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诸侯国步入战国时代的前夕,总体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

春秋史话 2024-05-25 16:20:37

春秋后期,历史给人的感觉有点稀碎。

我们把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到三家分晋之前的历史事件做一个简单梳理,看一看各诸侯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纵观春秋,其主要脉络是:大型诸侯国通过吞并小型诸侯国实现土地扩张和军事力量扩充,进而谋求霸主地位来控制中型诸侯国,获取经济利益和政治便利。

长期的兼并活动,最终导致五十多个小诸侯国从地图上彻底消失,到了春秋末,剩下的诸侯大约在20个左右。

扩张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因而春秋的前中期,大中型诸侯国都热衷于战争,晋国和楚国在角逐中逐渐成为南北片区的大哥。

所谓晋楚争霸,就是南北集团的大哥带着小弟去争取中立(或敌对)国家的附庸。

由于实力相当,晋楚争霸呈现为一种你来我往的胶着状态,持续了一百多年。

此时,军事行动往往没有红利。战争形式也从最初的“讲规矩”演化为“无规则”,烈度增加,每次战役致使巨大的人财物消耗,厌战情绪不断浓厚起来。

于是两次弭兵会盟,尤其是第二次弭兵,春秋进入了短暂的休整期,摩擦还有,但是大决战和大规模入侵很少爆发了。

外患减少,内乱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

春秋时期的逐级分封世袭制度,一些世家经过数百年的积累,俨然成长为可以和国君分庭抗礼的力量,分裂或者代政几乎是难免的。

先来看晋国。

起初,晋国并没有什么实力,地理环境也不好,在西周时期充当周王室西北部的屏障,抵御戎狄的威胁。

春秋初,曲沃代翼事件导致晋国70年内乱,也就是说别人在发育,他在自残。

晋武公砍了N个国君的脑袋,终于政变成功,这种行为对于后世的影响极大。

从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开始,一直担心小宗造反夺权,国君在心理阴影的作用下矫枉过正,动不动就把公族子弟一顿咔嚓。

晋文公干脆不设公室,军权和行政权就落到了卿大夫的手上。

晋国一般常设六卿,最高军事首领中军将,由六卿轮流担任。不是一个接着一个轮流,而是保持竞争机制,理论上由最有才干的人当选。

显然,晋国的这套政体比其他国家要先进,所以国力发展很快。这也是晋国长期作为春秋霸主的重要因素。

任何体制都不是完美的,晋国的六卿轮政,逐渐发展为多派势力,很容易陷入互相倾轧的局面。

公元前497年,赵氏大宗和小宗因为移民的问题意见不和,事态逐渐扩大,导致晋国内战全面爆发。

中行氏和范氏想借此机会灭掉赵氏,魏氏、韩氏和智氏又以中行氏和范氏作乱为由,企图利用国君的干预,干掉这两股势力。

被晋国压制了许久的齐国趁此时机落井下石,频频干预晋国内战,充当中行氏和范氏的后盾。

中行氏和范氏看到晋定公支持魏氏、韩氏和智氏,脑子一热调转枪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转而以下犯上,讨伐国君去了。

或许并不是脑子热的问题,他们早就有觊觎君位的野心。

中行氏和范氏本来只是作乱,现在的罪名变成叛国,成为众矢之的。

公元前491年,中行氏和范氏的军队,遭到魏氏、韩氏、赵氏、智氏和国家军事力量的夹击,二卿战败逃亡齐国。

这场将近7年的内战让晋国元气大伤,霸主地位名存实亡,对中原小弟失去威慑力和控制权。

六卿减为四卿,中行氏和范氏和领地名义上重新归属于国家。

到了晋出公执政时,国君的实力进一步被四卿盘剥削弱,于是大家一合计,就把中行氏和范氏的地盘瓜分了。晋出公很生气,他知道搞不赢四卿,想问鲁国借兵,结果遭到反噬,在逃跑的路上死去。

以前实力最弱的智氏在分蛋糕的过程中,成为最大赢家,接下来他准备对其他三家动手,从而拉开了三家分晋的序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南方大哥楚国。

楚国的发育和扩展可以称之为奇迹。

它本来只是个方圆五十里的弹丸小国,地处南方的蛮荒之地,连祭祀都拿不出一头牛。那时候长江以南,基本上尚未开拓,完全不能和中原地区相比。

楚国历代有贤王,楚灵王之前的25任的国君,不能说个个优秀,但是至少没有垃圾。

这种情况下,楚国从积贫积弱的状态成长为千里大国,有几分运气,又多么不容易。

楚国在吃掉权国之后,不再采取分封,而是在那里设县,由楚王直接管辖。

先后设了30个县,避免了分封导致国君逐渐被架空的问题。所以整个春秋,楚国的世家很难造反,也就只有一次,若敖氏家族叛乱。

在楚武王时期,楚国拥有了较强的实力,开始向北发展。

江汉诸姬以随国为首,抱团对抗。楚王在若敖氏家族的策划和协助下,三伐随国,逐步实现目标,并且自封王号。

当把触角伸入中原之后,楚王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中原诸侯并不允许一个南方蛮夷跑过来五马长枪。

