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我的小学,搬了三次教室,还在露天坝上了半年课

红蓝双 2024-06-29 14:48:44

昨天,侄儿小学毕业,因为弟弟和弟媳一直在外地工作,于是委托我参加了侄儿的毕业典礼。

当天的毕业典礼在学校操场举行,此时正值六月,室外气温超过35度,好在毕业典礼时间很短,但站了一会就汗流浃背。

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和侄儿来到教室,帮他收拾书本打包回家,刚走进教室,一股凉意扑面而来,原来侄儿的教室安装了中央空调。

看到窗明几净的教室,在看看现代化教学的黑板,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上小学时候的情景。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到了八十年代初,刚满六岁的我就被送到了村里的小学读书。

其实不是父母有意让我这么小就开始读书,因为当时我们村的村小,一共两个年级两个班,隔两到三年才会招收一年级的学生,恰好在1982年,村里的小学毕业了,于是刚刚六岁的我被送到村小读书。

当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里绝大多数人家都是土墙房子,当然村里小学也不例外,同样是土墙房子。

除了土墙房子外,课桌也不是木课桌,而是那种石头课桌,外加石头凳子,不得不说,夏天坐在石头凳子上,在石头桌子上写作业,是非常凉快的,但冬天就不行了,屁股坐在石头上,冷得人直打寒颤。

冬天除了冷以外,教室的顶上铺的竹子,盖的瓦片,由于年久失修,只要下雨天,整个教室到处都漏水,有时恰恰漏到座位上,这个座位上的同学只好与另外同学挤在一张石头桌上听课,做作业。

到了小学三年级,突然有一天,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教室里的石头桌子和石头凳子,全部要换成木的桌子和凳子,但我们村没有通公路,需要所有学生步行十里路到乡上自己搬回来。

第二天一早,班上五十多个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乡里,将课桌和凳子捆绑在一起,两个学生抬一张课桌凳子,从乡里抬回村里的学校,当时我只有九岁,在班上个子最小,相应力气也最小,将课桌和凳子抬回学校的路途中,我和同伴休息了十多次,抬回村小的时候,整个人爬都爬不起来。

学校换了木制的课桌和凳子,冬天上课时再也不怕凉屁股了,不过,新换课桌和凳子不到一年,小学四年级时候,教室里的一堵土墙出现了明显的倾斜,经过乡里小学和村上干部鉴定为危房,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决定学校暂停使用。

在当时的村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房子做教室,考虑来考虑去,老师决定,将教室设在他的家里,于是同学们又一次将课桌和凳子绑好,抬到了老师的家里,不过,这次距离很近,从学校到老师家里只有一里路。

老师的家也就五间土墙房子,为此,老师腾出了正房当教室,但正房面积太小,根本容不下一个班,只好又在正房大门外的屋檐下摆了几张课桌,这样才勉勉强强将一个班安置下来。

不过,由于当时村里没有通电,老师在正房上课时,由于房内视线很暗,坐在门外听课的学生根本看不见黑板。

于是,天晴时候,同学们就将课桌抬到老师的地坝里,将黑板抬到老师的屋檐下,在露天坝里上课,下雨时,又将课桌抬回老师家的正房和屋檐下,以免课桌和书本被淋湿。

就这样,同学隔一两天就要抬一次课桌,这种日子整整维持了一个学期,到了五年级上册的时候,新的村小才改建完毕,同学们又才从老师家搬到了新的村小读书。

新的村小其实就是利用村里的陈姓祠堂改建而来,将祠堂隔开了一下,进行了简单的修补,虽然看起来依然简陋,但比在露天坝上课强多了。

如今,看见侄儿小学的校园和教室,回想到我们读小学时候的场景,真的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这中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也为如今的青少年有如此好的求学环境而感到高兴和开心。

0 阅读:0

红蓝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