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已在解放区消灭国军112万,为何还要冒险跑去国统区作战?

历史轮 2024-06-27 07:28:36

对于如何打仗,孙子兵法说:“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意思是最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等待敌人来进攻,这是懂得利用自身擅长的力量以来围困敌人。

那么,不用“以佚待劳”这种方法有什么后果呢?孙子兵法也提到:”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也就是说,如果强行军去争利,跑到别人的地盘,能够到达的人可能只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这样,部队没有辎重、没有粮食供应、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不能生存,注定是要灭亡的。

毛主席是熟读孙子兵法的,可以说,他把“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用到了极致。解放战争第一年,国军疯狂地全面进攻解放区,根据人民解放军总部1947年7月26日发表的一年战绩总结第一号公报:

共歼灭营以上敌军四百二十个团又一个营。连营以下被消灭的兵力计算在内,共俘敌六十七万七千人,毙伤敌四十二万六千人,争取其起义一万七千人,合计消灭敌军一百十二万人。

也就是说,国军进攻解放区没讨到任何便宜,反而被我军消灭了112万人,我军发展势头非常好。

按照一般逻辑,老蒋一共就400来万部队,我们就在自己熟悉的解放区“以佚待劳”,每年消灭个一百来万,解放战争应该可以舒舒服服地取得胜利。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纵然我军在解放区狠狠地打击了国军的嚣张气焰,但我军还是要冒险跑去国统区作战。刘邓大军仍然带着12万精锐挺进大别山,最后一个地方都没占据,反而丢失了大量的重装备武器,剩下来的人员只有5万人,损失不可谓不大。

这是为啥呢?原本可以选择在解放区安安稳稳打舒服仗,却硬要跑去国统区吃尽苦头作战。

这其实是一个战略问题,陈毅元帅曾经提到毛主席经常和他谈论战略问题,而且很多都是古今中外未有过的军事学。确实如此,原本在解放区可以打胜仗,却又要跑去国统区,这是《孙子兵法》这本书也没提到的军事学。毛主席对于孙子兵法从来都是活学活用,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作战方针。

在解放区,虽然我们能取得胜利,但是我们要知道打仗的地方是在我们自己的地盘:解放区,正如毛主席所讲: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是使他的管区不受战争影响,或付出的很少,这样支持三、五年,则不愁解放区不垮。小米没有了,壮丁没有了,到那时党性再强也要受影响,只能去打游击。

陈毅元帅也形象地说过:我们一百多万军队,蒋介石二、三百万军队,一起堆到解放区,吃他三年五载,双方五、六百万人,光屙屎一天也要屙五、六百万堆。你能俘虏,可是俘虏也要吃,俘虏过来的第一天马上就要解决伙食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在解放区取得再多的胜利,也是战术上的胜利,如果长久在解放区打仗,我们解放区的经济是吃不消的,我们的人力、物力难以支持旷日持久的战争。即使我们消灭再多的敌人,也没有用,国统区底子厚,补给只会源源不断。

邓政委针对这个问题也明确指出:拿冀鲁豫来说,经过一年的内战作战,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里的树也少了,试问,扭在解放区打,我们受得了吗?如果我们只想在内战作战要舒服一些,就中了敌人的毒计。

因此,我们即使在解放区作战顺利,只是战役战术的胜利,我们要把战争的车轮扭转过来,再苦再难也要跑去国统区作战,以蒋介石的人力物力支援战争,这才能是战略上的胜利。

0 阅读:1

历史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