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啃老,在家里多添一双碗筷;真实的啃老,掏空父母半生积蓄

三立叨叨 2024-06-14 06:04:38

一提到“啃老”,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因为听起来就像骂自己,刺痛了骨子里的那份自尊,是一种没有本事,无能的代名词。

但其实,又有谁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帮扶呢?

污名化、放大化“啃老”才是最大的错误。

一、虚假的啃老,在家里多添一双碗筷,用点水电煤气

农村的孩子长大之后,回家变的越来越难,因为多待几天就容易吵架,吵架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父母觉得你成年了,还总在家里,是无能,混吃等死的表现。

这种愤怒,夹杂了担心和焦虑,以及对自身实力的无奈。

究其原因,就是农村人与生俱来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在作祟。

因为贫穷,挣扎在温饱线上,所以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一刻都不能轻松,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时代抛弃了,被社会抛弃了,赚不到钱,也养活不了家人。

这种紧绷让他们做人做事变的十分的焦躁,一点就着,一言不合就吵架,做事毛毛躁躁,很少有规划性。

然而正是因为急躁,也让他们越来越穷,毕竟很多事情都是要从长计议的,慢工出细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因此,只要孩子在家里多待几天,不仅没有增加财富,反而消耗原本不多的财富,就容易引起家人的不满,导致争吵。

话赶话,就容易说出伤人的话,“啃老”“废物”等。

越是亲近的人,伤害的越重。

但细想一下,哪怕是一个人成年人,吃喝一段时间又能花费多少呢,不过就是一些水电煤气,多添一双碗筷。

二、真实的啃老,掏空父母半生积蓄,买房买车

家境好一些的家庭,就很少会有嫌弃孩子回家的现象,都恨不得在家多待几天,享受儿女双全的生活。

而且,不管是在学习上,工作上,哪怕人生路上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孩子,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

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就是家庭的宝贵财富,作为父母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走的更高更远是一件应该做的。

更别说结婚的房车了,只要孩子有需要,直接一手包办,直接送孩子上电梯。

试问,就当下的房价,没有祖父辈的帮扶,以年轻人的工资,要买房要等猴年马月。等到了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正因此,很多家庭好的孩子,本人过的十分的松弛,做人做事也更舒服,反而容易成功,不会像穷人家庭一样,拧巴,患得患失。

但奇怪的是,从财富的角度来看,父母出资买房买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啃老”,大家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敌意,反而是穷人家庭,多待几天的低成本“啃老”被说的一无是处。

最后想说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钱不是唯一的标准

这一点放在父母这边也是一样,帮扶孩子钱的多少不是标准,尽心尽力是标准。

人跟人本质上差不了太多,同等努力下,起点高的人肯定能够收获更多。要想孩子走的更高更远,肯定要投入,而不是不管不顾,到头来还说孩子不努力。

一个家庭的强大,需要几代人接力式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哪一代人的默默付出,更不是哪一代人的只图享受!

0 阅读:27

三立叨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