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巧用纵隔针刺法解决肿瘤治疗中的小问题

黄金昶的记事本 2024-05-31 15:09:06

在黄金昶老师的门诊患者病例本中,针刺医嘱常常能见到”纵隔针刺”这几个字,不熟悉科室操作流程的,即便是针灸科的医生也不懂这是怎样的一个操作方法,因其作用多,效果好,在我科肿瘤患者中经常使用。

什么是纵隔针刺?

纵隔针刺是在纵隔体表,前胸壁位置,沿着肋间隙,平刺,一般针刺位置从锁骨下肋间隙开始,至第6-7肋间隙,共7对,针刺方向针尖可朝向胸骨柄,亦可反向,因疾病不同,作用不同而定。

进针点图示:

操作图示:

纵隔针的作用有哪些?

纵隔针刺进针位置在胸部,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健脾化痰的作用;经络循行上讲,其位置为足少阴肾经在胸部走行位置(前正中线旁开2寸),包括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因此,这些穴位主治疾病均可使用。

纵隔针刺法在肿瘤患者中如何使用?

纵隔针针刺部位在胸部,对于肿瘤在胸部相关的疾患有直接的治疗作用。无论是食管癌、肺癌、乳腺癌晚期患者,均可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因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导致患者吞咽困难,或呼吸不畅、胸痛等。可在化疗期间配合纵隔针针刺,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在平时针刺,可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

“异病同治”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认为不同的疾病可能因相同的病理变化引起,或不同疾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可以通过相同的针刺手法或针刺同一穴位来治疗这些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具有内在联系的疾病。这种治疗方法强调了治疗的整体性和个体化。纵隔针作用于不同疾患,正是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其作用:

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刺局部穴位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炎症和水肿,达到治疗效果。

2.调节神经反射:刺激患处附近的穴位可通过神经反射通路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起到止痛和改善相关病变的作用。

3.作为整合疗法的一部分:局部取穴常与其他取穴原则相结合,如远端取穴或循经取穴,共同发挥综合治疗效果。

4.个性化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灵活调整取穴方式,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提高疗效。

因此,虽然可以“异病同治”,但在不同的疾病中其搭配的治疗手段也各不相同。如针对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前可配合背腧穴刺络拔罐,活血通络;针对胸中下段食管癌合并食道梗阻症状,如吞咽困难,进食哽噎等,平时可配合舌下放血,病变部位体表投影处(后背夹脊穴周围)结节松解;针对中央型肺癌,针刺方向可以向内,取“针至病所”之意;针对乳腺癌术后防止复发的治疗,针刺方向可以向外,取“舒畅条达”之意,强调疏肝解郁,改善患者情绪。胸骨两侧的胸骨肌筋膜与胸腔深层的心包膜有联系,故治疗心脏不适也可采用纵隔针刺理气宽胸。

黄金昶教授临床中使用纵隔针刺,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纵隔针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发挥出越来越多的活力。

病例分享:针刺配合小剂量化疗让晚期肺癌患者肺内及纵隔淋巴结迅速缩小

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痰中带血,2024年2月当地医院就诊,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软组织密度肿块,考虑肺癌。右锁骨上、右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肝内低密度结节,考虑转移。行CT引导下肺内肿物穿刺活检,病例回报:考虑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AE1/AE3(+),CK7(+),TTF-1(+),Napsin A(区域弱+),P40(-),CK5/6(-),Ki67(阳性细胞数30%);腺癌。基因检测:KRARS2号外显子p.G12C错义突变c.34>T(p.Gly12Cys),丰度25.31%。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肺癌 肺阴虚 西医诊断:1.右肺下叶恶性肿瘤(腺癌,cT4N3M1,IV期) 纵隔淋巴结转移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门淋巴结转移 肺内转移 肝转移2.肿瘤伴出血3.阻塞性肺炎

患者就诊于我科,给予PC方案化疗2周期,因消瘦,仅给予70%的药物剂量。化疗期间配合中药口服以及中医外治,中医外治包括纵隔针刺、肺肿物体表处火针针刺、刺络拔罐等。小剂量化疗配合针刺治疗2周期,复查胸部CT示;1.结合病史,右肺下叶肺Ca复查,较前缩小,建议随访。2.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较前缩小。3.双肺多发结节,较前缩小。

纵隔及肺内肿物化疗前后对比

徐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针灸微创肿瘤科

0 阅读:9

黄金昶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