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一身汗,是身体虚还是在排毒?提醒:这4种汗需警惕

忆因聊健康 2024-05-26 11:52:32

26岁的吕女士,从小到大特别爱出汗,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比其他同学爱出汗,尤其是手掌、足底等部位出汗较多,在剧烈运动或情绪紧张时症状更为明显。

小时候上课写字,写上一会儿就发现汗已经把作业本给打湿了,但因为并未影响到正常生活,因此当时父母并未引起重视。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吕女士出汗多的症状并未好转,并且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明显影响,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医生发现吕女士情绪较为低落,她坐下后摊开双手,其手掌中的汗已经都结成了大水滴。

根据吕女士的症状及描述,医生为其进行系列检查,综合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局限性多汗症。

随后,医生给吕女士制定了药物治疗方案,但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吕女士表示已经尝试过很多种方式,如外用的药物、中医汤药、电疗止汗机、药物注射等,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多汗依然严重影响生活。

最终,医生与吕女士统一方案,采用微创的方式,做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以最小的损伤尽量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尽量减轻术后的代偿性出汗,即身体其他部位会比原来出汗多。

经过手术治疗后,吕女士的手部出汗情况得到明显缓解,虽然其他部位出现了代偿性出汗,但不严重,可通过勤换衣物来解决。

医生提醒,多汗症无论是局限性还是泛发性,对于日常工作和生活均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如无法指纹解锁,夏天不能穿凉鞋,因为多汗会让患者打滑,甚至坐公交、地铁不能扶把手,因为汗会顺着手臂滴下来,甚至滴到别人身上,也不能从事和纸张、金属、仪器、键盘有关的工作。

因此,如果患者发现多汗的情况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或人际交往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马上进入6月,天气也越来越炎热,很多人一到夏季就爱出汗,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可有些人即使剧烈运动后也不怎么出汗。

有人认为出汗多是身体虚的表现,但有人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出汗是减肥、是排毒,对身体健康有益。

01

出汗多,究竟是身体虚还是排毒呢?

人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体温保持在36~37℃(腋温),身体才能够正常运转。

流汗是身体的一种生理反应,汗液就像人体的“空调”,具有调节体温的重要作用。

如果感觉周围寒冷,皮肤会通过减少出汗的方式来保持体温;如若感觉周围炎热,皮肤就会排出温热的汗液,再通过蒸发汗液来降温。

人体皮肤中有两种汗腺,一种是大汗腺,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背部、手掌和脚底等部位,这种汗液呈现透明无色,含有氯化钠、氯化钾、磷酸盐和葡萄糖等成分。

另一种是小汗腺,分布在全身皮肤中,汗液呈现无色透明,含有水和少量的盐分。

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大汗腺会分泌大量汗液,经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排出体外,随着蒸发的过程带走皮肤表面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而当人体运动、紧张等情况下,小汗腺会分泌少量汗液,通过皮肤的毛孔排出体外,使人体表面湿润,达到散热效果。

正常的出汗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排毒效果,因为汗液里带有不少的身体废物,可以通过排汗把身体不好的成分排出体外。

但是,不是所有的出汗就是排毒,只能说排毒有可能通过出汗的方式进行。

另外,有一些人确实也会因为身体虚而导致经常出汗的现象发生,但并非所有多汗者都属于体虚。

中医理论认为,出汗过多可能是气虚、血虚、肺虚、胃虚等体质虚弱的表现,如脾肺气虚的时候,患者容易出现自汗,同时还会伴有气短乏力、易感冒、便秘或便溏泄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肝肾阴虚的时候可以出现盗汗,同时还会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02

为什么有人出汗多,而有人出汗少?

