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超预期走强,全球货币下跌

希瑞归莱 2024-04-18 07:09:16

近日,由于美元的强劲表现,使得全球新兴市场货币大幅下跌。近期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强于预期的美国零售销售数据导致美联储可能推迟降息,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美元涨幅持续扩大。

图: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滑至年内新低

一、美元超预期走强,全球多国货币贬值

美元走强使得多国货币被动贬值。除人民币持续走弱以外,日元、韩元、新台币、印尼卢比、印度卢比等亚洲国家货币也纷纷下挫,拖累全球新兴市场货币指数跌至今年的新低。受此影响,新兴市场股市也持续走弱,基本抹去了今年以来的涨幅。这体现了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带来美元走强后,全球市场也相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今年已下跌1.8%。其中,日元、印尼盾、印度卢比和韩元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

数据显示,印尼卢比兑美元汇率四年来首次跌破16000;印度卢比亦跌至历史新低,而新台币则跌至近八年来最低。菲律宾比索自2022年11月以来首次跌至1美元兑57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则接近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韩元兑美元汇率自2022年末以来首次降至1400,为2022年以来最低。日元也面临压力,交易员们将1美元兑160日元视为下一个门槛。

图:韩元兑美元汇率自2022年末以来首次降至1400的关键水平,而日元则创下34年来的新低

图:印度卢比再创新低

在此情况下,日本、韩国和印尼政府不得不宣布介入外汇市场以阻止货币贬值势头。韩国政府表示要高度关注货币过度单边波动对经济的风险。马来西亚央行表示已准备好支持林吉特的稳定。

GAMA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宏观投资组合经理Rajeev De Mello表示,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压力可能会持续到美联储明确降息计划为止。外汇市场将经历一些动荡,然后才能重新站稳脚跟。

巴克莱银行外汇和新兴市场亚洲宏观战略主管Mitul Kotecha表示,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将不得不屈服于美元的强势。

图:彭博美元指数创新高

图:随着美元走强,今年包括英镑、欧元等发达国家货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二、人民币官方汇率再下调,或开启小步伐贬值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虽然是受官方严格控制的汇率市场,但亦因为受美元冲击而不得不下调所谓的“每日参考汇率”,使得人民币处于一个小幅度走贬的趋势。而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的情况下,人民币的抛售压力则日益增大。

由于中国是很多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人民币被视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汇率“锚”,人民币持续走弱可能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所谓“每日参考汇率”,是指我国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而采取的一种政策工具,使得每日人民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每日早上9:15,央行会公布“每日参考汇率”,在这个基准汇率附近,允许人民币汇率在2%的范围内浮动。

此前,央行将人民币的每日参考汇率定为7.0968兑1美元。

然而,由于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增大,央行已经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两次放松对人民币的控制。据彭博社消息,本周二,中国官方表示将通过“每日参考汇率”引导人民币贬值。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固定汇率维持在7.1025,较之前贬值0.08%。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首次出现如此明确的贬值预期。4月16日周二,美元兑在岸人民币汇率略低于7.24。据彭博社调查的10位分析师表示,到本季度末,人民币兑美元将贬值至7.30。

据知情人士表示,虽然官方引导的人民币固定汇率贬值幅度不到1%,但这种小步伐的引导政策,将有效遏制人民币可能突然出现大幅度贬值。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不得不进行持续的战斗,以寻求人民币贬值的最佳的速度,以至于不会引发市场恐慌和加速资本外流,并将对经济的冲击降低到最小。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中国经济学家何伟预计,到今年6月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达到7.30。他表示,人民币的下跌可能非常缓慢,因为这种小步伐贬值的路径,使中国央行能够在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汇率市场之间取得平衡。

野村证券外汇策略全球主管Craig Chan表示,除非美元走软,否则人民币的固定汇率未来还有可能有所松动。

星展银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来西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的分析师亦表示,人民币近期甚至可能跌至7.30以下。

