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曾想要重振王室,结果不敌诸侯,反而成了天下笑柄

文诩历史 2024-06-18 09:07:10

周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它让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更是建立分封制、礼法,对于后来的朝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周武王灭商后,周朝的国力十分强悍,他分封王室成员以及功臣,希望这些人拱卫周朝的统治。别看后世分封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混乱,但是在周朝的时候,分封制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与当时人们都愿意遵循礼法有着一定的关系。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周王室不可避免开始衰弱,更是出现周幽王这样的昏君,最终西周被犬戎所灭。继位的周平王在诸侯的帮助下东迁,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此时,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那就是王室衰弱,而诸侯强盛,周朝出现了外强中干的情况,这也导致周天子与诸侯之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最终周天子颜面尽失,威望大降,到后来再没有诸侯愿意听从周天子的号令。

其实,在周平王东迁后就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因此他也想方设法做了一些事,然而不仅没有成效,反而更是损害王室的颜面。其中包括周郑交质这件事。

到了周桓王即位后,他为了重振王室的尊严,决定对郑国用兵,想要杀鸡儆猴,让天下人看看周王室并没有没落。

于是在公元前706年,周桓王与郑庄公彻底闹翻,并组织联军进攻郑国。

为什么周桓王会将目标定为郑国呢?

其实在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功绩最大的就是郑国和晋国。因为郑国距离国都近,因此郑国的君王入朝辅政,就这样郑武公和郑庄公把持着周朝的朝政大权,他们也利用职权不断扩大郑国的实力,因此到后来更是被称为郑庄公小霸。

在周平王时期,正是郑庄公与周平王发生矛盾,逼得周王室与郑国交换质子,让周王室颜面尽失。

公元前720年,周桓王继位。他早就看不惯郑庄公那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因此想要让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这让周郑关系进一步恶化。

一直到公元前706年,周桓王要给郑国一个教训,让他感受一下天子的威严。其实这个想法并没有错,只是周桓王错误估计双方的实力差距。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实力强大,远不是其他诸侯国能比的。

当时,周桓王亲率一些小国,比如陈国、蔡国等,讨伐郑国,郑庄公也是正面迎击。双方爆发繻葛之战。此战,郑国取得大胜,就连周桓王都身中一箭,狼狈逃窜。这件事彻底成为天下笑柄,想周天子联合一众诸侯共同讨伐郑国,不仅没能拿下,反而身中一箭,说出去不免让人笑掉大牙。

因为这件事,周王室威望更是下降,到后来南边的楚国国君直接自称为王,彻底打了周天子的脸。

自此之后,周王室的威望日渐降低,周天子也逐渐成为天下名义上的共主,但是其命令根本没有人愿意听从。

0 阅读:32

文诩历史

简介: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