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军区副司令被杀,凶手官太高无人敢抓,毛主席:抓起来枪毙

任我去 2024-05-24 10:04:31

在今天的河北沧州有一个黄骅市,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美丽县城,但在历史上她本不叫这个名字。

在历史上,黄骅市原本是新海县和河青城县合并而来,本名叫做新青县,在1945年光复后才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而这是为了纪念一位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

在此两年前,身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的黄骅亡故,年仅三十二岁。让人发指的是,这位抗战英雄并非为日寇所害,而是死在了自己“战友”的枪口下......

身世悲苦的革命先烈

在1911年的正月里,湖北阳新县良上村一户农家诞育了一个男婴,这是户主黄修玉的小儿子,而他为其取名为黄为有,这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黄骅。

黄骅是黄为有在参加革命后才改的名字,骅在古文中是红色的骏马,就好比关公座下的赤兔马一样,这也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希冀。

世事无常,由于家庭贫困,一家人的生计都靠老父亲艰难维持,黄修玉最终积劳成疾而病逝,留下两岁的黄骅和母亲、哥哥一起生活。

祸不单行,黄骅的哥哥黄为发也因为血吸虫病而去世了,连遭打击的老母亲从此也一病不起,没多久就与世长辞。此后,是黄骅的嫂子承担起了抚养他的责任,一针一饭将他拉扯长大。

在黄骅九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叫柯汉卿的老先生,在村上办了一座学堂。

原本以替地主放牛为生的黄骅看到同龄人都在学堂读书后欣羡不已,就央求嫂子也送自己去学堂。但操持生计已经让长嫂很是辛劳,哪来的余力供小叔子读书呢?

好在左邻右舍可怜这个孩子,东家出几斤米,西家帮几个铜板,好歹是让黄骅也进入了学堂。

就这样,黄骅在柯老先生的学堂里当起了学生,过了两年宝贵的学生生活。可黄家毕竟太穷了,没法一直供黄骅读书,所以两年后他还是不得不辍学。

这次是柯老先生可怜黄骅的命运,就收他在学堂的厨房当了炊事员,每天帮着挑水、劈柴,有空闲时间就可以去学堂旁听。

对于柯老先生的好意,黄骅感激不已,他也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经常学习到很晚。但又过了两年,柯老先生离开了良上村,这下再没有人来帮助黄骅了,他也就彻底失学了。

就在黄骅为人生迷茫之时,另一个贵人走进了他的生活,那就是木匠吴师傅。因为常常到吴师傅的工坊里玩耍,两人渐渐熟络了,吴师傅对机灵的黄骅也很喜欢,就问他愿不愿意学木工,黄骅当时就点头答应了。

从此以后,吴师傅的工坊里多了一个小伙勤快的身影,他也常常跟着吴师傅走东串西找活干,慢慢地成为了一个小木匠。

时间来到1926年,一个改变黄骅人生命运的机会来临了,北伐军在当年攻克了阳新县,并成立了国共合作的党部,大力开展工农运动,其中木石港区共产党党组织的负责人叫柯松涛,他正是柯汉卿老爷子的儿子。

时年十五岁的黄骅听说革命党不仅打倒了土豪劣绅,还给穷人分财产和土地,于是就和几个少年一起来到了木石港区,要求参加革命,柯松涛欣然接受了他们。

于是黄骅就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而他因为性格刚直、胆大心细,还当上了儿童团的团长。

可好景不长,随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湖北的政治气候也变天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反动派的疯狂屠戮,柯松涛等人也不幸遇难。

当年的白色恐怖是相当严峻的考验,有不少人因为胆怯而脱离了党组织,甚至当了叛徒,但黄骅却在这个时候毫不退缩,他在重新找到党组织后就加入了赤卫队,坚决和反动派作斗争。

正是在一大群黄骅这样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斗争下,大革命并没有就此而沉沦,而是很快就以红色革命的形式得到重振,黄骅也因为表现出色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火线入党的含金量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

后面的日子里,黄骅又加入了彭德怀同志领导的红军,并从一名司号员做起,一步步成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红军抵达陕北后,黄骅已经是团政委了,他也得到了组织的特别培养,并被派到山西参加接下来的抗日战争。

因此,可以说黄骅同志是经历了战争考验和战火淬炼的坚定而优秀的干部,这样的人对于当年的革命队伍是绝对的宝贝。可就是这样优秀的革命人才,却惨死在了叛徒的手中。

一场震动全军的刺杀案

黄骅的遇害,是和他的一次任职有关的。在抗战期间,八路军队伍吸收了一支来自冀鲁边区的抗日游击队,并将其改编为教导第六旅,而黄骅就被委派前往该旅担任副旅长。

之所以让黄骅去,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有着相当充足的经验。

早在山西工作期间,黄骅就曾积极争取阎锡山的旧军,通过其耐心的疏导,两支伪军部队共七八百人都被争取到了革命队伍中,这对壮大八路军的实力,从而开展抗日工作是有好处的。

