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人讨伐的大汉奸,挥毫写下四字流传至今,如今大街上很常见

开卷于甲子 2024-07-03 17:33:14

前言

“他明明就是汉奸,还当自己是是什么书法家,真不要脸,呸!”

他是百姓眼中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投靠日本人助纣为虐,犯下了很多卖国求荣的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经挥毫写下四个大字,居然成为了流芳百世的名句,如今大街上更是随处可见。

这人是谁,他写下的那四个字究竟是什么,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

一、文学世家

这位著名的大汉奸兼书法家,名叫郑孝胥。

1860年,郑孝胥出生于江苏苏州。当时的苏州还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时局动荡不安,父亲郑守廉带着一家老小逃命到江苏胥门时,妻子产下一子,于是按照家里起名的规矩给孩子取名郑孝胥,孩子满月之后随即南下回到福建老家。

将一家老小安全送回老家之后,郑守廉继续回到京城任职。年幼的郑孝胥从小没有父亲的教导,但好在有叔祖父在。叔祖父一代名士,学识渊博,回到老家之后办起了私塾。郑孝胥从小就聪明,在叔祖父的教导下,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很多字,之后更是进入私塾开始更系统的学习。

年幼的他就十分喜欢学习,尤其喜欢练毛笔字,每次握上笔杆伏案写字的时候,他的内心都会觉得十分宁静,世界好像都在他的一笔一划之间。叔祖父在察觉到他这个爱好之后,看出他对书法的热爱,特意找来一些名家字帖让他练习,诸多书法大家中,郑孝胥最喜欢的就是苏轼和欧阳修的作品。

八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考虑到老家没人能再照顾他,于是将他带回了北京。第一次离开福建的他对一切都表现得很好奇,从叔叔口中得知自家儿子十分聪明的郑守廉,为了培养儿子,给他找来老师继续学习。九年之后,十七岁的郑孝胥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处理完父亲的丧事之后,他又一次回到福建老家,潜心准备科举考试。叔祖父依然是他最好的老师,每次写完一篇文章之后,都会交给叔祖父指点,在他的指导之下,郑孝胥的文章水平一天天提高。

除了叔祖父的时时教导以外,还有一位祖父的好友林寿图,作为闽中著名的名士大家,林寿图也也很欣赏这个天资聪颖的小伙子,郑孝胥平时除了和叔祖父讨论文章道理之外,也经常听林寿图的教诲,在他们两人的帮助之下,他的文章,书法以及诗歌方面都有着很不错的成就。

二、年轻有为成为中堂幕僚

在潜心学习了几年之后,年仅二十二岁的郑孝胥参加乡试,并一举得中解元,成为福建省的乡试第一名,当时那个年代,有的人学了半辈子都还只是个秀才,可见郑孝胥的文化水平是有一定实力的。

乡试之后的郑孝胥并没有继续走科举之路实现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反而在第二年的考试中名落孙山,从此连续几年都没有考中,连续的打击让郑孝胥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于飘飘然才导致接连落榜的结果。

就在他心灰意冷要回老家的时候,他的舅舅林葵出手帮了他。林葵曾经担任过两江总督的书记官,在官场上这么多年,积累了不少的人脉,在看到自家外甥不得志时便劝导他“苏戡(郑孝胥的字),别灰心,谁说只有科举才能有出路,以你的才华,做个重臣幕僚也是绰绰有余,你看舅舅我不也是做了别人的书记官嘛,机会总会有的”。

在舅舅的帮助下,他接触到了当时的内阁大臣李鸿章。年纪轻轻就能中举,他的名声李鸿章是听说过的,两人交谈甚欢,他也顺利成为了李鸿章的幕僚,此后一直在他手底下做事。直到1891年,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出使日本,由于郑孝胥人很机灵,学识方面更是厉害,于是在随行人员中特意指派他一同前往。李经方对他十分倚重,李鸿章也在跟儿子的信中夸奖他“文笔入古,人且清挺”。

在日本的这些日子里,郑孝胥的工作就是帮助李经方处理公文,有时候还帮他举办一些联谊会,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日本政治界的一些大人物,由于能力出众他还被任命为大清驻日使馆书记官,在和日本人接触的活动越来越多以后,郑孝胥想要留学的心也越来越强烈,为此他还专门买了外语书,但没想到留学还没确定日程,甲午战争就爆发了,郑孝胥也跟随李经方回国。

三、从总理内务大臣到清室遗老

回国后的郑孝胥担任张之洞自强军的监司,并在他的引荐下受到了光绪皇帝的召见。此时的他已经是举足轻重的高官,也算是不辜负父亲的期待了。光绪任命他处理国务衙门的相关事宜。

