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了:户外运动圈里稀缺的美女大牛

派侑聊旅游 2023-10-28 22:53:00

户外运动的分支很多,骑行、攀岩、徒步、潜水、自驾游……每个项目其实都有圈子里的牛人,但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名人明星却不多。如果你对骑行和摩旅感兴趣,我这里倒是有个大牛值得你去关注。

如果你听说过新蜂女子车队这个组织(中国第一支也是中国唯一一支参赛的女子摩托车赛车队,具备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颁发的专业赛车执照),那么对组织里的美女赛车手们一定有印象,其中有个姑娘名叫——李玥。

细细的声音,娇小的身躯,和一个炫酷骑手的形象相去甚远。从第一次站在摩托车赛场的终点,到拉着队伍去西藏“摩旅”,再到单人单骑走高原……十年,飞逝而过,对摩托车不灭的爱,一路伴着新蜂女子车队组建者——李玥自由地前行。

Q:你是怎么成为女车手的?

李:我的第一辆摩托是个小踏板,我越骑越快,觉得太好玩了,后来攒了一万多块钱买了辆车队淘汰下来的两冲战车。我总到金港汽车公园玩,在那里认识了些车友,他们鼓励我参赛。2006年第一次跑金港的比赛得了最后一名,但我完赛了,从此是一个车手了!紧接着我又参加了第二场比赛,可是在热身赛时,因为失误而导致锁骨骨折,把我从赛场直接拉到了医院。幸运的是,养伤期间认识了我后来的师傅。我对师傅说,伤好了还要打比赛。他说,你有种!好了来南方找我。于是,我后来就去林肯车队的基地训练。从小踏板开始练基本动作,2个月后就跟着车队参加摩协办的全国公路摩托锦标赛。每年四五场比赛,师傅都会叫我去。

Q:后来怎么又组织起新蜂女子车队了?

李:我在北京有工作,没时间训练,每次都是提前在赛道上跑两圈就下场比赛了,而那些年轻的新车手在基地练,越跑越快,我的成绩基本持平,就这样一年年比下去,好像进入了瓶颈期,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和摩托车还能发生什么新的可能性。就这样我想到了骑车去旅行,那时“摩旅”还是很新的概念。我在赛场上认识了全国的女车手,大家也没有个组织,我想能不能组建个女子车队,去西藏捐资助学,于是我先把北京的姐妹组织起来。从有想法、写策划案、和CCTV5谈方案、再到通过《摩托车》杂志找赞助,历时两个月,整个活动方案全部搞定,顺利得我都不敢相信!2010年5月19日10个姑娘从成都出发奔赴拉萨,行程12天,全程2000公里。

Q:过程也那么顺利吗?

李:我没去过西藏,之前更没做过活动策划,突然拉起来这么大一个团队,有车手、媒体、赞助商、杂志社,除了车辆,还有20万的活动经费,我要权衡大家的利益关系。

10个姑娘都是我的朋友,彼此不认识,要一起生活12天,难免不起矛盾。那时我也不懂管理。事后想想,活动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路上也出了好多事,过东达山那天,我们遇上200辆军车,车宽路窄,路上暴土扬烟,车队在夹缝中停停走走,很快就走散了。对讲机没电,手机没信号,我就在海拔5008米的垭口等车队。当时不懂,我觉得山头是等人的好位置,等了半个小时,嘴都紫了,被人劝下山。我一路问,天擦黑时,到了山下,看山人说车队还在后面。那天还有个姑娘中暑了,现场救治了半天;另一个姑娘突然发现自己有夜盲症,大家就给她照着,吭吭哧哧地下了山。第二天修整了一天才上路。

Q:不管怎样,结果还是挺成功的。活动有后续吗?

李:当初的想法是,我觉得热爱摩托车的姐妹特别难得,我希望把她们组织到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后来我策划了第二届,出了路书,但是我和主办方的意见不合,各种利益关系使活动变味了,我也控制不了车队了,这不再是我想要的,就放手了。

Q:那你和摩托车的关系还继续着吗?

李:后来我开始“小女单骑”,一个人骑车去新、蒙、藏,每年走一条路线,已经有5期了,没有媒体,没有赞助商。第一次我骑了5000公里,去新疆。每次行前,我会查查地图,计划下每天的歇脚点,路上开着导航、看路牌就行。累了就休息,不累就接着骑,想住哪里住哪里。

Q:一个人在野外怎么会没有危险呢?

李:会有。那次我一个人在冈仁波齐转山,遇到十几只狗,身上也没有武器,我有种随时会死掉的感觉。当时我不动声色继续很慢地转山,它们看了我一眼,以比我快一点的速度走了。那时,我觉得人真渺小,说死就死了,别人也不知道。

Q:一个人骑行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李:骑摩托车是另一种行走方式,它让我走得更远,在天地间畅行无阻。在路上,独自面对问题、做出判断,第一时间看到内心的动荡和身上微妙的变化,很有意思。走出去,面对陌生、危险和自己,是很神奇的事。而在北京规律的生活中,人是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质的。

大牛小档案:李玥

职业 : 活动策划,新蜂女子车队联合创建者

爱好 : 摩托车、攀岩、皮划艇、铁人三项

0 阅读:10

派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