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吴三桂叛乱八千王躲祸舍富贵

民间事见秽 2024-05-31 06:20:50

辽河西岸,在辽中县和黑山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满都户,据说,满都户原来叫满都一户,后来人们为顺口,就把“一”字给扔了。这个地名咋来的呢?还得从清朝吴三桂叛乱说起。清圣祖康熙继位后,见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野心勃勃,势力越来越大,就下令撤掉三藩。吴三桂这伙人哪能甘心呢?他们偷偷地在暗中策划叛乱。皇室里有位公主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这个驸马爷在宫廷里外势力也不小。一天,八千王对圣祖说:“皇兄,吴三桂这伙子人,一准要叛乱,可不能不防啊!他的儿子,咱们的驸马,哪能不向着他爹呢?我看得先杀了驸马,省得他们里应外合。”康熙觉得有道理,就说等和大臣再商量商量。

这个消息不知咋叫公主知道了,她连夜顶灯做了一双鞋,叫一个亲信骑上最快的马,送给吴三桂。她对送信的人说:“你让公公当面试试这双鞋合不合脚?回来告诉我。”送鞋人见了吴三桂,把鞋递上去说:“公主孝顺,怕这鞋不合脚,请您现在就试试。”吴三桂乐呵呵地穿上,两脚刚一落地,就觉着脚心扎得慌。他眼珠子一转,对送信人说:“告诉公主,我试过了,叫他放心吧:”送信人回来,把吴三桂的话向公主学了一遍,公主笑了。吴三桂拆开了鞋底子第一层,看见了一根小针直站在鞋心,他歪着头琢磨:“公主故意放根针扎我的脚心,一定还有重要事情密告。”他又拆开第二层、第三层,果不然,鞋底里夹着一封信。吴三桂急忙看信。这一看,把个老吴头儿气得暴跳如雷:“好啊,还没等我杀你们,你们倒要先下手啦!”为了救儿子,吴三桂率领大兵,星夜兼程,奔往京都。离京城只有几十里了,康熙才得到消息。因为没有防备,城里又缺少精兵良将,吴三桂大兵一到,康熙慌啦!他急急忙忙向八千王讨办法。八千王说:“下令紧闭城门,不能放吴三桂进来,更不能叫他知道咱们这里是座空城。”吴三桂带着人马来到城下,见四门关得严严实实,就高声大喊:“开门,快开门,再不开门我就要杀进去啦!”可是城里静悄悄的,连个回话的人也没有。吴三桂拿出纸笔,刷刷写了个条子,挑在箭头上,射进了城里。康熙接到条子,见上面写着:“如不开门,就放我儿子出来。若不放我儿子,就拿八千王的头来。如都不依,我就杀进城去。”圣祖、八千王和文武大臣们,都难住了。这三条一条也不能答应啊,可是不答应,吴三桂急了眼,这城门怕是挡不住他。这可咋办呢?

这阵,不知谁想出个主意说:“吴三桂不是要八千王的头吗?那好办,抓个替身,杀了,割下头来扔出去,不就得了!”康熙觉得这是个办法,八千王在一旁说话了:“不那么简单吧!谁不知我的头比一般人的头大呀!那吴三桂还能留这个空子给你钻?不行啊!”人们听了八千王的话,都拿眼盯着他的头。可不是咋的,八千王的头果然比一般人的头大多了。一位大臣灵机一动,拿出个高招来,他说:“哎,全城那么多人,咱们就拣那头大的抓呗,再把面目弄模糊了,兴许瞒过吴三桂。”康熙势道无奈,只好撒出人马抓大头。那脑袋大的人算是倒了霉,士兵们抓了一堆大头人,割下一个头来,往城外一扔,喊声,“八千王的头来了,接着:”可那吴三桂是好糊弄的吗?他一看这头虽然不小,但眉目不清,就知道是替死鬼,又咕咚一声把人头给扔回去,还大呼大叫地说:“八千王的头八斤半,这个人头才七斤,我们不收!”城里一听,又换了个更大的头砍了,扔出去。一会儿又被扔回来了,还一个劲儿地喊:“咱这有秤哩,这个头不足秤。”就这样,不知扔了多少个大头,都叫吴三桂扔回来了,他非要不多不少正好八斤半的人头不可,不交就要砸城门。康熙愁得眉头结个大疙瘩,文臣武将都耷拉着脑袋,八千王又说话了:“皇兄啊,他吴三桂啥时候称过我的头?怎么知道是八斤半?这明明是要人哪!你就把我交出去吧,免得皇城遭殃,圣上遭难,全城百姓跟着受苦!”

