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北方热成狗,广东反而很清凉?

朝不慵 2024-06-13 21:46:54

今年夏天,大家普遍的感受都是热热热。以今天为例,国内许多地方的最高温度突破了40度。42和43度是很可怕的高温了,有些地方的地表温度甚至达到了70度。

更特别的是,这些高温出现的地方是在北方,而靠近热带的南方地区,反而因为雨水多凉爽一点。

我生活在广东,印象中从来没有哪一年的雨水像今年一样多,也从来没有哪一年到了六月份,仍然如此清凉。今年截至目前,很少需要空调,晚上睡觉吹个风扇就相当凉爽了。以往到六月的时候,广东早就炎热难耐了。

北方的朋友听了可能会不高兴,但事实上大自然好像搞了一部空调对着中国南方吹,把外机给设在了北方和印度。印度近期出现极其离谱的高温,最高温度日常突破50度。50多度是非常危险的温度,是真的会热出人命来的。

不管是北方的热,还是广东的清凉,都是有些异常的,和我们过去几十年的经历是不一致的。整体上平均温度是上升的,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大家一直十分担心的气候变暖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整个生存环境天翻地覆。这是最近几十年里,环保人士所提出的最大警告之一。

然而,稍许翻阅一下历史就会知道,其实地球的温度从来不是恒定的,它有时温暖有时寒冷。人类的工业化或许对环境产生一些影响,但即使我们不工业化,环境也一直在改变,而且这种改变的力量,远远比工业化的影响强大得多。

因为担心影响环境而放弃工业化是愚蠢的,因为改变一定会发生,我们不如趁早掌握多一点力量,才有比较大的机会去应对变迁。

一些所谓环保人士争论这个话题,动机是不纯的。比如碳中和这件事,近段时间发达国家突然不咋提了。因为原本是想借这个让发展中国家不要发展保持落后的,可某些发展中国家竟然在接近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发展。这就没意思了。

地球温度的变化,往大了说有极寒的冰川时代,也有极热的时期。我们不谈论那么远的事,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看,平均气温也一直在波动。

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在上世纪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中国过去五千年里,经历过4段温暖期和4段寒冷期。温暖期和寒冷期的温度相差很大,导致不同时期里中国的物种存在差异。

气候温暖的时期,黄河流域的整体温度和现在的长江流域差不多,许多寒冷的区域可以种双季稻,中国的北方甚至出现热带的大象。而到了寒冷的时期,许多作物收成不佳,一些植物和动物消失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往往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活不下去了,只好到中原抢劫。

竺可桢的研究发现,中国历史上那些温暖的时期,正好大致是西周、两汉、盛唐、明代这些强盛的时期,而寒冷期,又恰好是春秋战国、两晋、两宋、晚清这些中原王朝动乱弱小的时期。

这并不是巧合,原因在上面大致已经讲过了。相对温暖的时期更有利于万物生长,在农业时代里,这方面因素显然会起决定性作用。而寒冷的时期,往往无法生产出充足的食物,食物不足最终导致战争和动荡。

那问题就来了,现在我们已经工业化了,这样的规律还会存在吗?是不是后面气候变暖一些,我们变强盛的机会反而更大呢?确实不一定,毕竟我们的生产方式,和农业时代确实改变得太多了。

不过这样的规律应该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存在的,因为人类蹦跶上天,所有的一切资源,本质上还是来自太阳。温暖期可以理解为太阳给得多一点,而寒冷期则是给得少一点。给多一点,人类就滋润一点。

这样的大规律,我们应该还没到有本事摆脱的程度。

1 阅读:193
评论列表
  • 2024-06-15 01:13

    这么多年以来,你哪只眼睛看见两广夏天比北方热的

朝不慵

简介:理解世界,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