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失败了?耶伦主导G7发表联合声明,将对华摊牌,法德意反对

巫师商业 2024-05-28 19:37:11

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最近的一桩事,耶伦想在G7上对中国展开贸易战,结果却没想到得到法国和德国的反对,这事儿可真有点意思。美国财长耶伦首先踏上了德国金融中心地标城市——法兰克福市的土地。她此行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积极地与欧洲各国展开会谈和交流,希望能够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对抗和解决来自中国经济中的"产能过剩"这一严峻挑战问题。

然而在G7财长及央行行长举行的高层会议上,法国以及德国的代表们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了他们对于这一议题的忧虑和反对态度,他们坚信,避免与中国爆发贸易战才是更为明智且可行的选择。看来,耶伦这次拉帮结派没那么容易,G7内部意见也不是那么统一。

耶伦拉拢G7国家对付中国

耶伦这次在G7上的表现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她想要把各国都拉到一边来对付中国的“产能过剩”,可结果却不如人意。

看来,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崛起已经强到让美国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

先说说这次G7的背景吧。耶伦到意大利去参加G7财长和央行行长的会议,主要议题之一就是中国的贸易问题。

美国白宫在会议前不久就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要大幅提高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产品的关税,尤其是电动车的关税,直接从25%猛增到100%。这操作也是挺霸道的。

在该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耶伦向其他各国做出了郑重的提醒,表达了希望能够与美国携手并进,共同构建更加复杂且严格的贸易壁垒,以此来限制来自中国的商品进口量。

耶伦着重强调了除G7(即西方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之外的诸多工业发达的民主国家对于中国过度投资的现象所持有的深深忧虑。

从其言辞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耶伦对于推动这一被称为“产能过剩”的议题有着强烈的意愿和决心。

但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是吹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非常大。这让美国感到心慌,担心一旦中国再次成为全球GDP第一,那美国的霸权地位可能就要动摇了。

美国现在的做法,基本上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拖延中国的进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实际上,美国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引领下一轮的技术革命,而不是满足于吃垄断的租金。

美国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无疑是在做严重的资源错配。这种错误的决策最终只会导致经济甚至金融危机。

再说说这次的通胀问题。美国好不容易把通胀从9.1%压下来了,但是一有所放松,通胀又可能会卷土重来。

这种情况和70年代中期的美国很像,那时也是资源错配和政策失误导致了持续的高通胀。

一旦美联邦储备银行决定启动货币宽松政策以降低利率,预计未来可能迎来更为强烈且显著的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即所谓“滞胀”,这无疑将成为对于当今的美国而言,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时刻,同时也将带来严峻而复杂的挑战。

如果美国不能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它在内乱加剧的背景下,肯定会试图通过外部冲突来转移国内的压力。这就是现在美国的一些策略,主要是通过增加关税和各种封锁来应对。

但美国因为得罪了俄罗斯和阿拉伯世界,实际上给了中国一个机会,可以在其他地区寻找对冲美国市场被封锁的负面影响的机会。

从现在欧洲和美国的通胀情况来看,很多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未来美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全球经济的格局可能会发生一些我们现在难以预料的变化。

法、德唱反调

这G7成员国是各怀鬼胎,跟随你们美国对抗中国,好处你们美国得了,他们就是背锅侠。

耶伦大想把所有人都拉进来对付中国,结果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反声。

看来,跟随美国对抗中国,表面上听着挺光鲜,实际上别的国家也不是傻子,谁都知道,真打起贸易战来,受伤的不只是中国,他们自己也得付出代价。

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先生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可谓机智灵活至极,时而跟随美国高声指责“产能过剩”现象,时而又宣称希望能避免与中国在贸易领域展开真正的激战。

法国所展现出的如此矛盾而微妙的立场,显然是在寻求在维护与中国的紧密经济联系以及紧跟美国步伐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毕竟,中法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极为密切,去年的双边贸易总额高达惊人的789亿美元,这样庞大的经济利益,绝非轻易能够割舍。

而德国的情况更加明显,作为一个重工业出口大国,德国深知全球贸易的好处,他们的财长林德纳也直言,贸易战是没有赢家的,这点在他们心里非常清楚。

去年,德国与我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已达惊人的2531亿欧元之巨,自8年前起,我国便持续稳坐德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之宝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的德国企业在我国庞大市场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颇大,一旦两国关系出现裂痕,势必给德国本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

