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百家论一道(初中海)雅尚系列专题一

焦点艺术 2024-06-13 14:07:09

深入探讨,认真传承。

现在的画家很多,到处都是,只是认真地探讨、认真地传承、认真地继承这样的画家很少了。你做的非常好,又有理论,又会书法,绘画现在也已经到了比较高的层次了,你要继续研讨,继续研究,这样下去,将来你会成为大才的,大器的。

———邹佩珠(著名雕塑家李可染先生夫人)

新的美学意识 新的视觉经验

初中海以鲜明的当代意识深研传统,在综合学养方面下功夫并使之融通。最终专注于焦墨艺术研究,严格说来,他不只是运用焦墨,而是焦笔、焦线,把焦渴的笔墨语素单纯化,强化了焦墨语言的表现力。如同西方现代艺术走过来的路数,抓住某些形式因素作深度研究并加以扩展,使它达到超越原有价值范畴的价值。因此,他的焦墨山水在带来一种新的美学意识同时还带来新的视觉观念。

提纯的焦墨语言和焦墨的结构方式出现了一种新颖的笔墨结构,这种结构和老传统以及现代传统都不同,通过他随心率性的笔墨运行,通过焦墨的组织肌理特别是干渴质地,形成了圆浑通融的面貌。

———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取博收、兼收并蓄。

中海先生是一位勤于实践,并且富有理论思考的一位画家。理论总结非常完整,实践成果非常丰富。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能够深深地感觉到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那样一种喜欢、热爱和深入研究与把握。应当说,主动增强民族文化自尊和自信应该说已经成了中海先生的一种习惯。同时我们也觉得中海先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画家,他以自然为实,中得心源,学习自然,并能够使自然成为胸中丘壑,并以特有的一种焦墨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得非常充分,非常完美。同时我们还觉得中海先生是一位富于创造和勇于创新的这样一位画家,他能广取博收、兼收并蓄,集各家之长成就他个人的作品,并把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入研究贯穿到当代,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深深的烙有时代的精神印记和他个性化的一种追求。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

儒雅简静,学养深厚。

初中海先生作品的儒雅和简静显然来自于他深厚的画学修养,在当代山水画界,像初中海这样做过这么多绘画史学和画论研究的画家并不是太多,我比较仔细的品读了他的文章,我觉得他用的词汇都是古语词汇,虽然有些现代语言的结构,但是他的词汇基本是用的古语词汇,说明他是完全沉浸在对于古代书画的研究的氛围中。所以我想我们实际上不仅仅谈到是对画学修养的问题,从画学修养背后实际是提升他的学养和在画面中能够呈现出来的这种格调,我觉得他的这种儒雅简静的格调是非常高的,这种高正来自于这种画学修养。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由法而理,由技进道

初中海的艺术,发端于不易被西学改造的中国书法,他的绘画尤得书法思维之助,由法而理,由技进道,终于成为时代主流话语的透网之鳞。具体说来,他是传统出新的,是始而入古,扎扎实实地研究传统,精究前贤化古为我的经验与智慧,继而从传统中寻找立足点和生长点,借古法加以发展变化而出己之意。

——薛永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法入笔,强调画境。

初中海的焦墨山水,是从中国传统笔墨过来的,不像张仃。张仃是接受广泛的教育和各方面的支持,他画过连环画,也画过年画,不仅对民间艺术也有所研究,对西方的现代艺术包括毕加索的艺术都很关注,所以他的焦墨山水就不完全是纯粹的中国传统的焦墨山水过来的,也不是完全从书法过来的。初中海的焦墨山水在笔法上、章法上是继承传统,更注重平面性,在平面里没有任何的透视,张仃先生画房子,有空间,透视的一些观点用在上面。在初中海这里没有。初中海是很随意从书法入笔,很平面的味道,平面里面强调境界,强调制造一个画境,这是他一个很大的特点。无论是在笔法上、章法上都有这个特点。

———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受博士生导师)

初中海、号一道、予虹、斋号弘堂等,1955年生于山东,居北京海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山水书法名家班导师、教授,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一道书画院院长,中国文联新文艺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国学频道顾问,原秦皇岛市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宣画院艺术顾问,西安碑林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雅安佛教协会顾问。

理论研究及出版:

安徽美术出版社:《一道论画》,

光明日报出版社:《一道论焦墨》,安徽美术出版社:《大道.大雅.黄宾虹-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一道论焦墨要旨论略》《一道焦墨画语》,中国书店:《一道论道初中海教学论稿》,

光明日报出版社:《国之焦墨》,

中国书店:《海上虹影-黄宾虹上海三十年艺术活动之雪泥鸿爪》,《最灿烂的一道夕阳"虹”》,《黄宾虹——最美夕阳红》和书法研究《双璧互映 相得益彰——晚明黄道周与倪元璐的书法比较及其它》《一道书法观》等。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