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淮海战役,刘伯承扮演什么角色?为何晚年再不愿提起这场战役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5-18 03:44:0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赵晴儿

编辑|t

引言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开始进行。这场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国民党精锐丧失殆尽,反动统治日益瓦解。众多名将在其中发挥才能,战略不断。

在这场战役中,毛主席对粟裕等人连连称赞,更是指出“刘伯承功劳极大,是我党最杰出的的军事家之一”。但刘伯承晚年却对淮海战役三缄其口,不愿再提。

在淮海战役中,刘伯承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何晚年再也不愿提及这场战役?

(刘伯承)

一、淮海战役:五将齐上阵

1948年9月24日,粟裕署名的一封4A级绝密电报,摆在了毛主席的桌案上。在这封电报中,粟裕第一次具体提出淮海战役的构想。

构想大致为,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深入国民党腹地,与中原野战军前后夹击国民党部队。预估第一阶段歼灭两淮地区和驰援的10万国民党部队,第二阶段攻占连云港、海州。

他认为,应该尽快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建设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国家打好基础。

(粟裕)

毛主席对粟裕的构想高度重视。他看出粟裕对淮海战役进行了详细计划。其中包括作战路线、局势分析、详细战略,大到淮海全区,小到城市区县,全局精妙无比。毛主席看着作战计划书,深思熟虑后,做出了重要决定。

1948年11月8日,中央决定发动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正式成立。总前委五人团包括: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粟裕和刘伯承,邓小平为书记,其余四人任常委。五人团带领华野兵团和中野兵团,以徐州为中心,开始了淮海战场的配合战。

后世在总结淮海战役中认为,邓小平、陈毅负责淮海战役总方向的把握和后勤支援,谭震林带领部队深扎前线打仗,粟裕和刘伯承负责军事指挥工作。

(淮海战役最初构想图)

其中,刘伯承和邓小平刚完成指挥中野军跃进大别山的任务。两人作为中野军的指挥官,深知中野军的实际状况。

在深山岁月中,刘邓大军面临着作战区域分散、武器后勤不足的难题,只能采用区域建设根据地的战略,像“啃骨头”一样对抗国民党军队。如今虽完成大别山的革命任务,中野军久经磨难,战力、武器装备明显落后。

当刘伯承接受到指挥中野军的任务,他意识到中央给中野军的任务大致是配合华野军行动,这一想法得到了邓小平印证。同时,刘伯承还得知了主席对他的关心和期许,深受感动,立志打好这场仗。

那么,刘伯承是如何打好这场仗的?

(淮海战役前线总前委)

二、华野和中野的完美配合:刘伯承有极大功劳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采用两军配合的方式,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包抄夹击。粟裕指挥华野战场,华野军作为主力歼灭国民党部队。刘伯承负责中野战场,辅助华野军队延长计划时间,全力配合华野计划。

刘伯承作为中野军的总指挥,在淮海战役中主要扮演了两个角色。

一是军事上的参谋长。

粟裕作为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官,被冠以“总司令”的称号。他是作战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但淮海战役规模庞大,仅凭粟裕一人少不得精力枯竭。粟裕常常就作战中的疑难问题请教毛主席,更多时候,他会和刘伯承进行讨论。

(合照)

刘伯承作为中野军的主要指挥者,敏锐的军事直觉和细致的性格让他对战局能做出更精妙的安排。

早在淮海战役初打响时,刘伯承就观察出国民党军队的分布特点,即头部在徐州地区,向济南和沿海延伸出两小部分,直通南京,止于汉水流域。

刘伯承于是向粟裕发出战略:粟裕在东侧遏制国军首,他与邓子恢掐住国军尾。头尾夹抄,牢牢牵制住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解放军缴获国军武器)

作为一军的指挥员,刘伯承有不逊色于粟裕的军事才能,两人在淮海战役中的交流促成众多战略的诞生,称刘伯承为淮海战役的总指挥绝不为过。

二是作战中的最强辅助。

1948年,粟裕指挥华野主力向徐州以东进攻,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地区。蒋介石听到军报,急派忠心耿耿的黄维来救援黄百韬。又在蚌埠组织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北上徐州。

(碾庄烈士陵园)

刘伯承得知情报后,将牵制白崇禧的任务交给李达。自己指挥中野军阻击三个兵团的援军,以配合华野军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围剿。

怎样能配合好华野军,又发挥中野军的最大威力呢?刘伯承仔细研究后,决定把目光放在于徐州南部的宿县。中野军若占据宿县,便能切掉刘、李兵团的援军,又能断掉徐州的补给,完成徐州的包围,正是一举三得。

在刘伯承的带领下,中野军打出了漂亮的配合战,黄维军团在刘伯承的指挥下被包围在双堆集,兵团被全歼,黄维被活捉。华野军也如愿歼灭黄百韬兵团,推动淮海战役前往下一个阶段。

(徐州地区作战图)

由此可见,在淮海战役中,刘伯承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没有他指挥中野军配合华野军团,不会让国民党军队将近八成的兵力消失殆尽,包括黄百韬兵团、杜聿明兵团、邱清泉兵团等国民党精锐部队。

三、晚年不愿再提:名将之心

淮海战役后,毛主席指出刘伯承功劳极大,是我党最杰出的的军事家之一。无疑,这场战役也是刘伯承的高光之一。

但此后刘伯承从不提起这场战役。

(歼灭黄维兵团)

刘伯承晚年时,他的儿子问:“淮海战役打得那么漂亮,怎么从未听您在我们面前提起过?”

这位老将军长叹一口气,“打的太惨烈,虽然胜利,却付出二三十万人的惨重代价,一想起无数人失去了儿子、父亲、和丈夫,我的心痛啊!我实在不愿意看到这样悲惨的场面。”

他在做梦时常常梦到将士们骨枯黄土,他们的妻子父母啼哭不止。将军之心,不敢将士兵们的生命作为自己的丰碑!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据统计,淮海战役有五百四十多万群众支援前线,六十多万解放军参战,二三十万阵亡。国民党军队八十多万士兵,死伤大半。

刘伯承将军心怀大爱,不忍战争伤亡,而对战争闭口不谈。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支援淮海战役的民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淮海战役.[OL].

0 阅读:37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