齐桓公发出警告,尊王攘夷,并且在楚国的家门口炫耀军威。

晋文公更是在城濮之战,给了楚成王一个响亮的耳刮子,告诉他争霸还轮不到蛮子。

直到楚庄王时期,他以扮猪吃老虎的姿态,彻底拔掉若敖氏,完全掌控了政治局面。

这才秣马厉兵,跑到周天子那里,问一问九鼎的重量。

又在黄河边上击败了晋国,位列霸主。

楚庄王之后,楚国再次落入下风,与晋国的大决战,基本上都没获得胜利。

晋国为了阻止楚国轻松北上,在公申巫臣的建议下,扶植吴国壮大。

吴国发育迅猛,秉承公申巫臣的遗志,玩命地袭扰楚国,楚国人很头大,不得不扶植越国,用来压制吴国。

本来以楚国的实力,至少是吴国的十倍,但是弭兵会盟后,楚灵王选择享乐,加之中原势力的掣肘,始终不能对吴发起灭国战争,以彻底消除外患。

时间推移,楚平王更加混蛋,把楚国不少人才免费送给吴国,还附加仇恨值,形势倒转过来。

仅仅十年不到,吴国从疲楚到伐楚,最后直接攻破郢都。

败家真是轻而易举,25代积累,2代昏聩就造光了。

柏举之战后,楚昭王虽有中兴,同样因为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光环。

若敖氏世家被灭族,屈氏和景氏的资源在战争中被重新洗牌,一些领地回到楚王的治下,大世家无法兴风作浪。

楚国反而在国内相对平静的局势下,过渡到战国初期。

老霸主退场,新霸主登台,吴国和越国跃跃欲试,开启新一轮争霸,连年征战。

夫椒之战,吴王夫差大败冒进的越王勾践。越国只能选择屈服和隐忍,而夫差开始膨胀。

吴王完败楚国和越国,确实拥有傲娇的资本,于是夫差决定干涉齐国的内政,教训一下田常这小子。

齐国田氏,长期采用惠民政策拉拢人心,越来越受到齐国人的拥护。

国君虽然能够感觉到威胁,但是田氏已成气候,只能感慨却束手无策。

除了齐桓公之外,齐国国君大部分无所作为,明明有雄厚的底子,一直甘心当个配角。

包括齐景公也好不到哪去。他有一天看着自己富丽堂皇的宫殿,问晏婴:我死后,这座宫殿该归谁据有?

晏婴提醒道:现在民众心向田氏,您再不戒备,田氏就会成为宫殿的主人。

佛系的齐景公居然叹了口气道:对啊,这事可怎么办?

怎么办?摆烂等死!

在位58年的齐景公死了,一个国君在位将近一个甲子,居然没有拔除国家灭亡的潜在隐患,白活这么久。

田氏开始动手,离间齐国两个最大的世家国氏和高氏,并与鲍氏联合将他们驱逐出国。

田常担任国相,独揽国政,齐悼公不知深浅,处死了田氏的盟友鲍牧,田常怂恿鲍氏子弟毒杀国君,拥立齐简公继位。

因为这事,夫差看不下去,臣子弑君,我要去管一管。

吴国联合鲁国、邾国、郯国伐齐,伍子胥坚决反对,认为必须灭掉越国,自家后院不会失火的情况下,然后才能继续扩张。

夫差就和伍子胥闹僵,伯嚭趁机进谗,害死一代名将。

伐齐失败,夫差才明白,不是他能打,而是伍子胥能打,后悔也无济于事。

齐国事后要报复鲁国,谁让你跟着吴国瞎起哄?

