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思想宣讲团:1731年的陕甘之行与《大义觉迷录》的启示!

寄容历史观 2024-06-23 12:25:44

雍正思想宣讲团:1731年的陕甘之行与《大义觉迷录》的启示!

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

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

一、引言

1731年六月,一个不同寻常的使团离开了繁华的京城,踏上了前往陕西、甘肃二省的征程。这个由左都御史史贻直率领的“雍正思想宣讲团”,共有51名成员,他们肩负着雍正皇帝赋予的“开导训谕,觉悟愚蒙”的重任。此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皇帝的旨意,更在于通过宣传雍正皇帝的思想,来澄清流言蜚语,增强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与支持。

二、雍正思想宣讲团的成立与使命

雍正皇帝即位后,面临着诸多内外交困的局面。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便是通过思想宣传来加强皇权的合法性。1731年,雍正皇帝决定组建一个“思想宣讲团”,由左都御史史贻直担任团长,前往陕西、甘肃二省进行宣讲。此次宣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宣传雍正皇帝的思想,来消除百姓对朝廷的误解和疑虑,增强他们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

在宣布正式任命宣讲团的谕旨中,雍正向成员们强调了此行的意义。他指出,如果陕甘人民能够“笃尊君亲上之义,消亢戾怨怼之情”,那么就可以借此澄清那些流言蜚语——恶毒攻击皇帝对准噶尔部用兵、运输军需物资和征调兵役等对百姓造成的搅扰。这些流言蜚语不仅损害了皇帝的声誉,也影响了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因此,雍正希望通过宣讲团的努力,来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增强朝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大义觉迷录》的编纂与启示

在这次宣讲中,宣讲团所使用的理论武器之一是《大义觉迷录》。这本书是由雍正皇帝亲自编纂的,其目的是为了教育百姓、澄清谣言,并加强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皇帝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用人原则以及对百姓的关怀与期望。他希望通过这本书的传播,能够让百姓了解朝廷的真实意图和良苦用心,从而消除误解和疑虑。

《大义觉迷录》的编纂与传播,不仅体现了雍正皇帝高超的统治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它告诉我们思想宣传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国家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大义觉迷录》的编纂与传播也体现了雍正皇帝对百姓的关怀与期望。他希望通过这本书的传播,让百姓了解朝廷的真实意图和良苦用心,从而增强他们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宣讲团在陕甘地区的活动与影响

宣讲团抵达西安后,按照分工开始了各自的工作。史贻直留在西安,负责办理西安、凤翔两府和临近几个州的宣谕化导工作;而钦差大臣杭奕禄、郑禅宝则分别率领一队人马继续向西,前往榆林、延安二府进行宣讲。在整个过程中,宣讲团成员们通过讲解《大义觉迷录》中的内容,向百姓宣传雍正皇帝的思想和治国理念。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街串巷,与百姓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和顾虑。

通过宣讲团的努力,陕甘地区的百姓逐渐了解了朝廷的真实意图和良苦用心。他们开始认识到雍正皇帝是一位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君主,他的治国理念和用人原则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种认识的变化不仅增强了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此外,宣讲团还承担了一项特殊任务——将1728年曾静案的主犯张照带往陕西,并派一名亲信观察张熙一路上的言行举止,以便向皇帝报告其对谋逆大罪的悔改程度。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雍正皇帝对案件的重视和关注,也展示了朝廷对犯罪分子的严惩不贷和改过自新的态度。

五、结论

1731年六月的这次陕甘之行,是雍正皇帝思想宣传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宣讲团的努力,《大义觉迷录》在陕甘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普及。这不仅增强了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同时,《大义觉迷录》的编纂与传播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国家凝聚力方面,思想宣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雍正皇帝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和对犯罪分子的严惩不贷、改过自新的态度。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0 阅读:23

寄容历史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