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从“守艺人”到“创艺人”|看见!泉城非遗人

新黄河 2024-06-18 23:31:18

不久前,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浪漫回归,一起回来的,还有李娟的向群皮影社。漫步在小桥流水的济南老街区,转角便会遇到一条“皮影巷”,路牌很“皮”,上书“皮影的浪漫也在等你”,下书“做个有‘皮’气的人”。再往里走,向群皮影社里更是“潮范儿”十足,文创雪糕、皮影耳环、盖章、手工DIY、精彩皮影戏……没有几个小时根本走不出来。

从十多年前“后继无人”到如今的“圈粉无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济南皮影背后,有位不得不说的“女掌门”,也就是本期《看见!泉城非遗人》的主人公——济南皮影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娟。

临危受命:济南皮影百年来第一位“女掌门”

一尺见方的戏台,一张泛黄的幕布,灯影之间,手指翻飞,《武松打虎》《南郭先生》《西游记》等接连上演,有历史的韵味,也有新鲜的“包袱”,赢得满堂彩。

与观众互动时,李娟时常会讲起济南皮影披荆斩棘的100年——20世纪初,李娟爷爷的爷爷李克鳌将皮影从邹县带入济南,创立了济南皮影;1955年,济南皮影的第二代传人李福增、李福祥受邀进京表演《智激美猴王》;1982年,第三代传承人、也就是李娟的爷爷李兴时表演的《西游记》十集,成为中央电视台首套皮影经典剧目;到了李娟这里,已是第五代,而且是济南皮影百年历史中的第一位“女掌门”。

尽管从小跟爷爷学皮影,但在2011年年底之前,李娟从未真正下定决心专门从事皮影。“我大学学的儿童英语教育,当时的梦想是创办一家儿童英语教育机构”。直到2011年底,李兴时在印剧本时不慎摔断腿,看着病床上心急如焚的爷爷,那一刻,李娟忽然明白了自己的价值和应该承担的责任。

25岁的李娟临危受命,顶着巨大的压力代替爷爷演出。“以前,我都是爷爷的配角,那是第一次挑大梁。”为了尽快熟悉,李娟一遍遍看爷爷的演出视频、听爷爷的唱腔,除了到医院陪护,剩下的时间几乎都用到了节目排练上。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原定节目如期上演。

现实往往很残酷,最初一段时间,李娟每一步都走得很难。“皮影戏每次演出,都要自己搬着舞台去,演出费给200元,光租车运道具就得花150元,还要自己装卸,每次楼上楼下搬运十几次,一场下来,感觉白忙活。”除了被生生“逼成女汉子”,更让李娟焦虑的是演出太少,“我大多数时间都是闷头在家搞创作,人们根本看不到”。

迷茫过、纠结过,李娟也曾想过退缩,但好在,这样的时间不算太长。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年开始,李娟觉得“商业演出突然多了起来”。

“从国家到省市都大力支持非遗发展、支持文化‘两创’,济南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国家级传统工艺城市工作站,连续多年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这都给我们非遗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李娟说,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和大环境的改变,就没有如今的济南皮影和自己。

“皮影+”:“老手艺”竟然有这么多可能

当然,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变迁,李娟也在不断通过创新赋予济南皮影更多活力和生机。

10余年间,济南皮影从最初的一个人、两个人变成了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皮影女团”;从最初的传统剧目《西游记》《武松打虎》衍生出卡通皮影、斗牛士皮影、外语配音皮影、甲骨文皮影、皮影脱口秀等多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创新剧目;济南皮影的足迹也遍布社区、剧场、景区、各大中小学以及清华大学和世界20多个国家……“每次都有很多外国人到后台亲自体验,他们对皮影艺术都赞不绝口。”提起这些,李娟充满自豪。

“如今的传承就一定要是多维的合作的,多角度的无孔不入。”李娟认为,想要发展皮影,就要让皮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于是,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跨界合作”也开始了:她与原火箭少女101的成员赖美云进行了一次合作,设计出了一个穿着蕾丝裙子的小天使皮影;她让济南皮影在雕刻和着色工艺上走国潮路线,先后推出泉城系列皮影耳饰、胸针、国潮西游系列数字藏品等200余种文创;皮影+剧场、皮影+研学、皮影+教育、皮影+文创、皮影+科技、皮影+民宿、皮影+肯德基……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操作,都给皮影赋予了新的“生命”。暑期来临,李娟又开启了“皮影研学课”,吸引了不少青少年。

看到现在真正“立”起来的李娟,最欣慰的莫过于爷爷李兴时,“我做什么他都很放心”。李娟说,现在自己依然跟爷爷住在一起,晚上回到家,爷孙俩聊得最多的还是“皮影”,“很多都是他之前没听说过的新鲜事,他觉得原来皮影还能干这么多”。

从最初的“守艺人”到如今的“创艺人”,李娟说,她希望让更多从来没看过皮影的人知道,这就是济南皮影戏,“这是我的责任”。

记者:石晓丹 校对:汤琪 编辑:刘梅梅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