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听众记下来的小说

不立翁啊 2023-02-21 16:04:39

金超群饰演的包拯形象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叙写北宋时期,开封知府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和一群侠士的形象。

原型包拯,刚正不阿

包拯(999-1062),历史实有其人,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曾兼任首都开封的地方长官,以刚正不阿著称,有"包青天"及"包公"的美名。

京剧包拯形象

宋代开始有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元代出现了大量包公戏,比如《陈州粜米》《合同文字》《神奴儿》《盆儿鬼》等,包拯被塑造成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明代有包公审案的短篇故事集《包公案》,多为民间传说,掺杂着封建迷信、荒诞不经的内容。到了清朝,有人在《包公案》基础上,删去唱词,进行了一些简单修改,另外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龙图耳录》。

说书艺人,名动京城

石玉昆(约1790-1871),号问竹主人,天津人,擅长演唱单弦,人称 "石三爷"。石玉昆长期在北京演出,道光初年就已成名,所以有人误认为他是北京人。他的演唱以巧腔著称,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石派书,又称石韵书。单弦曲牌《石韵书》就是石玉昆演唱赋赞类唱词的唱腔。

清光绪年间戏园演出图

咸丰、同治年间,石玉昆达到了他演艺生涯的高峰,每天演出,听者云集。人们不敢稍作分神,生怕漏掉了其中的内容。石玉昆休息时,让他的徒弟代演一二小段,人们才敢放松,去厕所小解。所以听众戏谑石玉昆的徒弟为"车前子",有利尿作用,一到他演出,人们就去上厕所。

说书同行对石玉昆也是赞誉有加:"就拿玉昆石三爷他说吧, 怎么就说不过他?他到那个书馆儿,一天只说三回书就串好了几十吊钱,如今名动九城,谁不知道石三爷呢?"

有些书铺也从石玉昆身上看到了发财的机会,把他说的书记下来,一段一段抄了卖钱,还真赚了不少。

创新说书,开拓题材

石玉昆很有创新精神,把《龙图耳录》中包公审案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润色,又融合进侠客义士行侠仗义的故事,创作出一部审案与武侠并重的全新作品,对外称《忠烈侠义传》。

开封府内的三口铡刀

这部书把背景放在北宋仁宗年间,以包拯赴任定远县,执掌开封府,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等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故事:师爷公孙策设计要来御赐刑具三口铜铡,安乐侯庞煜派人刺杀包公,南侠展昭暗中保护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包公查清多年前的"狸猫换太子"皇宫冤案,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团聚;南侠展昭阅武楼献艺,被皇帝封为"御猫",引发"五鼠闹东京",后来同归朝廷,供职开封府。

电视剧展昭形象

听众记书,传抄出版

《忠烈侠义传》本来没有底本,在不断说书的过程中,经过石玉昆的反复锤炼,包公故事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观众当中,有两个有心人叫祥乐亭、文冶庵,每天听完《忠烈侠义传》,回到家里,就把当天听的内容记下来,互相之间一凑,结成了一部书,供大家传抄。有人传抄时,把唱词略去,对语言进行了文人化的加工,变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

清光绪木活字本〈忠烈侠义传〉

光绪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书坊刻印出版了《忠烈侠义传》。他们在初刻本每页边上都写上"三侠五义"四字, 后来人们就把"三侠五义"四个字作为原书的别名。一般"三侠"是指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五义"是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五位弟兄。

根据〈三侠五义〉改编的电视剧〈五鼠闹东京〉剧照

武侠小说,由此开启

《三侠五义》保留了说书艺术的生动活泼、直截明快又口语化的特点,绘声状物,各具特色,各色人物各有性格,富于世俗生活气息,极受读者欢迎。还新增了大量包公断案的故事,使包拯成为不畏强暴、刚正不阿、处事干练的形象代表,把包公形象推向了顶峰。

石玉昆著〈三侠五义〉

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武侠作品,《三侠五义》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有关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有关机关埋伏,如八卦连环堡等,对以后武侠小说的内容素材几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此后,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的《蜀山奇侠传》,一直到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都可以看到《三侠五义》的影子。

0 阅读:446
评论列表

不立翁啊

简介:卧看风云,笑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