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周恩来谁还有资格当总理?毛主席说出一人名字,众人双手赞成

文史书生一枚 2024-06-21 19:21:5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领导人。他们带领着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繁荣发展的路程中,周恩来总理一直是我们每个人都为之敬仰的。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为中华民族考虑。只能说如果没有周总理,就没有我们现在繁荣昌盛的国家。

在新中国杰出的领导人中,还有一位能和周总理相媲美,他就是连毛泽东都在力荐的董必武。

然而董必武到底做出了什么杰出贡献呢?

坚持革命甘于奉献

1911年的辛亥革命,董必武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那一批人。因为革命道路之难,他曾多次被捕却依旧没有放弃。再到后来,他就一直追随着共产党的脚步。

当共产党成立初期时,董必武就投身于党内建设中,为其出谋划策,他永远坚持共产党才是唯一的方向。并且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坚持者,虽然这一理念并不是他提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一直坚持下去才有了新中国。

在董必武坚持革命的路途中也曾经遭受到了艰难险阻,他也曾去往战争一线中扛起枪支,带领大部队前进。不仅担任了指挥职责,还坚持在一线,他的行为与思想一直默默的熏陶着周围的人。

董必武和毛泽东主席一直都是合拍搭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最后的无限壮大,他与毛主席见证了党史的发展。毛主席对董必武非常认可,因为他们并肩作战,经历了风风雨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必武的年纪越来越大,有一些力不从心了。但是他依然每天都奔波在党中央前线,处理各种事宜,出谋划策。

党中央考虑到董必武的身体状况,不想给他繁琐的工作项目。周总理就派他到武汉完成特务情报工作,这一项工作虽然对于体力劳动没有太大要求,但是需要有较高的识人能力与沟通技巧。

董必武认为自己身上扛了重任,一心培养了多名王牌特工。比较杰出的包括胡宗南,韩练成等等。

董必武不仅在情报信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并且他还为共产党的政法系统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新中国的法治建设途中,董必武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切都归功于董必武早期从日本留学时,主修的就是政法专业。

当年新中国的法律系统并不是特别完善,如果没有董必武亲力亲为进行指导,我们如今的法律很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为人民服务。

并且董必武还担任了中央党校的校长和苏区最高法院的校长,有很多为新中国作出了提出贡献的领导人都要亲切地称他为董老师。他所教育出来的学生也都一心为党和人民,在董必武的带领下为新中国做贡献。

为总理分担政务

董必武一直呼吁大家,只要共产党有难,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服务于共产党,他自己也会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

1943年,周恩来总理因工作问题要回到延安。如果周恩来回了延安,那他手下的工作就没人完成了,只能派给年纪已经将近半百的董必武。当大家都质疑他的年纪能否全身心投入时,他给了大家肯定的答复。

在周恩来总理不在的那些日子,董必武将所有工作处理的非常完美,包括情报党务等等都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他向所有人证明年纪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标准,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以国民党的战争,董必武都勤勤恳恳的为共产党服务,保障后勤工作,担任情报的整合人员以及帮助队员之间联络。

董必武所作出的贡献还不仅仅只有这些,除了情报工作以及政法系统相关的工作,他还为共产党的经济提供了良有利的思路。

从1947年开始,新中国的货币就一直不匹配,各个区域都有着不同经济交易方式。如果持续这样下去,新中国的经济将永远不可能发展,甚至还会出现回退状况。

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统一货币,建立中央银行。只有将货币统一才可以更好的在各项区域进行贸易往来,推动经济发展,然而我们如今使用的人民币就是这样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不了与其他国家交好。想要强大就必须要广泛交友,在国家事宜上也一样。

“代总理”任务出色

1949年12月底,毛主席开始访问苏联。新中国和苏联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苏联在我国东北区域还掌管着不少权力,毛泽东主席为了这一目标,与苏联进行了不少次的谈判,最终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考虑到两国交好,苏联将所有的特殊权益一并还回给了新中国。并且还表示在日后的发展途中会大力帮助新中国,包括军事经济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1950年,毛泽东非常开心地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周总理,周总理非常欣慰,但真正进行详细条约的谈判,还要周总理亲自出场与斯大林交流会面。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周总理去了苏联,那么谁来在国内主持大局呢?新中国刚刚成立,眼下还有很多工作还未完成,谁有这个担当来管理一个国家呢?

而且在当时情况下,不仅仅有国内政务需要处理,自然灾害频发,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时不时的搞出动静。周总理实在是不放心,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代总理。

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人选了,于是他准备和毛主席商量,这个时候毛主席直接提出了一个人,两个人心领神会非常满意,那就是董必武。

不仅周恩来和毛泽东两位领导人对董必武寄予厚望,党内的其他参与者也非常同意董必武当代总理。

1月9日,周总理召开中央会议宣布此项重要决策,获得了一众同一票。1950年1月10日,包括周恩来总理在内的13个领导人去了苏联的路上。

代总理的重任也就落在了董必武头上,此时的董必武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没有因为身体原因就放弃这个职责,而是更加投入,亲力亲为。

他不仅要面对因为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人民吃不饱饭的状况,还要消除国民党的敌特分子。这么多的难题摆在他面前,董必武有条不紊的给每一项任务制定解决方案。

他先是赶往灾区现场进行指挥工作,并且要求各地的灾区情况如实向他反映。因为灾难频发,给敌特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借机煽风点火,鼓动反共情绪。

但董必武用成果向群众们证明,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不会有错的。他联合多地未受灾的地方来进行粮食转运,将粮食送往灾区来,保证人民不饿肚子。

他曾向周恩来和毛泽东郑重保证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因为粮食灾情而死亡,这一点他真的做到了。

在周恩来和毛泽东与苏联谈判的过程中,董必武也有向他们及时汇报国内的政务情况。在遇到问题上也会积极和他们沟通,不会一意孤行。

在董必武执政的这两个多月以来,他每天都投身于繁忙的工作中。有时候因为处理事情都会忘了吃饭和睡觉,他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身体。然而已经64岁的高龄,却还一心为国家为人民着想。

他认为既然周总理和毛主席给予了自己厚望就必须要完成的出色,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正因为董必武的有担当,才能让两位领导人如此的信任他。

1950年3月4日,董必武结束了自己的代总理工作。他将所有事宜处理的井井有条,在周总理和毛主席回国之后见识到了董必武优秀的组织能力。

在这两个月中,董必武一共召开了10余次会议,可见工作有多繁忙。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丝一毫,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永远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大家,实在是令人敬佩。

所以他就是最优秀,最符合条件的代总理。

结语

他是除了周总理以外,最适合当总理的人选。董必武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直鼓舞着周围的人,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使他成就了共产党的辉煌,将这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

这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董必武将毕生的心血投身于革命斗争,为后代做出了榜样,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战士,永远的开国元勋。

参考资料:

人民网 董必武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民族复兴 英雄烈士谱)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初心赞 董必武 坚持“彻底革新兼革面”

【唯美共融•党史人物100讲】清廉为政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董必武:党的初心使命的忠实践行者

0 阅读:4

文史书生一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