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之子回乡省亲,中央为何委托当地政府,付给张家2000万巨款

之言聊聊 2024-06-26 05:10:37
注:原创首发,抄袭搬运到任何平台、都必追究到底!腿长,追得也比较凶.....定期更新作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观点和价值,感谢您的关注!

1994年,远在美国夏威夷的一位老人远望东方,双眼含泪。

那是中国的方向,也是老人的故乡。

老人名叫张学良,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如雷贯耳,相信没有中国人不认识他。

作为曾经的东北军阀,张学良身上发生了太多的传奇故事,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出现两极分化。

漂泊一生,张学良最终决定去到亲人身边度过余生,但他心中始终念着那片故土。

于是中国大陆上,与他有着血缘关系的儿子张闾琳踏上陌生的故土,代替年事已高的父亲回到祖国的怀抱。

但是张闾琳没有想到,这次回国竟然还有一笔意外之财等着他。

更令他惊讶的是,这笔2000万元的巨款是中央下令补发的租金。

为什么中央政府会欠张家租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被收缴的家产

从1938年11月到1990年,张学良一直处于蒋介石的软禁之下,日子苦不堪言。

长达半个世纪的软禁,背后却只是张学良做出的一个决定。

1936年12月12日,日本对中国步步紧逼,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断对中国共产党展开绞杀行动。

张学良见此局面心痛不已,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促使国共两党开启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卓越贡献。

然而正是这次决定彻底惹恼了蒋介石,他将张学良控制起来,在撤离大陆前往台湾地区的时候也一定要将张学良带走。

张学良被软禁之后,张家就失去了主心骨,大量家产都被蒋介石和日本蚕食,致使张家的财产账目不清;

还有很大一部分都落入了日本人的口袋,剩余的少部分也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收缴了。

有人就会问了,张学良是新中国的功臣,为什么他的资产会被收缴呢?

因为张学良的身世可不一般,他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东北军阀张作霖。

父亲在世的时候,张学良还是有名的花花公子,无忧无虑生活在父亲的庇护之下。

然而在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意外离世,张学良悲痛万分。

自此以后,他就代替父亲掌管东北三省的军政。

对于像张学良这样控制一方兵权的军阀来说,他所做出的决定关系到许多人的生死存亡,甚至是国家大局的改变。

在他的一生中,做过两次重大决定。

虽然张学良的军事天赋很高,但相比于其父张作霖还是略逊一筹,以至于第一次重大决定就让他身败名裂,沦为世人眼中的卖国贼。

1931年,张学良的东北军被调往各处行事,导致东北三省陷入防御薄弱的局面。

日本早已对东北三省虎视眈眈,不断挑衅闹事,试图激发矛盾,寻找合理的开战理由。

张学良深知现在和日本打仗,根本没有赢得可能,甚至东北三省也会落入日本囊中。

为了防止局面恶化,张学良选择放任日本在东北三省胡作非为。

但张学良的退让却成为了日本野心的助推器,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锦州。

整个过程,张学良都没有丝毫抵抗,甚至持续向后撤退。

等到他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对时,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这个消息立马传遍全国,国人都对张学良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第二重大决定也就是西安事变,让他青史留名,也为中国的统一立下不世功勋。

这两件事情听起来有些割裂,但都发生在张学良的身上。

巨额的费用

新中国成立后,张家一部分被收缴的产业还被改造成其他公共建筑投入使用。

在辽宁省的政府大院,有着特色鲜明的集群建筑,这些集群建筑的前身,正是张家的私产。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开始重新思考张家这些被收缴家产的去留问题。

经过讨论,党中央决定将这些家产归还张家。

其实如果不是中央主动提起,张学良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经有多少产业,毕竟父亲留给他的产业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军阀时期,张学良将心思都放在了东北三省的财政收入上,对于自己的盈亏却不怎么在乎。

到了国外之后,张学良也不愁吃穿,靠着父亲的遗产安享天年。

但一码归一码,不管张学良知不知道,中央政府还是要按规矩办事。

可是其中一些产业已经被改造成公用建筑,恐怕没办法归还。于是中央政府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付房租。

张学良和赵一荻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辽宁省政府经过核算,最终算出了2000万的房租费用。

但此时张学良还在台湾肚脐,他的血亲也都在美国。无奈之下,这件事情只能暂时搁置。

直到1994年,张闾琳受邀前往北京,参加航天部门举办的活动。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张闾琳此次回国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代替父亲去看看阔别已久的祖国。

