列拍出更满意的照片,轻松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在系统设计方面,iPhone系统设计近年来缺少创新,在AI体验方面相对迟缓。搭载HarmonyOS 4.2的华为Pura 70系列,则洞察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了创新的AI体验。如,AI消除与AI云增强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对照片进行智能处理;AI隔空操控带来了更丰富的操控体验,支持连续滑动,无需触控屏幕,挥手即可刷视频、看网页等。

在用户使用场景方面,如工作、出差等商务场景,华为手机的文件中转站功能可以实现多素材跨设备流转,使得用户在多设备切换时更加自如,系统流畅丝滑。华为的生态系统建设也在不断扩展,不仅实现了小型终端互联互通,还与车、全屋智能进行系统联动,展现了长远的生态发展潜力。

618理性消费,选择物有所值的品牌

综合上述分析,苹果此次大幅降价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苹果更多代表过去的高端旗舰机,而国产手机品牌,如华为等,则更适应当前用户需求和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市场降价热潮下,消费者更应保持冷静,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随“捡漏”热潮,而是结合自身的日常使用需求,选择真正物有所值的品牌消费。尤其是想要在618购买新机的消费者,可以多对比、观望,了解各品牌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

目前,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均在618期间进行了多种优惠活动,大家可以前往其官方商城,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0 阅读:2416

科技那些事儿

简介:科技那些事儿,谈数码产品,评数码科技,论数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