做了一阵子官之后,京城突然爆发了戊戌变法,在一众支持者的声音中,郑孝胥也在其中。经历了日本外交的那段日子,他认为大清朝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康有为等人也确实以日本为榜样,向光绪帝提出改革建议。然而这场维持了百天的变法,最终还是在慈禧太后的压迫之下宣告失败,戊戌六子逃亡国外,光绪帝被囚禁,而郑孝胥因为支持他们,担心被牵连,为了保命不得已告假回乡。

自此之后,郑孝胥就没再掀起过什么水花,直到辛亥革命之后,大清朝被推翻了,他的职位也如同空头文件一样没了价值,谁知他竟然学起了诸葛孔明,玩起了隐居那一套,在上海海藏楼隐居了起来。

大清朝虽然亡了,但是郑孝胥的大清心没有。隐居期间他依然留着长辫子,以清朝遗老自居,还经常联系之前的老官员,组成了遗老派,一群人经常在一起聚会,做着复辟的美梦。

也正是每天无所事事,郑孝胥想起了自己的爱好。于是每天都会利用大把的时间去练字,本身就有这个爱好,加上之前的功底,时间一长还真让他练出门道来了,字迹丰满而爽利,墨色浓郁而浑厚,看上去又很利索不笨拙。在他的笔下,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跳跃在宣纸上,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力量。书法界甚至有了“北于南郑”之说(北于指的是陕西籍书法家于右任)。

名声打响了,润笔费也随之高涨。一个字一千大洋,可真是惜字如金。即使价格如此之高,依然有人重金求字,只不过除了钱以外,他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题款的时间。有一次商务印书馆想找他题字,明明已经花钱写好了,结果对方想在落款处注明“民国某某年”结果郑孝胥一听,我主张复辟结果你们要我写民国,这可不行,于是转手就将写好的字烧了,钱也原封不动的退了回去,可见在拥护清朝这方面,他还是很有气节的。

四、为复辟甘愿做汉奸

郑孝胥对于清朝的绝对拥护,吸引了大量的清朝遗老,这其中也包括溥仪的老师。他在听说郑孝胥的事迹之后,将他举荐到溥仪面前,结合他之前为官做下的功绩,夸他是全中国都找不出的第二个,在老师的推荐下,溥仪也对他产生了兴趣,将他召回,授予内务府首席大臣的官职。

郑孝胥以为复辟有望,非常高兴的回到北京为溥仪效力,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的时候,还是他帮助溥仪逃往天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溥仪本来不愿意出任这个傀儡皇帝,但是架不住郑孝胥的极力劝阻,他声称自己出使日本之时结交了很多政府官员,他们会帮助他重新建立大清朝,溥仪只好答应。

到了东北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是那个傀儡皇帝,溥仪不乐意了,找到郑孝胥质问他,这就是他当初的保证吗,郑孝胥同样捶胸顿足“陛下,您不要只看眼前亏。日本原是好意,让皇上做这满洲国的皇帝,继续执政。臣伺候皇上这些年,还不是为了今天?您若是不肯,臣只有收拾铺盖回家!”

溥仪没有办法,想反抗又反抗不了,只能暂时答应,郑孝胥也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国务院总理兼文教部总长,之后更是担任了伪满洲国协和会会长。一夜之间,他从一个受人尊敬的书法大家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

五、挥笔写下四字成经典

虽然他是一个大汉奸,但是书法方面的造诣也是不得不让人承认的事实。

1908年,当时的中国交通银行刚刚成立,想要找人来给银行写一个招牌,听说郑孝胥字写的不错,于是就上门求他,郑孝胥得知来意之后也没有拒绝,毕竟找上门的买卖,谁能拒绝不做呢?

根据一个字一千大洋的规矩,他张口就要四千大洋,银行也不含糊,直接就答应了,于是就有了郑孝胥写下的“交通银行”四个大字。虽然后来他成为了汉奸,但是银行却一直没有把他题的字换掉,一直延续到今年,历经百年沧桑。

如果说银行执意使用汉奸题字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因为这个题字跟随银行一起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它早已经是见证历史发展,和银行成为一体的存在;二则是因为银行看中的是郑孝胥的书法带来的艺术价值,而非他这个人的身份,一直没换是为了表示对艺术的尊重,所以才一直流传到现在。

总结

纵观历史进程,郑孝胥的汉奸行为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其中掺杂的情感是我们无法去评判的,他的才华和背叛都应该被正视,历史是充满复杂性的,我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判任何人和他提供的艺术价值。

0 阅读:3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