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张学良被释放后,中央派人请他回大陆,他却提了三个要求!

和洽说过去 2024-06-19 18:58:10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和杨虎城联合发动的西安事变是震惊了国际的一件大事,对中华民族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西安事变的代价是张学良长达54年的监禁生涯,他获释之后,曾经想回东北老家定居,中央也曾邀请他回大陆定居,但他却向中央提出三个条件。

这三个条件是什么呢?他最终踏上大陆的土地了吗?

西安事变后,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

如果从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来看的话,西安事变可以视为两人关系“破裂”的标志。

可能从出身上来说,张学良出身奉系军阀,蒋介石出身国民革命军,蒋介石比张学良的出身要好太多。

但是出身并不能代表人品,在人品方面,张学良反倒比蒋介石好太多。

日本关东军发动“918事变”以来,张学良一直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是蒋介石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把日本人的问题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最终张学良选择服从大局,在他的命令下,东北军不放一枪撤出东北。

之后张学良曾经短暂寓居上海,在这段时期,经常有学生发起谴责张学良的示威游行,甚至还有杀手向张学良的寓所寄子弹,威胁他如果不把东三省夺回来的话,下一刻子弹就不是出现在信封里,而是出现在张学良的脑袋里。

张学良本来就因为放弃东三省的事情非常自责,在遭受这样的待遇之后,内心更加痛苦。

然而,他在上海呆了没多久蒋介石就让他去“剿共”。国难当头,张学良数次上书力陈不可,但是他的行为非但没能劝动蒋介石,还让蒋介石对他的态度越发严厉与冷淡。

七七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的不满,这让蒋介石大为恼火,亲自飞赴西安监督二人指挥“剿共”。

而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趁此机会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及随行人员。

成为“笼中虎”,54年难得自由

虽然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成立抗日联合政府,一致抗日。但是国民党政府内部因为此事发生了剧烈震荡,对蒋介石来说,此时的南京人心诡谲,不再是一个绝对安全之地。

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一致抗日”的局面,张学良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这一行为遭到了许多人劝阻。

蒋介石气量狭小,张学良发动“兵谏”,已经触动了蒋介石的逆鳞,此后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拥兵自重,成为一方诸侯,如今张学良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这和羊入虎口又有什么区别。

张学良一方面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另外一方面也是有点过于相信蒋介石的人品,所以就没有接受别人的劝阻,和蒋介石踏上了飞往南京的专机。

刚一到自己的地盘,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将张学良关押了起来,张学良从此过上了暗无天日的软禁生涯。

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恨意有多深呢?

1949年,国民党政府要败逃台湾,就在这事关生死存亡的时刻,蒋介石都没忘了提前把张学良押送台湾,让他在台湾继续软禁生涯。

1975年,蒋介石重病垂死,张学良觉得自己终于有希望结束这持续数十年的软禁生涯,但是,张学良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就算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也没有忘记让蒋经国提高警惕:“张学良就是一只笼子里的老虎,你可千万不要放虎归山啊。”

有了父亲的告诫,蒋经国当然不可能放张学良自由,于是张学良在蒋介石死后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监禁生涯。

直到蒋经国也病死,“蒋家王朝”的统治结束,张学良才重新得见天日。

其实,李登辉上台之后,对于是否释放张学良也一度拿捏不准,但是最终还是决定释放张学良。

在长达54年的囚禁生涯中,张学良并没有完全断绝和外界的联系,他也经常能够看到外界发行的图书、报纸、杂志,而隔三差五也会有记者成功采访到他。

一开始,张学良对这些记者的来访还是很欢迎的,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些记者为了博取读者的眼球,肆意曲解张学良的言论,更加过分的甚至捏造事实,于是久而久之,张学良再也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了。

因此当他结束软禁生涯,重获自由之后,面对乌央乌央的前来迎接的记者,张学良连说一句话的兴趣都没有。

回大陆前提出三个条件,最终未能成行

重获自由之后,张学良第一时间考虑的是为自己选择一个定居之处。

在张学良的心目中,最理想的情况还是回到东北老家去,守着张家祖宅安度余生。

但是张学良又怕啊,他曾经下令东北军一枪不放退出东三省,他之前还听说大陆划分阶级成分,张学良想到自己奉系军阀的出身,觉得自己的出身在大陆肯定也不过关。

所以,对于回到大陆定居这件事,张学良是又盼又怕,心情非常矛盾复杂。

其实,张学良不知道的是,周恩来同志一句“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就已经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他的这些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果然,在大体得知张学良的想法之后,邓小平同志就让吕正操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前往台湾会见张学良。

邓小平同志的这个选人可是很有讲究的。吕正操是张学良的东北老乡,早年在东北军期间,是张学良亲自选定的心腹,在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之后才加入的我党。

见到吕正操前来,张学良心情非常激动,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很久才分开。

看完吕正操带来的亲笔信之后,张学良基本已经确定了自己要回到东北定居,但是他还是有一些顾虑,于是就对吕正操表示:“我有三个条件,答应了我就同意回国”。

吕正操也是非常好奇,问张学良是什么条件。

张学良竖起三根手指:不接受记者采访,不搞欢迎仪式,不搞恭维奉承。

吕正操作为一个使者,在这些事情上面没有绝对的自主权,于是在和张学良经过一番交谈之后,紧急请示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同志也很好奇张学良为什么提出这三个要求,于是吕正操就把从张学良那里听到的有关他和台湾一些无良记者的往事娓娓道来。

邓小平同志听完之后,觉得张学良的顾虑有道理,于是就爽快答应了张学良提出的三个条件。

吕正操在得到邓小平同志同意的答复后也是非常高兴,连忙马不停蹄地赶回台湾,向张学良转达了这个好消息。

张学良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于是就开始着手准备返回大陆的事宜,然而天不遂人愿,因为一场意外,张学良最终去了美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踏上故土。

结语

张学良虽然最终没能够踏上故土,但是他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张学良在面对蒋介石的强权的时候,能够秉持民族大义,用自己的前途换取中华民族的一线生机。

在获释之后,他在外漂泊半生,依然不忘故土,心心念念回到他成长与发展的东北大地。

之后虽然最终没能回归故乡,但是他一直在用力所能及地方式支援家乡的发展与建设。

张学良无愧周总理对他的八字评价: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0 阅读:28

和洽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