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干部峥嵘岁月故事(三十七)新三中学三剑客

奇章有吴璨 2024-06-02 03:55:02

穿石孔村四沟五梁,幅员面积五公里左右,农户四佰五十户,人口二千三百二十人,占全乡人口四分之一,十二个社有熊,李,罗,简,张,王,成姓,治安村情复杂,乡政府下派管组织的乡党委付书记和一名乡干部,一名林业员联系指导。

穿石孔村大部分人家姓熊,分布在半山腰六个社,历来村支部书记由熊家人担任。农家提倡培养子弟读书,家无读书人,官从何处来。养儿不读书,等于喂条猪。尽管居住地地势陡峭,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农家以送儿女读书为己任,以儿女读书成绩优异为骄傲资本。再穷再累,勒紧裤腰带,要盘一个学生出来,出人头地,抻撑门面,砸锅卖铁,一心想要培养一个读书人,吃上公家饭。

农村山区儿女,从小生长在穷山恶水之地,读小学,初中,走二十几里山路,早上顶着星星,踏着露水,身背书包,柴米红苕,泥泞路上艰难前行。中午学校集中米苕一起,煮一大锅饭,就着盐菜,吃个半饱。下午放学,傍晚跘跘跳跳回家。

端午节,熊会计请乡干部过端午,酒桌上,摆谈最多的话题,穿石孔村寒门出了贵子,穿石孔村熊家三个儿郎在岳一中读高中,成绩优异,参加全国数学物理竞赛取得了名次,号称岳一中三熊,数学物理三剑客。

我们平时到穿石孔村,到这几家座谈,一来二去,知道三熊在岳一中的学习故事。

熊大是穿石孔村六社一名复员退伍军人熊老兵的儿子,从小以革命军人顽强拼搏作风严格要求,教育树靠根,儿靠娘,人民就靠共产党。感党恩,学好本领为人民。人要学,麻要剥。只要功夫深,铁捧磨成针。读书要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做到。

熊大,熊二,熊三年纪相当,相互学习,鼓励,起了一天的云,总要落几颗雨。一起读小学,读初中,考上岳一中。

熊大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zpMC)获得二等奖。

熊二是穿石孔村熊会计的儿子,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国物理奥林匹克,Cph0)获得二等奖。

熊三是穿石孔村七社熊社长的儿子,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国物理奥林匹克,Cph0)获得三等奖。

岳一中的前身新三中学,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创办的一所中学,这与他的父亲于新三在岳池县城开典当铺有着深厚历史渊源。

典当,俗称当铺,以收取有价值的实物为质押品,进行放高利贷性质的机构。明未清初,当铺通及全国城市农村各地,当时到当铺当物之人,多因生活穷困,久债,治病,婚丧以及天灾人祸,也有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或者赌棍,将自己家值钱的物件,衣物,被盖,床,铁器,玉器,书画,古董珠宝,金银首饰送去当铺作抵押,实物由掌柜看货论价,一般折原物一半,甚至更低。当主有钱了,去取当质押物,当铺以10%的利率收取当质物押款的利息。当期三个月至半年,到期不取为死当,质押当之物由当铺处理。

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683一1874年)陕西人于新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之父)和刘金山,二人合伙在岳池文星街开设正兴典当铺。刘金山为老板,于新三为管事,下设掌柜,保管,保卫,勤杂等,三十余人,资金雄厚,规模庞大,居岳池当铺第一。

正兴当铺将死当中贵重的金银首饰,玉器,古董,用骡马,人力运回陕西,死当中质差的衣物,卖给小北街曹光跃的成衣店。生意灵和,十分红火。

民国政府成立后,国内军阀混战,滇黔军与江防军作战,滇黔军进攻岳池,占领岳池,退出时将县城百货商铺,典当铺财物抢劫一空,正兴当铺损失白银拾万两左右,正兴当铺于民国元年(1912年)倒闭。

于佑任早年随父亲于新三在岳池游历,对岳池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于佑任为国民党监察院长,感念其父在岳池经历,在岳池县创办新三中学,以其父命名,又有顶天立地之完人,德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

1953年岳池新三中学和尚用中学,在新三中学校址上,合并为岳池第一中学。

九十年代,岳池第一中学准备恢复新三中校名,邀请于佑任女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来校访问,因当时台海关系紧张历史原因,未能如愿。

金秋八月,收获季节,稻谷丰收,农人欢喜无限。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熊大收到哈工大录取通知书,熊二收到了四川大学录取通知书,熊三收到了重庆大学录取通知书。蟾官折桂,农家子弟跃龙门,穿石孔山区沸腾了,百年难逄金满斗,一家有喜众家乐,弹冠相庆。

熊家人为三人升上重点大学,举办了升学宴,亲朋好友,喝了祝福酒,众人送三人走出大山。

一行一百几十人簇拥着三人,众星拱月,犹如山区的喜庆节日,比迎接新娘而过之不及。

穿石孔村人走出大山,四梁五沟小路,汇集到一段陡坡石坡路,呈75度斜坡,直通万家沟水库,简易码头上船。一条青石板路,石板压石板,一级叠一级,山梁上,如同一条巨蟒俯卧着喝水。穿石孔村人赶场,走亲访友,生活农活必经之路,有多少梯步,众说不一,好事者从上往下默默数过,报过数,另一个从下往上心里暗暗数,不对,这一段陡坡石板路到底多少步,众说不一。

一行人走在陡坡起步之处,有人提议,三个大学生,数一数这一段陡坡到底有多少步,以至定下来,统一步数,解除争论疑问。这一提议赢得了大家的赞成,老支书走前面,三个大学生紧跟其后,众人依次一个挨一个走,一边走,一边数,1,2,3,4,5……201……504,有人高声唱数,石工号子高昂,有人心里数,有人看路,光滑的石板,长短不一,厚薄不一,每一块石板留下山里人的多少足迹,汗水,艰辛的故事,见证了山区的变化和喜怒哀乐。一路上人们认真数着步,平日背着,挑着重担,匆匆赶路,那有闲情雅趣数步呢。

到了陡坡尽头,老支书停下来,问三个大学生,报数,熊大报1341步,熊二报1340步,熊三报1340步,老支书报1340步,到底是多少步,差一步,四个站在那里,心里不服,让后来的人报数,有报1342,1343,1339,1340,到底依那个数,不能定,老支书定1340步,熊大不承认这个数,坚持以自己数的1341步为准,不服,要重新再数。

熊大的爷爷,七十多岁,沧桑的脸上,喝了酒,红晕晕,喜悦,压弯了的腰今天挺直了,穿上了过年才穿的长衫,走上前,对着熊大说:″孙儿呀,就依老书记1340步,人一生那么长不差那一步,莫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步,风平浪静。”是呀,人生的路,长得很,不差那一步,退一步,忍一步,百事无忧,一笑泯恩仇。忍一步,事情就过去了,进一步,百尺竿头。错一步,谬之千里。一步之遥,如隔春秋。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德行。

多少年了,三熊求学的故事,农村山区美谈,山里孩子榜样,激励着一代一代青年们走出大山,奋发图强,各行各业大展身手,实现人生目标。陡坡上数步那一幕,深深印在山里人脑海里,从此,山里人少了纷争,多了温馨;少了矛盾,多了忍让;少了计较,多了和谐;少了空谈,多了拼博。

0 阅读:0

奇章有吴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