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没出现过这种现象了,接下来可能会怎样?

一坨杠精 2024-06-06 08:45:07

前几个月,可能大家都发现了公共服务涨价了:

例如冬天时候的供热,春天那会的燃气以及水电,甚至于不是有报道,山城那边燃气表转的飞快,然后高铁,公交,地铁什么的,也有这趋势了。

这鞋都属于民生完全离不了的公共服务,所以说未来一切涉及到补贴的公共服务,可能都要开始外包,那么价格肯定要向市场靠拢了,说人话就是要涨价了。

但这个月开始,据说物价向下的消息又开始多了起来。

看看这几天的消息:

1、牛肉降价

最近一段时间,牛肉的价格好像开始大跳水,以前上好的牛腱子,通常需要一斤花费大几十甚至上百,现在仅需很少的钱就可以拿下。

一些商超的商家表示,之前很多年了从未见过如此大降价,而养殖户们则表示现在市场都在打价格战,养牛赔了十几万,不如出去打工了。

看来现在确实是这样,20多块的牛肉,以前真的没见过,听都没听过。

2、水果降价

来看一下哪些水果降价了:

荔枝:妃子笑的品种,已经跌到了9.8元,电商平台900g只卖19.9。

樱桃:之前几个月价格还是70元,上个月38元,现在12,直接腰斩。

榴莲:金枕最低也到了21.5元/斤,干尧15元,水果之王跌落神坛了。

之前这些都是比较贵的水果之王,不像夏天的西瓜桃子,冬天的苹果橘子之类的是很常见也比较便宜的水果。

这些之前都是很贵的东西,现在也都很便宜了!

3、苹果手机大降2000

这也是之前不敢想的事情。

在今年之前,果子手机的降价,一般都是在秋季新机发布后才降的,而之前还有第三方平台并夕夕因串货补贴而击穿底价,还跟果子发生过一些小插曲。

但是去年的时候,果子手机开始降价,但是幅度不大好像也就是500左右,是正常的,而今年直降2000,主要还是销量给拉胯了。

那么这三个降价的现象应该怎么解读呢?

首先是供给端的增加

一些主流M体主要是持这个观点。意思是东西多了,价格下降了!

例如牛肉,前几年因为价格较高,养殖户就开始上马,现在养得多了,加上北边某大国,出口到这边的牛肉也增加了很多,价格就降下来了。

在比如水果,特别是榴莲之类的,现在不但从佛国进口,还从猴子和菲佣进口,量多了,价格自然也下降。

再插一句,这意思就是M体们暗戳戳的表示:前几年一些东西物价高,主要也是供给端的问题,你懂的!

为啥呢,口罩期间,物流不畅,供给不足,供需失衡,涨得比较厉害,其实就是一种洗地。

但这次单纯用供给端来解释,好像不很能说得过去。

其实吧,还是需求端的消费降级

大家看到了吗?不管是牛肉,还是榴莲、樱桃、荔枝,或者是果子手机。

前几年扮演的都是一个消费刺客的角色。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刚需的。

不吃牛肉,可以吃猪肉鸡肉,不吃榴莲樱桃荔枝,可以吃苹果橘子梨西瓜什么的,不用果子手机,一两千的智能机也能用好吧。

正因为对普通人来说不是刚需,而是都属于日常中高消费的主要内容,所以买不买无所谓。

那么这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主要还是需求端的变化。

因为目前来看,平克们一直说的就是全球最大生产国,自然是不缺东西的,所以在供给端是没什么问题的。

主要是今年大家更理性更追求性价比了,也就是都开始消费降级,能少买就少买,能代替就代替,能不买就不买,能直播就不去X东X宝之类的买,果子手机现在也耐用,用个12,13什么的,也不换15了。

从消费主体看:普通人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肯定是受到比较大的抑制,这几年一直讨论的就是降级:

口罩时期讨论的是超前消费和借贷,去年是地产楼市车市降级,今年吃用也降级了。

都成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所以商家也没办法,只好以价换量,从今年CPI的走势上可以表现出来,从逻辑上似乎也更有说服力。

主要原因啊,除了消费理念的转换之外,还是兜里没软妹币了。可支配收入就那么多,但对商品的追求就是使用价值,不在乎什么品牌和情绪价值,便宜皮实好用就行,主打性价比。这就是为什么一直被诟病的并夕夕和某音短视频以及直播带货,这两年逆袭了电商巨头的原因,因为只要低价就行,其他都不用说了。

追求质量又追求便宜,也叫做“抠门经济”。就例如今年过年的时候年轻人追求的军大衣和花棉袄!

简单来说是大家变得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不会像之前一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了。

当然,这也映衬了今年的经济可能是秋后的蚂蚱,法国的防线,吕布的义父,民国的太监。

之前的“自愿S业与非自愿S业”,“摩擦S业和结构S业”,“周期S业”大家还没记下来。现在新词又出来了。

现在无论是失Y率创新高,还是史上最难的就Y潮,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中年人被毕业或者降低收入,只能在家啃老或者被迫躺平了。

要知道很多家庭目前的状况是:退休的老年父母,用自己的退休金补贴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

不抠门咋办?难道要花积蓄去消费吗?

消费都不干了,那就更别说F子车子了,早上吃个泡面,中午点个冷冻包便宜的外卖,晚上自己熬点米粥吃个咸菜对付一下就行了。

打车出租什么的也不是很刚需,现在流向Citywalk,走着感受一下城市的风景。真去远地方,不是很着急那就地铁公交。

以前出去购物是去商场买包,现在出去只想去街边小店买包子。

这几年跟前些年大家预期很高的时候的超前消费不同,口罩三年,也让大家更清楚了自己能力,什么该花什么不该花都很清楚。

在高端奢侈品店里买,真的不如养好自己的身体,多健身运动,买点便宜实惠的东西,来得实在。

所谓攀比,虚荣什么的已经不是现在人的潮流,相反谁能更省钱,水能淘到性价比最高的东西,才是最令人羡慕的。

质量差不多,谁便宜就买谁。这也是为啥最近并夕夕和某因直播带货火爆的原因,所以反向消费和抠门经济,是通缩的新常态。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如今的环境下,很多人还在找工作的路上,消费什么的都不敢想,先找个班上,维持日常生计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节俭、实用是传统美德,没必要花的钱可以不花。“只逛不买”“反向消费”“抠门经济”的背后都是居民真的没钱消费了

也许是要等到经济完全复苏、就业率企稳回升、刚毕业年轻人都能找到工作,才能真的敢于花钱、愿意花钱。

但是宏大叙事受不了了,所以公共服务涨价这也是对应的,无论如何宏大叙事也要找个由头嘎烂钱,维持自己。

既然都不消费,抽不上流动中的利,也抽不上shui,那就基础公共民生服务涨价,例如燃气水电环卫公共交通等,因为这个是刚需。

无论如何也要站着把钱挣了。

日常消费降价,生活民生必需品涨价,跟之前完全反过来了。

真是好多年没见过这种现象了。

口罩几年和D产化导致财Zheng吃紧,公共服务补贴跟不上,同时居民资产缩水,而且房D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也抑制了消费。

所以奉劝各位,未来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所以要学会勤俭持家,尽量减少消费,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多储存物资,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

0 阅读:31

一坨杠精

简介: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