孔子听说之后,不忍心祖国又挨揍,想来想去,派自己最能言善辩的弟子子贡前往齐国,希望通过游说来阻止这场军事打击。

孔子只是单纯地想让鲁国免于战火,子贡居然用一通操作,把整个春秋后期的历史给改写了。

子贡先去齐国拜见田常,说您不就是打算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嘛,那您对鲁国用兵可就大错特错。鲁国太菜,打它难度太小,没几天就会求和,这样内部矛盾依然解决不掉。要打就打强大的吴国,把那些反对您的人都派上战场,赢了您功绩卓著,地位更稳。输了的话,那些反对者也死得差不多了。

田常顿时眼睛一亮,赞道:我擦!还是先生说的有道理,只是我的军队已经在前往鲁国的路上了。而且吴国刚刚战败,估计暂时不敢来打。

子贡说:没关系,只要您按兵不动,我去吴国让他们来打齐国。

第二站,子贡见到夫差,利用他极度渴望称霸的心理,又是一阵忽悠:晋国现在变弱,齐国即将强大起来,王上要抓住时机按住它啊。假如因为一次失败就不去克制强敌,万一齐国这次出兵再吞下周边的一些城池,将来王上要称霸就很难了。

所以必须马上去打,攻齐救鲁,惩强扶弱,安抚诸侯,这才是霸主应该做的事情!

吴王大悦,把伍子胥的警告和自己那点后悔,全部抛诸脑后,唯一担心的,就是越国会不会又趁机搞偷袭。

子贡表示,越国那边您不要担心,我去搞定。

第三站,越国。子贡先是吓唬勾践:吴王准备出兵伐越。

勾践大惊,毕竟越国年年进贡,还没有恢复过来,他还准备再尝两年胆呢。

子贡说道:我知道您想报仇,特意来为王上出谋划策。在我的劝说下,吴王已经不准备攻打越国,而是北上伐齐争霸。现在呢,您一边送上重礼,尽显臣服之意。一边派出部分士兵,加入吴国阵营,让吴王放下戒备,还能顺便监视吴军的动向。吴师此次倾巢而动,决心很大,齐国内部混乱,战斗力堪忧,很可能会失败。

假如吴国胜利,则会获得补给继续往北,与晋国争锋。到那个时候,王上就可以趁机袭击吴国都城,完成您的夙愿。

勾践认同了子贡的建议,子贡回到吴国复命,告诉夫差,越王勾践愿意派出越国仅有的三千人,与吴师一同伐齐。

夫差有了勾践的承诺,放下戒心,集结国内九郡兵力,准备攻打齐国。

子贡又跑到晋国,告诫晋侯,吴国准备与齐国开战。如果败了,越国会发兵攻吴,如果胜了,吴人获得了战利品和补给,就很有可能来和晋国较量,你们做好防备。

这么一圈下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计划导演完毕,就等着每个国家按照剧本执行。

公元前484年,吴以举国之兵,联合鲁、越攻齐,发动艾陵之战,大破之。

晋国知道消息后,向吴国发出邀请,双方在黄池会盟。

夫差一心要成为霸主,于是北上赴会和晋国扯皮,同行的越军向国内报告,报仇的机会来了。勾践立刻组织国内剩余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直扑姑苏,占据国都,杀死太子,夺取财货人口。

吴国人接连派出信使,向吴王通报战况——被偷家了 ,赶紧回援啊!

然而夫差此时正与晋国争执不下,为了稳定军心,为了谋求虚名,居然怒斩七名信使,就是不回去。每天假装没事,与诸公田猎阅兵。

结果争来争去,由于畏惧晋国,最终还是没搞定。两个月才回到姑苏,发现啥也没了。

整个吴国被越国掏空,除了欲哭无泪,只有求和。

又三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夫差自杀,吴国犹如绚丽烟花,短暂辉煌后消逝于历史长河。

子贡牛而逼之,跑了一个来月,动了动嘴皮子,左右了五个国家的命运,成为纵横家之鼻祖。

齐国大败,反对田氏的势力统统陪葬,田氏最终代替吕氏,得到周天子册命,获取统治齐国的合法地位。

楚国终于不再被吴国打扰,心里爽歪歪。

鲁国一直内乱,三桓把持国政,在春秋是个小卡拉米,到了战国还是小卡拉米,跑龙套跑到死。

吴越争霸,越王勾践最终成为赢家,诸侯来贺,自称霸王。

勾践之后,越国严重内乱,为了王位不断发生弑君弑父事件,导致霸业不再,逐渐沦为边角料。

秦国除了柏举之战救了楚国一次,春秋后期以及战国初期,乐意偏于一隅,在商鞅到来之前,没有高光时刻。

宋国和郑国失去了大哥之后,稀稀拉拉地互殴了十几年,却不珍惜难得的和平期,去改革自己国内弊政,糊里糊涂地步入战国。

历史的车轮滚滚,争霸的时代结束了,变革和喋血的时代即将到来。

0 阅读:188
评论列表
  • 2024-05-28 14:03

    2000年前我们老祖宗战略就玩的这么牛逼,老美现在还舞舞扎扎的,到时候怎么死都不知道

春秋史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