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是怎么崛起的?

春台先生 2023-02-16 23:19:42

1.明太祖开的后门

朱元璋是非常警惕宦官的。

太祖既定江左….颁《祖训》…尝镌铁牌置宫中,

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并且敕令各司,不许和宦官来往,不许太监识字。

有个服侍了他很久的太监,对朝廷上的事情还没开口,有那么点意思的时候,直接被朱元璋打发回老家了。并且,朱元璋的日常起居喜欢用一个叫杜安道的人,不是阉人。因为他为人细密,口风谨慎,后来还做成了大官。

朱元璋认为,宦官中,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他还说,权倾人主,吾防之极严。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聂庆童被他派到河州敕谕茶马。太监外派理事就是从这里开头的。朱元璋的子孙是孝顺的,但既然太祖开了头,后头人就没什么顾忌了。

2.永乐帝发展的后院

朱棣重用宦官是因为锦衣卫的棺材板子盖不住了。

朱棣南下后,他重新启用锦衣卫,因为要依靠锦衣卫帮他完成清洗。大案要案的罗织罪名就落在了锦衣卫手里。当年朱元璋制造的胡惟庸和蓝玉几个大案就是锦衣卫核心办理的。干净利索,效果斐然。

朱棣任用了一个叫纪纲的人做指挥使。此人文武双全、机智灵敏。南京城的各种构陷和屠杀进行的非常顺利。纪纲深谙此道,极其擅长借题发挥,特别是连坐灭族之法的频繁使用,深得朱棣欣赏。朱棣和朱元璋两父子在锦衣卫和《大明律》里发明的酷刑,制造的朝廷大案,可能全中国的帝王加起来都没有那么多。

然后纪纲也飘了,权势滔天,富可敌国,并且结成了不小的党羽。他甚至可以当街打死和他同一个品阶的官员,仅仅是因为没给他让路。著名的大才子解缙、著名的明朝福尔摩斯周新也是死在他手。而直接的导火索是,他居然当着朱棣的面在射柳比赛中,玩起了指鹿为马的腹黑游戏。其结果是凌迟处死。

处死纪纲后,朱棣要认真思考锦衣卫的定位了,为什么太祖在后期要限制锦衣卫的权力,这种特别好用,又让人上瘾的私权要怎么去制衡。

为此,朱棣决定启用一个新的权力体系,建设内官二十四衙门,设立东厂,提高死礼监的地位。由此,打开一个更大的潘多拉魔盒。

3.宣宗推上的政治地位

明成祖之后,是当位不到一年时间的仁宗。这是一位接近宋襄公似的人物,性格上更像是建文帝的亲生子。他亲文臣、远太监、废酷刑,似乎处处都要和他的祖父、父亲不同。这位善良的皇帝因为太喜欢酒色,很快就挂了。

到了宣宗帝,朱家人开始演化出了天皇贵胄的皇族性格。就是没那么强的是非感,与生俱来的权势操作能力,包括艺术天赋也发展出来了。

宣宗帝看待宦官就是很平常心了,觉得宦官不只是能用的工具,还需要是唐玄宗的梨园弟子。宣宗最大的动作是在宫内开办培训班,精心的培养宦官,选用为国家的栋梁。同时期的奥斯曼帝国也有类似的措施。

三杨之后,宦官开始全面的渗透到大明的政治、财税、地方管理、军事侦察,特务情报、刑事侦判各个方面。社会地位、组织体系,规模和影响力,空前的提升。

4.英宗宪宗授予的等同皇权的神位

英宗的胡闹总所周知。而他的胡闹是和太监脱不了干系的。

王振是在大明选拨太监为国家栋梁的热潮中上位的。他本来是个儒生,自阉进宫,这种奉献精神就远超一般的文人和太监。他的权势,几乎并肩皇帝,和英宗的感情堪称莫逆之交了。我们只看几点。

土木堡之变中,王振号称总节兵事。包括战略、战术、后勤等等全部啦。朱棣时期四平安南的张辅,随军的各部尚书,全受他节制。并且一言不合就令他们下跪自省。可以说,此次所谓的御驾亲征,他总指挥,负全责。

英宗被瓦剌人俘走,数十万大军覆没,文臣武将战死无数。英宗本人也受尽侮辱。后来他复位后,唯独对王振念念不望。他在宫内还给王振建了个神庙,王振给刻了神像,对着神像泪流满面,喃喃自语。

所以,到了英宗阶段,大明对宦官在政治上的让权是不设置权限的。成化年间后,宦官基本上成为了贵族,他们地位崇高,权势滔天,并且人数规模极大。内官达到了10万人,加上他们在宫外养的奴仆,预计有30万人,再加上他们亲自管理的锦衣卫和锦衣卫的爪牙18万。

宦官体系在明朝巅峰期的人数规模在70万左右。并且,在主要的时间段都是宦官在把持朝政。

到最后,宦官的政治化,甚至宦官的社会化,是大明赖以生存的基本盘。(除了朱元璋和嘉靖),明朝皇帝离开了宦官,就好像脑门关上了阀门。这确实是阉人当道的两百年。

1 阅读:32
评论列表
  • 2023-03-02 17:14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春台先生

简介:能简单尽量简单 但一定不回避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