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对你明说,单位中除了财和色,这些问题也可能让你被边缘化

政论文 2024-06-28 19:00:04

本文选自我原创整理的15大系列资料之“三人行”系列文章汇编第1期,7月初,我会将这期汇编共享到群中。

“三人行”系列主要是分享文友原创的体制内工作经验的文章。

一些文友,特别是新文友,“书生”意气和“愤青”情怀浓烈,对机关的人情世故“不感冒”,存在“智商”较高,“情商”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与体制内的“过来人”和“明眼人”,组建撰稿合伙人团队,毫无保留地向文友“传授”工作经验、处事方法、沟通技巧等在实际工作中学不到、也没人教的“生存技能”,帮助文友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成熟。

这里共享“三人行”系列汇编中的一些文章,与文友共同学习、体悟、提高。

以下为正文

经常有读者朋友咨询,自己在单位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对财和色这类红线问题避而远之,但事业上却没什么起色,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体制、经济、女人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桌面上的“仙人掌”,大家都知道它们会扎人,一般人摸不得也碰不得。

而笔者要提醒的,是隐藏在桌面下的“暗刺”,被刺中后哪怕已经岌岌可危,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碰的它。

一、背弃提携你的恩人,会被人唾弃

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可能是资历相对较老的同事,也可能是所在科室的负责人、直属的分管领导,甚至是单位的“一把手”。

有意或无意的,我们总能从这些人身上学习到业务知识和体制内生存规则,或是受到提携。

然而,如果某天认为自己羽翼丰润,到了振翅飞翔的时机,而看轻这些曾经提携自己的人,就会在起飞之前就摔倒在地。

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小王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单位“一把手”老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科长。

在科长位置上干了几年,眼看同龄人都开始走上处级岗位,小王心里也暗自着急。

如今,老领导即将退休,到了新老领导交替的时候,小王按捺不住,主动向新领导汇报工作,讨好新领导。

可新领导上任后,小王不但没有进一步提拔使用,反而给新领导和单位众人留下了忘恩负义的印象,个人形象一落千丈。

追求进步是人之常情,但有道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小王可能只是一时心急,过早暴露出自己的想法。

而在单位,一旦被视为不忠或不值得信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面对类似的情况,聪明的人往往会静观其变,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不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过于信奉“多做事少说话”,再亮的金子也会被埋没

“多做事少说话”一度成为体制内工作人员信奉的“金科玉律”。

对于初入职场,或者是进入新单位的人来说,“多做事少说话”是了解新环境、适应新环境好办法,也是让新同事接受你的办法。

但如果把它作为工作中长久的准则,就会起到反效果。

换位思考一下,你作为单位的中层领导,直属的下属在你手下工作了三五年,一直不愿主动表达自己,“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你会怎么认为。

是一直无法融入单位?是一直都没有把领导同事当做自己人?

毕竟,再少言寡语的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也会适当的多一些言语。

世界上也没有不可以说的话,关键在于什么时候说出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所以,人际交往是体制内工作的生存技能,惜字如金并不是好的工作态度。

有时可以先说话后干事,有时可以先干事后说话,有时可以边说话边干事,有时可以只说话不干事,有时可以只干事不说话。

无论干事还是说话,关键是,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不该说话时不说话是一种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是一种城府。

三、自命清高是不知不觉将你沉没的“陷阱”

《三国演义》中,孙策在临终时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但是,孙权并没有让张昭当丞相,而是让比张昭资历浅的顾雍当了丞相。

张昭做不成丞相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人矜持、过于清高,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一些恃才傲物、自命不凡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才高八斗。

如果不被重用,往往心里不服气,更愿意孤芳自赏,认为自己应当是淤泥中的莲花。

然而,现在的单位,大部分人都是凭实力考进来的。

你平时看到的不修边幅的中年“躺平”同事,可能以前也是中层领导;嘻嘻哈哈的年轻人,可能是名校毕业;你瞧不上的领导,也有你尚未体会到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所以,人与人相比,哪有那么多差距。

不要认为你差别人很远,但也不要认为你比别人都更有水平。

成熟应该并不是自认十全十美,也不是无条件的追求十全十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总而言之,违反规定的大问题碰不得,但还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也会阻碍我们的前进,只有做到时时刻刻自律自省、正心明道,才能行稳致远。

3 阅读:452

政论文

简介:分享机关文稿写作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