至于另一个重要经济体意大利,其经济部长吉安卡洛·乔尔盖蒂在思考是否应步随美国步伐加大对华贸易限制力度之际,也显得相当谨慎。

尽管意大利整体经济实力相较于德法稍显逊色,然而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他们并不希望看到经济领域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G7峰会虽在最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及了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切,并宣称在必要情况下将采取相应措施,然而这番表态实际上更多地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实际行动的力度以及各国间的协调性仍存在较大差距。

德法的反对和意大利的保留,使得G7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并不是那么的铁板一块。

这次的G7会议,表面看是美国试图统一战线,实际上却暴露了内部的分歧和各国的利益考量。

美国虽然想要制裁中国,但欧洲这些国家明白,盲目跟随美国的政策,最终可能会伤及自身的经济利益。

美国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策略,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显然已经不再那么有效。

诸位同盟国皆心怀算计,无法全然为服务于美国伟业而舍弃自身权益。更何况,从美国此番举动来看,其更似是将同盟国视为谋求自身利益之手段,无疑令部分同盟国深感不满。

总的来说,这次G7会议上的这场闹剧,不仅没有使得西方国家在对华政策上达成完全的一致,反而让人看清了,即便是在同一个阵营中,每个国家的利益计算和战略考量也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中美贸易争端并非短期可以解决,已经步入了一个漫长的角力与较量的阶段。

美国在这场斗争中主要针对的中国高端制造领域,特别是那些涉及到美国权力体系和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的领域。

但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性强的产业,美国就没有把它们当作主要的战场。

毕竟,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太复杂,贸易战的实际操作空间其实有限,两国还是保持着庞大的贸易往来量。

而G7国家在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上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因为他们都清楚,虽然美国叫得最响,但实际上连美国自己都离不开中国,更别说其他国家了。

在美国不断加剧其贸易冲突之情势之下,我国并未选择袖手旁观,反倒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之策略。

自去年至今,我国已大幅削减近1000亿美元的美债,同时大幅度地增加了黄金的储备量。

这既是为了降低因美元贬值而带来的潜在风险,亦是为了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之际,确保资产配置的稳定性。

截止至今年四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国的黄金储备总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280万盎司。此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更为关键的是要挑战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霸主地位,进而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但减持美债只是中国对抗美国贸易战策略的一部分。中国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进展,才是真正厉害的手段。

尤其是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使得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如涉及到那些生产制造环节中的可替代性较强以及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领域,那么在此次贸易冲突中所受到的冲击可以说微乎其微。

事实上,中美两国间每年的贸易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之巨,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绝非轻易便可撼动。

如今,美国正欲推动制造业的回归与繁荣,同时也希望能够继续保留并发挥海外外包业务的巨大潜力。

然而鉴于其国内制造业的日益空洞化现象严重,美国又究竟具备多少能够提供给全球各国的优质产品资源呢?

于是,产业结构调整成了很多资源输出国的唯一出路。这些国家需要追求更多的工业化,而在这方面,除了中国,还真找不到第二个有能力提供这种帮助的国家。

比如沙特,尽管被美国警告多次,但王储仍然选择与中国合作,因为他们需要的正是中国可以提供的工业化支持。

中亚、匈牙利、非洲、巴西等很多其他经济体为何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原因很简单,价值观虽好听,但不能当饭吃。

疫情造成的经济困难是长期的,这些国家继续与中国合作,不仅可以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工业化技术和支持,还可以通过与中国合作改善自己的基础设施。

这不仅是最佳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这也成了中国整合欧亚大陆经济带的核心动力和机制。

对于法国、德国等国,他们还可以找到各种理由与中国的制造业全产业链体系绑定,毕竟双方的合作基础非常深厚。

美国始终热衷于渲染所谓的“生产能力过剩”困境,其实质在于借此抑制并抵消中国优势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其对于华竞争战略蒙上一层貌似合法性的面纱。

尽管在此次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总裁召开的会议上,各成员国未能就针对中国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形成共识,然而会议所呈现出的西方各国在如何妥善应对中国崛起这一议题上的显著分歧却不容忽视。

展望未来,中美贸易战的走势以及G7国家是否会进一步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无疑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且重大的影响。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亟需在合作与对抗之间寻求到恰当的平衡点,通过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以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这正是令G7诸国深感畏惧,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策略。

信息来源:

《法德在G7反对与中国打贸易战,德国财长:贸易争端不可能有赢家》中国经济网

《“中国减持美债,大笔买入黄金”》环球时报

3 阅读:2383

巫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