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的晚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高等教育文摘 2024-06-18 13:43:50

诗人王维临终时,自知时至,当时其弟王缙居住在凤翔,王维便索取笔来,写信与他告别,又写信给平生亲戚好友,一一辞别,信中谆谆劝勉鼓励亲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以求了脱,慈悲心志,流露其间,书写完毕,便舍笔安详而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王维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诗歌宛如清泉流淌,又如山水画卷,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王维,这位在唐代诗、书、画、乐均成就斐然的大家,以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后世的楷模。代宗赞其为“天下文宗”,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为诗坛的三巨头;明代董其昌更推他为中国绘画的“南宗始祖”。

王维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的音乐才华同样卓越,擅弹琵琶、会作曲,所写的诗更是被乐人竞相传唱,堪称唐代的庄奴、黄霑、林夕、方文山。

然而,这样一位才子的人生却充满了波折。从小丧父,靠寡母教养;少年时期便闯荡江湖,为官后仕途颠簸,甚至险些丧命。但他却能在数十年的官场起伏中修炼成佛,这其中除了儒、释、道的精神滋养外,更离不开他独特的处世之道。

王维,字摩诘,九岁便能写文章,可谓神童。然而,他的人生起点却并不顺利。父亲早逝,留下兄妹六人,作为长子的王维在不到十五岁的年纪便离家从山西到长安求功名。这段时期,他写下了《过秦皇墓》等诗作,初露锋芒。随后,他试图以隐士身份求官,与友人结伴归隐于终南山,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好景不长,友人辞世,他回到长安,开始了艰难的求官之路。

在长安,王维结交名士,出入王侯之门,很快便得到了玄宗的兄弟宁王、岐王、薛王等人的赏识。据说,岐王还曾带他拜见玉真公主,演奏琵琶、献上诗作,深得公主赏识,由此开元九年中举。然而,即使未被玉真提携,凭借王维的实力及诸王的照拂,金榜题名亦非难事。然而,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太乐丞的职位上因僭越之罪被贬,这一打击对他而言无疑是沉重的。但王维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吸取教训,变得小心谨慎。

此后,王维的仕途虽有起伏,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作、画作、音乐作品都充满了禅意和哲思,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官场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以儒、释、道的精神滋养自己的心灵。

最终,在安禄山打进长安时,王维虽然未能及时出逃,但他却以智慧和勇气应对困境。他吃泻药假装痢疾,被关押在菩提寺时仍坚持创作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与担忧。这些诗作不仅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更展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仰。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每一句诗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王维晚年居住在蓝田辋川,这片山水秀美的地方成为他晚年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让我们一同走进王维的晚年人生,感受他那些鲜为人知的岁月与心境,以及他晚年时期的诗句所传达的深邃情感,直至他临终的那一刻。

王维的晚年,如同他的诗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所描绘的那样,他过上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他似乎已经放下了尘世的纷扰,将更多的心血倾注于诗歌创作中,用文字描绘着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情感。

在《酬张少府》一诗中,王维写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这些诗句充分展现了他晚年的心境。他渴望远离尘嚣,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和无奈,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而在《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则描绘了自己在山林间弹琴长啸的生活场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些诗句展现了他晚年生活的宁静与惬意,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在王维的晚年生活中,佛教的影响也愈发显著。他的诗句中充满了对佛理的领悟和对人生的超脱。例如,在《终南别业》一诗中,他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林叟遇,谈笑无还期。”这些诗句展现了他对于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人生的豁达与超脱。

尽管晚年的王维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波折与变故,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与豁达的心态。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每一句诗都透露出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一心向佛的王维,在人生的暮年,761年2月,上书《责躬荐弟表》,深情地表达了他对尘世的淡泊与对佛道的向往。他写道:“臣又逼近悬车,朝暮入地,阒然孤独,迥无子孙。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言语之间流露出他对修行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悟。同时,他也不忘举荐自己的弟弟去雍州任职,希望他能在尘世中有所作为。

仅仅过了三个月,761年5月,王维再次上书,这次是将他的别业捐赠给皇帝做寺院。他希望能以此方式回馈社会,造福百姓。

他不仅将所聚的财物散尽给百姓,更将自己的心血结晶——别业,毫不保留地奉献出来。这一行为在后世多年时间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姓们自发地去寺庙祭拜他,文人雅士也纷纷前来祭祀,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王维的艺术成就,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的诗歌和画作都充满了禅意和哲思,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761年7月,王维在安排好一切后事之后,作书向亲友辞别。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坚韧。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和奉献。在安排好所有的事务后,他便安然离世,结束了他辉煌而又传奇的一生。

王维的离世,仿佛是他诗歌中那句“万物皆空”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他的诗歌将永远流传在世间,成为后人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财富。而他临终时的那份宁静与超脱,也成为了他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遗产。

0 阅读:14

高等教育文摘

简介:精品 · 报国 | 崇和 · 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