实际上,张闾琳对中国并不熟悉,因为在他十岁的时候,母亲赵一荻就迫于无奈将他送去了美国。

可以说,张闾琳从小接受的都是美国的文化教育,对中国完全不了解。

再加上张学良长期被软禁在香港,他对于这位父亲的印象也早已随着时间逐渐淡化。

等到张学良来到他身边,张闾琳也终于再次感受到久违的父爱。

而老人家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回国看看,张闾琳作为儿子,也非常乐意代劳。

参加完北京的活动后,张闾琳和妻子陈淑珍就赶紧前往辽宁。

落地之前,张闾琳内心有些忐忑,他不知道接下来迎接他的会是什么。

对于张闾琳夫妻的到来,辽宁省政府表示热烈欢迎,特地安排工作人员全程陪同。

张闾琳

在参观完张家的祖宅和一些有关张家的建筑产业后,张闾琳感到十分震惊。

这些建筑一看就是常年受到维护,保存的非常好。

他知道,维修这些建筑所需的费用也肯定也不少,但祖国却从未想过放弃维护。

张闾琳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温暖,内心概慨万分。

接下来几天,张闾琳又拜访了不少张家老人,将父亲对他们的思念一一带到。

临走之际,辽宁省政府代表却突然拿出了2000万元的房租,更是让张闾琳受宠若惊。

但张闾琳却非常为难,直言要先问过父亲再做打算。

不计得失的民族功臣

张学良一直深深爱着这个国家,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统一做出努力。虽然其中还有一些错误的决定,但也不可否认他的爱国之心。

毛泽东曾经评价张学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在知晓中国给他2000万元巨款的决定后,张学良立刻就拒绝了。

如今张学良不能回到祖国已然十分遗憾,又怎么能拿这笔钱呢?

但祖国的做法也令张学良十分感动,毫无疑问,这笔钱也是对他的肯定。

一番考虑之后,张学良建议可以将这笔钱投入到辽宁省的建设中去,也算是他对家乡尽的一份绵薄之力。

此次省亲之后,张学良很开心,因为他和祖国终于又建立起了联系。

1993年4月,张学良成为东北大学的名誉校长,并亲自书写牌匾。当年,他一手创办东北大学,时隔多年,他终于又成为了东北大学的校长。

张学良的爱国之心

2001年10月14日,已经101岁高龄的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去世,结束了他这传奇的一生。

这时候,张学良身上又出现了一个争议性话题——他把所有的遗产的捐赠给了美国。

张学良一向自诩爱国,为什么不把遗产捐给中国呢?

其实张学良也是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台湾地区属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台湾与大陆的关系还比较紧张。

临终之前,张学良也曾经想过将遗产捐给中国大陆,但这样一样,势必就会引起台湾方面的不满,从而造成中国大陆与台湾方面关系更加紧张。

他还想过捐给台湾地区,毕竟在台湾生活了半辈子,他对这片土地也有深厚的感情。

但这样做又有站队的嫌疑,张学良想了想,最终否决了这个想法。

但因为这件事情,张学良还是受到了不少的声讨。

实际上,只要深读张学良的过往就能知道,他的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张学良当年选择支持蒋介石,也是为了国家统一。

事实上,张学良当时手握重兵,还有父亲留下的庞大产业,足以支撑他在东北独立,完全不必要投效蒋介石。

不管是面对蒋介石的利益诱惑还是一再施压,张学良始终不肯松口。

但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后,张学良认为国民党实力更强,更有可能实现中国统一。

到那时候,举全国之力对抗日本,才有民族独立的可能。

只是没想到这个决定会让他的后半辈子都陷入风波中,直到垂暮之年才能得到片刻安宁。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传奇,巅峰时期他是仅次于蒋介石的掌权者,落魄时他是不得自由的犯人。

虽然张学良已经去世了,但他仍然不忘祖国,也将自己的爱国之心传达给了后代,值得我们的尊敬。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或留言您更想关注的一类信息,笔者每天为您提供对你有帮助的内容~注:原创首发,抄袭搬运到任何平台,都必追究到底!

—完—

文|风

审核|古绿洲

参考资料: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对蒋经国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泪如雨下

2023-07-02 12:27·宝鸡政法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对蒋经国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泪如雨下

2023-07-02 12:27·宝鸡政法

1994年,张学良得知儿子回国祭拜祖父,叮嘱:先去北京,再回东北

2024-04-26 23:19·赵林云教授

70年代,张学良和儿子张闾琳、孙子张居信,一张罕见的合影!

2023-07-05 00:11·五四青年

01年张学良病逝,银行账户公开巨额存款,他从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2023-04-06 15:42·昌邑市广播电视台

0 阅读:188

之言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