图:分析人士预测,人民币可能贬值至7.30附近

为了防止人民币汇率在贬值预期驱动下进一步增加下行压力,中国央行已经启动包括市场干预和口头指导等多种工具。据彭博社报道,本周二已经有迹象显示,中国国有银行在抛售美元以提振人民币汇率。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美元以外的全球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压力,只要美元仍处在复苏状态,那么这种压力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上周五,摩根大通公司将人民币近期预测从7.25下调至7.30,原因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美国利率可能保持较高水平,以支撑美元强劲走势。

三、另类经济理论认为,持续加息反而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那么,为何美国高通胀如此“顽固”,以至于美联储迟迟不愿意降息呢?

事实上,美国将近两年的加息进程,似乎不但没有抑制居民消费热情,反而对其有所促进。据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零售销售数据环比上升0.7%,远超预期值的0.4%,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居民敢于消费,主要源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就业市场的强劲使得居民收入和储蓄均有所增加。这使得过去警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经济学家感到困惑,而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慢慢接受一种边缘经济理论,即加息提振经济,降息反而会抑制经济。

据彭博社的一篇报道,目前美国经济圈开始流行一种非主流的经济理论,这些经济学家提出一个问题,美国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会不会就是因为过去两年美联储持续加息的结果呢?换言之,他们猜测,过去美联储的持续加息的唯一结果,就是反而刺激经济的增长和通胀率的上升。

这种激进的想法,在主流学术界和金融界近乎异端,之前只有土耳其的民粹主义总统埃尔多安和现代货币理论的忠实门徒才敢公开发表这种言论。

然而,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种新奇的想法开始产生好奇,因为从美国消费、就业、企业利润等一系列关键指标来看,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情况甚至比美联储两年前首次启动加息的时候,表现的更为强劲。这几乎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加息能抑制经济过热,降低通胀率。

对此,具有逆向思维的人士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走势之所以表现超预期,是因为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0%大幅提升至5%以上之后,为美国居民的储蓄账户和债券投资活动提供了非常可观的收入。简而言之,美联储加息使得美国人通过储蓄和投资变得更有钱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许多美国家庭成功地将过去超低的抵押贷款利率锁定了30年,使得他们不会遭受到因利率上升带来的利息支出增加的损失。也就是说,美国家庭因工资上涨和储蓄利息增加,带来了收入的增加,但同时负债利息支出却并没有同步增加。这点与其他国家不同,许多国家随着央行基准利率提升,抵押贷款利率也迅速同步提升。

数据显示,美国家庭包括储蓄和债券等整体短期有息资产超过13万亿美元,而不包括住房抵押贷款的消费债规模仅为5万亿美元,这使得美国家庭整体每年可以获得约4000亿美元的净收益。

这种情况与经典经济模型截然不同。因为根据传统理论,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在加息周期下,家庭负债利息支出超过家庭收入,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从而抑制通胀率。

然而,美联储连续两年的加息行动,不但未能抑制家庭收入,反而对其有所促进,这也是当前美国居民消费保持高涨的原因之一。

此外,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对这种情况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绿光资本Greenlight Capital的David Einhorn表示,目前美国政府债务已经膨胀到35万亿美元,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所支付的更多的利息支出,以每月500亿美元的速度流入到美国债券投资者的口袋里,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资料来源:

1、Bloomberg, April 17, 2024, China's Loosening Grip on Yuan Allows Currency to Test a Key Milestone

2、Bloomberg, April 16, 2024, What If Fed Rate Hikes Are Actually Sparking US Economic Boom?

1 阅读:440
评论列表
  • 2024-04-19 01:24

    要是这样的花,美国一定会加息遏制通胀,即使美国经济一团糟,美国也不愿意放弃天赐良机,精确狙击中国经济,何况🇺🇸经济貌似再复苏,这就更坚定了美国的信心,哪怕让经济复苏慢点 只要吧中国经济挤爆掉,

希瑞归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