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家一级演员,77岁仍在拍戏,住上亿四合院,儿子是一生骄傲

徐小康评养护 2024-06-25 06:55:44

李光复,这个名字不知道年轻人有没有听说过,或许会有些印象,但不一定能说出他的代表作。

李光复是一位出生于1946年10月13日的演员,他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了。

他是个北京人,是国家一级演员。

他出生的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这个已经是爷爷辈的老演员。

可能他的名字不如现在的年轻演员和流量明星那么如雷贯耳。

但是他的事迹绝对称得上励志典范。

和那个时代大环境中的很多人不同,李光复出身优越,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家里的资产是他的父亲李宝珠一点一点靠着自己的努力做生意打拼来的。

他的母亲是一位思想传统且有些保守的女性。

李光复家有很长时间在北京住在一个三百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内。

即使放在将近80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很难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更何况有三百多平米那么大。

可想而知,李光复的原生家庭生活条件是相当不错的。

我们可能容易把“富二代”想象成更喜欢享受生活的纨绔子弟。

但是李光复身上完全没有这种恶习。

他也就是现在的人经常拿来开玩笑说“如果混不好就要回家继承亿万财产”的那类人。

不过尽管他家财万贯,却是个认真做事,不是满脑子只是吃喝玩乐的人。

他的父亲李宝珠也没有商人身上的铜臭味,想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儿子。

思想也非常开放,注重精神世界的培养,于是有意往艺术方面栽培李光复。

在那个年代,整个中国还没有富裕起来,很多人可能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有别的想法了。

可能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对生存的恐惧,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再加上人是懂得居安思危的,即使是生活条件已经很好的李光复的母亲也不例外。

李光复的母亲并不看好李光复学艺术这件事情,而是认为把学习搞好,将来能够挣钱养家糊口才是正经事。

再加上大户人家往往看不上学艺术的,觉得这种爱好上不了台面。

甚至从古至今,哪怕有些人已经是演技非常精湛的表演艺术家,都逃不脱“戏子”的骂名。

在这件事情上,我只能说,很庆幸,李宝珠是一家之主,所以一些有建设性的大事是能够决定的。

李光复因此更有机会去接触那些关于艺术的学习。

甚至在他年龄还不够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争取,破格考入了北京人艺表训班。

考进去后,也是读书表演两方面兼顾。

现在的很多人也会开玩笑,说自己或者他人“没有公主命却有公主病”,这句话性别转换后的李光复却没有这种“少爷病”。

剧院为了让演员能够呈现更精准、更贴合实际的表演,要求演员要深入人民的生活。

李光复也没有含糊,不但去农村学会了不少农活,也进工厂干了不少工厂里的活。

为了感受大众的生活,李光复做过公交车的售票员,也在菜市场买过菜。

可谓是生活经历极其丰富。

甚至因为他懂得打针的技术,剧院就给了他去协和医院学习的机会。

李光复的兴趣爱好广泛,对医学的兴趣也非常浓厚,受到过林巧稚这种级别的医学大家的熏陶。

跟着医学的老师学成后,他还回到剧院当上了第一任的医务室负责医师,可以算是一次非常不可思议的跨界。

如果放到现在这个年代,李光复就是典型的“斜杠青年”。

现在的所谓“斜杠青年”也和李光复一样,同时拥有一些可能差别很大的能力。

有了其他的才能,李光复也没有忘记他的主业。

他的话剧生涯从他13岁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培训班时就开始了。

李光复身上有着好演员的敬业精神,他认真对待每一个由他出演的角色。

也就是那句老话“没有不重要的角色,只有还不出名的演员”。

之前剧院对演员的要求也是李光复对自己的要求,他没有把在剧院里学到的方法还给老师。

在表演他可能不熟悉的人物形象之前,他真的会去实地考察相关的人物形象。

和那个环境里的人聊天,只为捕捉到那类人的神韵。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光复的用心和努力之下。

他的话剧作品《茶馆》和《小井胡同》以及《天下第一楼》中精彩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在表演上下的功夫都是值得的,但李光复的追求也未必就是功成名就。