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少,可能是由于体内汗腺数量、新陈代谢、饮食习惯、环境不同等因素有关。

汗腺密集:腋下、胸口、后背、手心、脚心等部位汗腺数量多,出汗量就会比较多。个人体质:年轻人更易出汗,男性更易出汗,胖人更易出汗。气温炎热:毛孔开放,汗腺分泌增多。精神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刺激汗腺分泌,情绪容易激动、愤怒的人更易出汗。所处环境:工作环境在户外或密闭空间内。饮食刺激:辛辣的食物、温度较烫的食物会刺激味蕾,导致味觉性出汗。

03

这些异常出汗要小心,可能是疾病信号!

正常的人出汗会根据体液总体水平和周围环境来权衡,只有当人体陷入亚健康状态或者是得了某些病之后,体内免疫系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从而释放出部分热量。

尤其是这4种异常出汗,更要提高警惕,可能是疾病信号!

1

夜间盗汗

盗汗一般是指晚上睡着之后出汗,睡醒之后出汗停止的现象,在中医上又称为寝汗。

盗汗主要是由于晚上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精神压力、疾病等因素,引起汗腺分泌汗液加强,而导致晚上睡觉后出汗,且经常伴会有失眠、咽喉干燥等症状。

轻型盗汗患者,大多在清晨5点或是在睡醒前的1~2小时内出汗,出汗量比较少,睡醒后也不会有汗液流出。

中型盗汗患者,大多在入睡后不久就会出汗,睡醒后出汗停止,擦干汗液后入睡就不会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在睡醒后,患者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患者,入睡后不久就会有大量汗液排出,睡醒后出汗停止,但再次入睡时还会大量出汗。

如果经常出现夜间盗汗的症状时,应警惕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肺结核、更年期综合征、骨髓炎等疾病,这些患者容易发生夜间盗汗。

2

半身汗

半身汗又被称为偏汗,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多汗,可表现为上身出汗,下身不出汗,或者左半身出汗,右半身不出汗。

这主要是由于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年人出现偏汗的现象可能为中风的前兆。

此外,部分老年痴呆或脑萎缩的患者,由于损伤丘脑和垂体等脑组织也可能会造成汗液排泄异常,出现半身汗出。

3

出冷汗

冷汗主要表现为畏寒、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肢冷出汗等,一般发生卫气不足、受到惊吓、慌张或休克后发生出汗的症状。

经常冒冷汗的人,可能还会伴有怕冷、头晕、饥饿、心慌等症状,这一症状在低血糖患者中比较常见。

如果糖尿病出现手脚冒冷汗、心慌等症状时,需警惕可能是血糖控制不当,出现了低血糖反应。

另外,如果患者受到寒冷刺激外感风邪时,也可能会出现手脚发冷,并伴有出汗的情况。

4

过度出汗

如果没有进行剧烈运动,也没有处于高温环境,在安静状态下或日常环境中,全身或某些部位却频繁过度出汗,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需怀疑可能是多汗症。

多汗症可见于不同的年龄段,没有传染性,但是具有家族遗传的倾向,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汗、皮肤湿冷、湿疹以及痱子等,皮肤多汗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可能会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烦恼,严重者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

多汗症,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局限性多汗症:好发于手掌、脚掌、腋下、腹股沟、外阴部等部位。泛发性多汗症: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的多汗。

本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同时患者还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

04

如何减少出汗?可以这样做

1. 衣服别太厚

厚衣服或长袖衣服并不能阻挡汗酸味或腋臭味,夏季衣物应选择轻薄、透气、吸汗、速干的材质,能够快速吸收汗液,蒸发吸热,有助于调节体温,减少排汗。

2. 巧用小工具

对于出汗较多的腋窝、肘窝、胸口等部位,可以用止汗剂或止汗粉来控制出汗量,每天使用不宜超过3次,也不可全身大面积使用,以免刺激皮肤,影响散热。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3 阅读:1236
评论列表
  • 2024-06-05 17:19

    我去,[大哭]我就是局部多汗呐,手脚特别喜欢流汗,一到考试的时候,紧张加夏天高温不出十分钟试卷必湿透[不开心]真的烦

忆因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