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喜欢和陈毅谈论战略问题?因为陈毅的思想接近毛主席

历史轮 2024-06-17 10:05:08

毛主席是我党建党百年以来唯一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其战略眼光非常深远,能够和他谈论战略问题的人,都不是简单人,陈毅元帅就是其中一个。

根据陈毅元帅于1948年8月在中原军区整军会议上的一次讲话记载,陈老总说道:“毛主席特别强调战略,去年冬季我在陕北时毛主席谈了这些问题,今年五月又叫我去一次,又是谈战略问题, 这是古今中外未有过的军事学。”

陈毅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我们要领悟:

一是毛主席是非常重视战略问题的人,陈毅是有足够的水平和毛主席谈战略问题。

二是毛主席甚至会主动找陈毅谈战略问题,会寻求陈毅的意见,陈毅元帅的一个“又”字,说明毛主席是多次和陈老总谈过战略的。

三是毛主席和陈毅谈论的战略非常深远,属于古今中外未有过的军事学。

为什么毛主席喜欢和陈毅谈论战略问题?是因为陈毅的战略思维确实非常接近毛主席。

一、抗日战争,陈毅元帅判断日本会先进攻华北地区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判断日军会先进攻华北地区,要我军预先做好准备,毛主席表示完全认可。

1937年8月11日,日军占领平津后,迅速由国内向华北地区增兵,准备以平津为出发地,沿平绥、平汉、津浦等铁路线,展开战略进攻。

由于我军已经提前做好准备,1937年8月22日,未等八路军完全改编就绪,即令第115师出师东征。

出师第一战,就是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24日,八路军第115师冒着倾盆大雨悄然进入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高地设伏,共毙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出师抗战的第一个胜利,也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第一个胜利的伏击歼灭战,它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意义非常重大。

二、皖南事变,陈毅已经判断国民党会对皖南地区新四军下手

皖南事变之前,陈毅元帅判断国民党肯定会对皖南地区新四军下手,完全认同毛主席的战略思想,自己带领三个纵队九个团向苏南敌后挺进,并请求中央命令项英尽快北上和他会合。

但项英的回答是“皖南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非独立行动坚持南方不可。”他害怕北上深入敌后无山地依托,难以生存与发展,下不了移动的决心,也认为国民党不至于对友军下死手。

后续的情况如陈毅所料,新四军军部和六个团,共计九千多人,他们被国民党军的七个师八万多人包围,最后只有二千多人突出重围。

虽然国军也向陈毅带走的九个团发起进攻,但因为有八路军作为后援支撑,国军的阴谋无法得逞,黄桥战役后,陈毅带领的新四军在苏北敌后站稳了脚跟。

三、抗美援朝,陈毅坚决继续支持毛主席

抗美援朝前夕,大家都反对出兵朝鲜,林总甚至称病不去挂帅,在这关键时刻,陈毅元帅表达支持,而且主动请缨做志愿军司令,挂帅出征打美帝。

我军姑且不论军事能力,有资格挂帅朝鲜的人选在6到8个人之间,根据可以查证的历史,只有陈毅元帅一个人是主动请缨挂帅,为毛主席分忧的,就连彭老总也是被选择的,这种战略眼光非常人能比。

中美国力差距巨大,怎么打赢,确实是“古今中外未有过的军事学”,也是一个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大问题。

陈老总在毛主席决策最艰难的时刻,再次表现出接近毛主席的战略眼光,表示自己只要毛主席指到哪里,陈毅就打到哪里。我党的发展历史就已然证明,毛主席过去的决策虽然暂时不为人所理解,但时间会逐渐证明是正确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陈毅元帅确实在战略思想上最接近毛主席,也难怪毛主席多次找陈老总谈战略问题。

1972年,陈毅元帅逝世,召开追悼会,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并不好,一直都是卧病在床的状态,原本他的身体状况是不允许参加追悼会。

但毛主席或许想到了以前和陈毅元帅讨论战略的点点滴滴,昨日种种场景呈现,让毛主席流下了眼泪,他还是要亲自去,并且在现场肯定了陈毅元帅:陈毅是个好同志,立过大功的。

1 阅读:58

历史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