只是人的一生难免会遭遇不幸,李光复也免不了落入这样的困境。

李光复出生长大的年代格外动荡,有的时候会遭遇飞来横祸,就是有理也讲不清。

就这样,李光复的家产被上面没收了,甚至四合院也被分出去,只留下了一间可以居住的房子。

但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段时间恐怕是李光复一生的至暗时刻。

他的父亲在这个时候也因为意外而离世,他的母亲在承受了家庭的两次重大变故之后病倒了。

这么一来,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李光复的身上,他也因为父亲的离世,直接被推上了家庭顶梁柱的位置。

我不知道李光复当时的具体心情,家产的丧失。

父母的去世和病倒,往往家里那个还能做事的人会被形势所逼,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这种情况下,哪怕再乐观的人,一下子遇到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难免会承受不住。

李光复当时可谓“腹背受敌”,就在这个容易被严重扰乱情绪的人生阶段,他收到了需要下乡劳作的通知。

自古忠孝难两全,家庭和事业也是如此。

李光复在分身乏术的情况下,用自己当时所剩不多的最后一点积蓄。

为母亲请了个护工,自己投身下乡的辛苦劳作去了。

很多年,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富人思维”,在李光复的故事里,我似乎看到了这个词的活样本。

我认为,真正领悟“富人思维”一词的人,绝不是个抱着金钱财富不肯撒手的“守财奴”,而是会注重“逆商”培养的人。

这样的人,即使身处不利境地,家财散尽了。

也不失去那种隐忍和厚积薄发,以及之后卷土重来的信心和动力。

很多人遭遇危机后一蹶不振,甚至终日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如果一直困在这样的心态里,恐怕想东山再起就很难了。

其实,在成功之前,过一段苦日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自己都在否定自己,亲手将自己的生路堵死。

李光复反而看起来没有过多的负面情绪,他因为刻苦劳作,不过几年就回到了北京。

值得庆幸的是,李光复从父亲手中学到的经商本领派上了用场。

在他的努力下,原本失去的家产回来了,他也成功从“富二代”变成了“富一代”。

李光复的经历似乎是杜牧《题乌江亭》的正面例子,“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些或许只是李光复为了父亲能够安息而做的事。

毕竟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在去世前毁于一旦,恐怕李宝珠也是含恨离世的。

赎回了父亲打下的江山,李光复接下来就投身自己的事业去了。

没有局限于一开始的话剧,李光复也参加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

他参演的作品从相对严肃认真的正剧《人民的名义》,到氛围轻松的喜剧《媳妇的美好时代》。

戏路非常宽,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李光复饰演的“好爸爸”毛建华令观众印象深刻,恐怕也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爸爸形象的范本;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李光复饰演的郑西坡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虽然剧中的角色没有善终,但也是清廉正直,一心为人着想的正面形象。

李光复的演技和作风应该是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在2023年的春晚上,李光复出演了小品《反诈银行》,2024的春晚也有他的身影,出演了小品《伞下》。

纵观李光复这一生,家庭方面出现了一些变故,给他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但是他已经借着那些事情浴火重生,利用困境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他的感情方面是比较圆满的,在自己的事业巅峰期,吸引了一位要长相有长相,要事业有事业的女性,名叫何桂生。

对方爱上了李光复身上不断学习向上的精神,可见正能量的感染力有多大!

两人不过半年时间就成家了,进展非常顺利,李光复也完全乐于接受这位可能在外人眼里过于强势的妻子。

之后,两人有了一个非常棒的儿子,名叫李炜,曾是一名童星。

长大后也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律师,李光复也为儿子感到骄傲。

从这件事情看来,李光复的儿子很像年轻时候的李光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跨界”天赋。

现在已经77岁高龄的李光复依然活跃在演艺圈。

对现在的李光复来说,表演不过是出于热爱。

早就过了法定退休年龄的李光复更没有什么生存的烦恼。

早就活成了普通人羡慕的样子,可谓真正的人生赢家。

0 阅读:52

徐小康评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