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主战坦克在水上行驶?苏联的80工程解决了这个问题

南极军武 2024-06-20 22:04:30

二战后苏联陆军愈发重视坦克的战斗价值,打造了足以威慑欧洲的装甲力量。不过再强的装备仍然受大自然的限制,不管东欧还是西欧,都有大量的天然河流、运河成为装甲洪流的阻碍,过河通常需要抢夺大桥或建造临时渡桥,有些特殊地段甚至需要发起小型的两栖登陆战。那么有没有简单点的办法,让主战坦克可以像两栖坦克一样直接、快速的渡河呢?

二战德国研制的潜水坦克

早在二战时德国就研制过坦克通气设备,常规坦克稍加改装就能借助它在一定深度的水下行驶,但这套方案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水下能见度差、履带容易陷入泥沙等等。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开发了一种特别的辅助设备,一种特制的金属箱被固定在T-54坦克两侧提供水上浮力,经过验证后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安装浮箱的坦克被称为PST-54,它们可以自主通过某些风浪小、水流平缓的水域。

PST-54

这种设备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获得极大发展,也被安装在T-55等坦克身上。不过这套设备也有缺陷,需要在坦克入水前安装,安装好后陆地行驶速度不超过20千米/小时,因为设备本身就有数吨重,且增大的尺寸不利于越野行驶。在60年代中后期,苏联决定统一规格,重新打造一种适配坦克的水上航行设备,这个项目被称为80工程。

与原来的无动力浮箱不同,80工程不仅有动力,还考虑了水上高速行驶的需求,简单来说它就是用两艘高速水翼艇一左一右“抬”着坦克行驶,有点两栖登陆艇的意思。坦克两边需要安装专门的连接点,并且有液压设备调整水翼艇的水平高度,在陆地行驶时将水翼艇升起来远离地面,水上行驶时则放下来。

水翼艇是用铝合金建造的,甲板几乎平直,船腹两头上翘,适合高速航行。船头有一副液压操作的水翼,入水后可向下展开伸入水中,船尾的螺旋桨、方向舵等结构也可以抬起来,避免陆地行驶时磕碰。单侧的水翼艇安装一台强大的M-50柴油发电机,峰值功率1200马力。水翼艇有一个小小的驾驶室,容纳1名驾驶员和1名机械师,坦克在水上航行时应该不参与控制,但可能使用炮塔上重机枪提供有限的自卫火力,设计团队曾实验用主炮开火,但没有稳定器的T-55坦克压根就打不准,反倒是后坐力对航行造成不利影响。

第一台原型机在1967年进行测试,地点位于黑海塞瓦斯托波尔附近,尽管测试中发生了船体破裂的情况,但实测和最大航速达到了58千米/小时,高于计算的50千米/小时,并且水翼艇可以自身携带较多燃料,进行百公里的远距离航行也不是问题。

苏联正式生产了13台80工程,它们被运往黑海和波罗的海,后来苏联放弃了这种技术,转而选择了机动舟桥车。如果使用80工程,战时不仅需要花费时间给坦克安装、拆卸设备,还要做到每辆坦克配备一套,成本高、效率低。而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机动舟桥就不一样了,它们在水上既能单独运输坦克,又能快速组装成临时浮桥,足以胜任一般的渡河任务。

5 阅读:662

南极军武

简介:南极军武,简单讲点不太热的军武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