康熙听了心似油煎,鼻子发酸,满城文武个个落泪。这时,有个一直没说话的老臣,站起来说:“皇上,大家都想错了,就是把八千王整个人交出去,也不能了事,莫如请八千王暂避一时,命全城兵将全力保护皇室,吴三桂不进来更好,若是进了城,咱们手中有他的儿子,谅他不敢轻易动刀枪。那时再同他商议,吾皇意下如何?”康熙同意了老臣的主张。八千王无奈,只得洒泪辞别了圣祖和群臣到后官急忙收拾打点行装、盘费,同他的妻子、儿女准备逃难。这时公主来了,她的脸色苍白,哭得两眼又红又肿,一进门就给八干王跪下了,说道:“皇兄啊,我本不信吴三桂真要叛乱,夺我江山哪:现在看来,他大兵压城。真没有安好心,我不想做吴家的媳妇,更不忍心看皇城被困,请皇兄把我也带走吧!”

原来公主只想让吴三桂来一趟,向康熙表表心迹,别杀她的丈夫就行了。没想到惹了这么大的乱子,这回她才看清了吴三桂的真面目。八千王带着家眷和公主,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京城逃往他乡了。八千王这一支人,背着包袱和行李,为做饭吃,还背着铁锅呢,他们一路往东北去了。走到一个地方,想住下来,八千王哈腰抓把土看看,觉得这里土质不好,不能定居,又背起行李说声;“走,往前走!”一家人拖着酸腿又往前走去。他们走哇,走哇,又来到一个地方,抓了把土和原来那把土都用秤称了,一般轻重。八千王又说声,“走,往前走!”一家人互相搀扶着,没精打采地又往前走。就这样,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抓上一把土来比较。不知爬了几座山,过了几道河,最后来到辽河大平原。八千王抓把土一看,呵,这土色真好啊!又黑又亮,都能攥出油来,比哪个地方的土都肥,拿秤一称,分量也最轻。八千王乐得忙招呼家人说:“快放下行装吧,不走啦!”大伙儿卸下背包,坐了下来。八千王指着一片茫茫荒草地说:“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咱要祖祖辈辈留在这里,靠这块土地和一双手养活自己吧!”打这,八千王一家子就定居在这里了。这一大家子,人口也不少啊,一帮儿子,一帮儿媳妇,一群国女,一群女婿,还有老伴儿和公主。八千王领头,平地建家园。他们在这里盖了房屋,又开荒种地,养猪养鸡,后来又买牛买马。一个没有人烟的荒野,几年后,变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火火腾腾的村庄了。因为这里没有别的人家,全是爱新觉罗一姓,又是从京都来的满族人,八千王就给这个村子起了个名儿叫:满都一户。怕吴三桂发现,他们不得不隐姓埋名,全家人都改姓“肇”了。康熙平定了三藩叛乱,皇帝想起了八千王,就派人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满都一户。来臣对八千王说,皇上请他们一家人回京。可是八千王一家人,田园生活过惯了,觉得这里比皇城更有情趣,与世无争,春种秋收,自得其乐。他们谢过了使臣,再没挪窝儿,康熙不忘旧情,每月给八千王一家发来俸禄,出生小孩儿一落地就有银两。据说,现在的满都户,满族人仍占多数,姓肇的人家居首位。人们说,他们都是八千王的后代。这里的公主坟,就是当年跟随八千王逃出来的公主的陵基。

0 阅读:2

民间事见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