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公安部原副部长,44岁担任青海省委书记,53岁死在狱中

雅可谈过去 2024-06-30 17:46:46

在河北省西部、石家庄市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有一座县城,名为平山县。

平山县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志士,比如说曾担任山东省副省长的栗再温,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栗战书等等,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是来自平山县,他叫王昭,曾担任公安部副部长与青海省委第二书记等职务,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王昭的故事。

1917年,王昭出生于河北平山县天井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时期,王昭在家乡参加读书会,受到革命启蒙教育,于193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国民党在全国各地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的氛围下,平山县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年仅18岁的王昭临危受命,带着党的委托回到平山县,与一些忠实可靠的同志恢复平山一带党的组织,到1937年,平山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并不断壮大起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昭广泛活跃于晋察冀边区,担任中共北岳区第四分区地委副书记等职务,在王昭的领导下,创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日游击斗争,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王昭调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先后参加解放石家庄、新保安、太原、银川、兰州等重要战役,于1949年1月被任命为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政治委员,成为六十四军首任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王昭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担任第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

当时公安部领导干部短缺,罗瑞卿向周总理反映,恰好遇到王昭也在场,周总理指向王昭说道:“这就是一个。”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推荐下,王昭当上了公安部副部长。

1953年3月,36岁的王昭出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在王昭的主持下,制定了《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公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在此期间,得知父亲病重,王昭回家探望,石家庄的老同志要用小汽车送王昭回家,却被王昭拒绝,王昭还是亲自到车站买车票,乘坐公共汽车回家,下车后,恰好遇到东柏坡的老贫农阎九林。

阎九林上前握住王昭的手说:

“哎呀呀,小王,你当了副部长,成了高干,还是一个小王啊。”

王昭回道:

“我要不是‘小王’了,你不就得撇起嘴来,不叫我小王了。”

1961年,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王昭被调到青海省,担任省委第二书记兼青海省省长,来到青海后,王昭立刻投入到救荒救灾的重大任务中,在兄弟省份调拨粮食,并亲自到农村、牧区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因地制宜的措施。

到1965年,一直吃国家救济粮的青海省,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还调出去三千万斤青稞,全省的畜牧业生产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6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席卷中华大地,运动开始后,身为青海省高干的王昭受到严重冲击,于1967年被“打倒”,非但如此,王昭还受到造反派的残酷迫害,并关入狱中进行审查。

1970年2月12日,王昭含冤死在狱中,终年53岁。

1979年12月,中央宣布为王昭平反昭雪,恢复一切名誉。

0 阅读:5

雅可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