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next要是成了,别忘记了这位美国人的功劳

朝不慵 2024-06-22 17:34:55

1979年,苹果公司上市前夕,又进行了一轮融资,有一家叫施乐的巨头想投资他们。乔布斯给他们开出了条件:如果你们同意把施乐的PARC展示给我们,我就同意你们以10美元的价格,认购100万美元苹果的股份。

这笔交易后来做成了,苹果在198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施乐持有的那100万美元,一年之间市值暴涨到1760万美元。尽管如此,施乐事实上仍然赔光了底裤,因为他们为苹果展示的PARC,几乎为苹果奠定了未来的半壁江山,那就是IOS操作系统。

上世纪八十年前前后,电脑的操作界面仍然没有图形化,用户只能在一个黑黑的界面里面,输入一串串命令,然后等待电脑给出结果。这种操作系统的代表是MS-DOS系统,它不直观,无趣味,操作难度大,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玩,严重地阻碍了电脑的销量。

施乐公司开发出了一个新的系统,实现了界面的图形化,并使用鼠标直接进行点选、拖动等操作,明天图一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系统差不多,这就是前文提到的PARC。

但也许是由于大公司病,施乐公司脑子进了水,这个革命性的新系统开发出来之后,一直停留在样机、发表论文、寻求专利的阶段,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

那时候凭借着乔布斯的魅惑魔法,苹果电脑已经卖到第二代了。第三代正在研发中,研发进行得很烂,不过外界的人不知道,只知道苹果公司快要上市了,看上去势头不错。

当施乐看上苹果,想到苹果的股份时,乔布施也对PARC有所耳闻。他随意地狮子大开口,想不到施乐再次脑子进水地答应了,于是乔布斯立即带着团队杀上门去要技术。

施乐公司一连展示了许多,乔布斯都摇头说不行,就像孙猴子去龙宫借兵器时一样。最后,有个傻叉把他们那个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完全展示了出来,乔布斯立即被点爆了,又跳又叫,连呼牛逼,就要这个!就要这个!

他对施乐坐在一座金矿上,却始终没有挥动铲子的行为,感到极度震惊。回去以后,苹果连夜开始开发类似的操作系统,将之命名为MacOS系统。

MacOS系统的灵感来自施乐,当然也结合了大量苹果自身的创意。乔布斯在设计和美观上有过人的天赋,同时是一位强迫劳动的小能手。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苹果系统,但几乎没有人知道施乐的。

当乔布斯正在搞这些动作的时候,微软也正在加紧研发windows系统。可以说,那时候正是图形化界面问世的前夜。谁动作足够快,谁就能够占据阵地。

微软当时与苹果有合作,他们在给苹果开发office。也不知道真是从苹果那里见到,还是从别的地方得到灵感,反正Windows系统,也一样是图形化界面,并且推出的时间比苹果略微快一点。

乔布斯知道后暴跳如雷,他把比尔·盖茨叫去,大声骂道,小偷!小偷!比尔·盖茨回答说:“好了,史蒂夫,我觉得我们可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更接近于这样——我们都有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

最终,MacOS和Windows联手瓜分了天下,为这两家公司带来了天量的财富。操作系统的护城河极高,变革的窗口期一过,生态构建起来之后,几乎不可能有新的玩家可以加入。因为你不可能说服那么多的用户和开发者,去加入一片新的生态,根本无法构建起规模,超过华为现在所认为的16%的生存线。

Windows更开放一些,出售给不同的电脑公司使用,因此它占据的市场份额更大。但苹果由于自己做硬件,软硬结合,走得更远一些。随着乔布斯离职后第二次加入苹果,为苹果开发手机、音乐播放器、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这些新产品,MacOS系统也被复制到这些新设备里,把未来的市场也占为己有。

2010年,当乔布斯听说谷歌开发了应用于手机端的安卓系统时,再次暴跳如雷,狂怒不已。他声称要花光苹果账上的400亿美元来摧毁安卓,因为他十分了解,在这个阶段夺下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有多么重要。

2010年前后,正好是另一个变革的窗口期,移动设备由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时代。诺基亚成为倒在窗口前的上一个时代的巨人。

与1980年Windows与MacOS的故事相似,IOS更封闭,只能在苹果设备上使用,从而实现某些更优雅,跨设备互动更好,苹果也更易于变现的效果。而安卓更为开放,任何厂商都可以使用,它显得有些乱,但进化更快,更贴近用户的每一个细小需求,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IOS一样,安卓系统也成为谷歌公司一部永动的印钞机。

谷歌通过向设备厂商收费,通过在设备中植入的广告收入,通过应用商店的分成,获得大量的收入。而且,也与PC端的操作系统一样,在生态构建起来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人可以抢他们的生意。

诺基亚失败了。从芯片到屏幕,全部自己一条龙搞定的三星,也试着搞自己的操作系统,但失败了。微软试着将PC端的Windows移植到手机上,同样失败了。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在生态形成之前,陪你慢慢成长。

变革的窗口期过去之后,新玩家根本就不会有机会。一直到2019年,美国制裁华为,禁止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和配件,其中软件方面包括了安卓系统在内的各种谷歌服务。这实际上是把华为手机逼向了绝路,逼着他们必须往前走,试着去做本来不可能做的操作系统鸿蒙。反正已经死路一条,不如破釜沉舟,拼死一搏。

从鸿蒙2.0到4.0,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有所体验,从安卓切换过来,几乎可以无缝衔接。这大概是一个提升生存概率的过渡阶段吧,从逐渐的生态逐渐过渡,一边聚集用户,比硬生生地切割要安全得多。现在,鸿蒙的市场份额,已经悄悄增长到了17%,根据华为的计算,这个时候与安卓切割开,自己活下来的可能性也比较高了。

因为只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才能够确保不被制裁,保证安全。这便是就要到来的鸿蒙next,鸿蒙next将不再兼容安卓,安安全全是自己一套新的系统,完完全全是新的体验。它IOS一样,更注重跨设备互联,适配于从手机、电脑,到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新能源车一系列智能设备。

在安卓与IOS之后,消费者又多了一种全新的选择。这也许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消费电子行业最大的变化,或许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得多。毕竟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美国之外的,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也许迎来一种全新的思维和内核。如果鸿蒙最终真能够与安卓和IOS三分天下,真正开天辟地,别忘了给2019年挥动大棒的川宝记上一份功劳。

0 阅读:28

朝不慵

简介:理解世界,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