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数学少年姜萍应该学好英文

纵横千古与八荒 2024-06-30 00:04:07

近日,十七岁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数学天才少女姜萍,在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全球排名第12位的好成绩,成功入围决赛。同时,她在中专的数学教师王闰秋也参加了这项竞赛,取得了全球排名第125位的成绩,同样入围决赛。去年王闰秋也参赛了,排名是第四百多位。

据说,姜萍在中考时由于其他科目成绩平平造成总分不高,又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没有上普通高中,而是选择了给予奖学金的这所中专,进入自己非常喜欢的服装设计专业学习。

由于她在中专月考中数学成绩超群,被同样沦落到中专数学的王闰秋发现,然后重点培养,取得了成绩。

他们俩互相促进,成就了师生共同进步的佳话。

从综合情况来看,姜萍不是一个“应试型”的人才。

中专月考难度应该不算大,但她也只是考了高分,离满分还有一些距离。

她在采访中也说,不喜欢做现在同学们做的那些题(指的是中学数学内容),觉得价值不大,而是喜欢高等数学内容,什么分析数学、偏微方程等方面内容。

还有可能是知情人的网友在评论中指出,她的做题速度“不快”,在中考、高考中会处于劣势。“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是一项可以用时两天的开卷考试,与教育体系中的考试是有显著不同的,但更接近于数学研究活动。

所以,姜萍应该是一个“研究型”的人才,而且是适合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才。注意,笔者说的是科学研究,而不是技术研究,两者是有区别的。

但问题来了,姜萍的英文成绩平平,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她的视野,对她向数学科学研究方向的发展造成不利。

理科,甚至工科的研究是和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同场竞技,需要学习核心学术文献,并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以及同行的学术进展情况。

目前,上述资料基本都是英文写成的。很多做研究的人会体会到,理科和工科研究方面一旦涉及到比较高端和前沿的学术领域,中文资料的数量就会呈现出几何级数减少的趋势,甚至会消失。有的学者甚至说过,大部分现代数学的文献都没有进入中文世界,其他科学领域也情况类似。

不能及时理解和了解这些资料的话,研究者的思维和视野就会被禁锢住,也无法借鉴别人的成果,甚至会做些重复造轮子的事情。就是其他学者已经研究并解决还公布了的成果,自己还不知道,还在费时费力的去重复研究。

毕竟科学无国界,而且科研有竞争。有了成果科学家都会尽快发表论文公布出来,以免被其他学者抢了荣誉。在科学研究方面追求“国产化率”、“国产原创率”是没有意义的。

有的人会说:那翻译学术资料不行吗?让专业的人翻译成中文后大家再看不就行了吗。这显然是没有看过学术文献的人说的话。

与日常文件不同,学术文献和资料普通翻译专业的人基本是看不懂的。不仅如此,不少高端和前沿的学术资料,甚至连很多普通学者也是看不懂的。

然而,高水平学者虽然可以做翻译工作,但他们往往是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去做枯燥乏味的翻译工作的。

当然,笔者是赞同并且希望有更多的学术翻译的,这样普通学者和爱好者也能比较容易的看懂学术文献了。但现实的困难摆在这里,只有国家力量介入来促进才会有所改观。即便如此,仍然是个长期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后,才可能逐步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除了需要学习文献和了解学术资料之外,就学地域方向的选择也需要她提高英文水平。

以她现在的中专生身份,她很难进入满意的大学学习。不要说什么“中本贯通”,那都是有限的几个知名度不高的学校,并且没有提供数学等学术性专业。

现有体系下,很难为她打破“规矩”。更何况,这项竞赛是民营企业主办的,不是官方赛事,据说有些大学都是不认其结果的。

有传言,香港中文大学,甚至哈佛大学都向姜萍伸出了橄榄枝,不知道消息是否确实,但至少决赛后是有可能的。虽然这些学校的条条框框少,但都是用全英文教学的。

所以,如果想走学术路线的话,这次比赛之后,姜萍就应该开始好好补习英文了。

1 阅读:127
评论列表
  • 2024-06-30 06:40

    什么叫科学无国界?

    纵横千古与八荒 回复:
    科学研究成果都公开发表了,谁都可以看,可以学。
  • 2024-07-02 12:12

    人家以后未必走数学这条路,只不过是想看看自己和秀才究竟有多大的差距,一不小心弄了个12名,只能怪题目的难度不高

纵横千古与八荒

简介:天下大势,浩浩汤汤;纵论千古,横瞰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