此后不久,黄骅还只身跨海前往渤海湾,将原本是海盗的陈志芳也争取到了八路军队伍中,其事迹颇有当年单刀赴会的慷慨,足以传为一段佳话。

正因为在政治工作上成就突出,善于和各方势力打交道,黄骅才会在关键时刻被派到教导第六旅,做这支队伍的改造工作。但任谁也没想到,这次外派竟然断送了黄骅的性命。

那是1943年的6月30日,在冀鲁边军区一个叫大赵村的地方,黄骅组织干部队伍召开军事会议。

当天的傍晚时分,天空中开始下起小雨,民房里商讨军情的黄骅以及多位干部只能听到彼此的说话声以及窗外的雨滴声,殊不知危险正在迫近。

大约是六点钟的样子,民房的大门突然被猛地踹开,一伙人随之冲进了屋内。

不等屋内的众人反应过来,他们已经被荷枪实弹的凶徒们包围,然后就是密集的枪声,黄骅等人相继被击中,一个个都倒在了血泊中。

枪响过后,凶徒们随即仓皇逃离,等听到动静的警卫排赶过来的时候,不仅凶徒们已经沿着高粱地和玉米地跑掉了,黄骅等人也已经无力回天。

当天的会议室一共有八人,包括黄骅在内的四名干部遇难,而其余四位却只是受了重伤,这也成为了破案的关键。

在对受伤干部询问的过程中,人们得知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凶手竟然是旅部手枪队队长冯冠魁。

由于冯冠魁与黄骅无仇无怨,而他又是教导第六旅旅长邢仁甫的心腹,邢仁甫于是成为了最大嫌疑人。

但这怎么会?邢仁甫是军区正职,黄骅是军区副职,两人既是上下级又是战友,邢仁甫为什么要杀黄骅?这就不得不提邢仁甫的来历了。

来自河北盐城县的邢仁甫与黄骅不同,他不但不是贫农出身,相反还是一个地主家庭的少爷,而且他的父亲还是青红帮的大佬。

但出身并不决定人生,邢仁甫的早年经历其实还算正派,他在中学毕业后就参军入伍,只是追随的是国军。

只不过,因为在军阀部队里混不出头,邢仁甫就改换了门庭,而这一次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并被接收入党。

抗战期间,邢仁甫在打鬼子这件事上十分卖力,曾带兵参与攻占盐山、无棣、乐陵等地,杀死日伪军上千,并打开粮仓救济灾民。

因而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邢仁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很受人们的拥护,他也是靠着这些获得组织提拔的,一路升到了军区正职的级别。

但在实际上,邢仁甫并不是一个真心为穷人求幸福的革命派,他只是为自己奔前程,所以在成为八路军的高级干部后,他的本性就暴露了出来。

善恶到头终有报

当黄骅来到教导第六旅后,他很快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身为旅长的邢仁甫在生活作风上简直可以用腐朽来形容,他的日常饮食都是吃“小灶”,而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非常讲究饮食上的享受。

这一点已经与我军同甘共苦的精神不符合了,更过分的是他的享受还建立在贪污挪用公款上,大约有三万多元组织经费被他挪用,这笔钱在当年可以买七十万斤粮食,足够维持队伍的数月之需。

不仅如此,邢仁甫还以备战的名义在一座荒岛上为自己修建了一个“秘密基地”,他经常在那里花天酒地。

同时,邢仁甫还喜欢上了一个叫宋魁玲的女宣传队员,为此不顾自己已经成婚,而将对方纳为小妾。

纳妾是传统社会的陋习,在革命军队中是被明令禁止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属于严重的生活作风错误,足见邢仁甫猖狂到了什么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宋魁玲也是地主家庭出身的千金小姐,还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傍上这样一位高官后也激发出了奢侈本性,生活上十分腐化,邢仁甫贪污的钱有不少就是花在了她的身上。

逐步发现这些问题后,黄骅的眉头也是紧皱了起来,他自然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不能一到任就和队伍的一把手闹翻,更何况对方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同志,还有挽救的必要性。

于是为了顾全大局,黄骅也只能循序渐进地给邢仁甫提意见,希望他能及时回头。可遗憾的是,邢仁甫根本听不进去意见,二人常常因为这些事发生争吵。

如果只是生活问题,黄骅还能容忍,但邢仁甫在工作上的态度也十分恶劣。1942年大扫荡的时候,部队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但邢仁甫一心只知道享受,对队伍上的事情根本不上心。

相反,由于一心认定黄骅是来夺自己权的,邢仁甫对黄骅等干部十分忌惮,总是在工作中和他们唱反调。

而因为黄骅为人清廉正直,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战士们都很尊敬和信服他,这更让邢仁甫感到了危机。

事情到了这一步,还不足以让邢仁甫痛下杀手,导致他决心除掉黄骅的关键事件是1943年的年初来自党中央的一份电报,电报中要求他到延安去学习。

其实,中央对邢仁甫的所作所为也已经有所耳闻,于是就想让他到延安参加学习班。

但在邢仁甫看来,这肯定是黄骅告密的结果,他于是借口路途遥远而请求推迟前往延安,实际上却是在计划除掉黄骅,于是就有了那场惊人的屠杀。

由于获得了关键线索,冀鲁边区很快就查清楚了事情的真相,但碍于邢仁甫的军区司令身份,没人敢直接带兵去抓他,所以只能上报党中央,而毛主席在知道这件事后态度也非常坚决:“把他抓起来枪毙!”

有了毛主席的指示,军区这边终于出动了,但此时邢仁甫早已带着老婆孩子逃跑了。

邢仁甫先是跑到了洛阳,投靠了国民党的蒋鼎文,被任命为所谓“挺进第一纵队司令”。

但在豫中会战后,深感国民党靠不住的他又投靠日本人当了所谓“津南六县剿共挺进总司令”,彻底堕落为大汉奸。

等到抗战胜利后,邢仁甫不知使了什么手段,再次摇身一变成为军统天津站少校组长和保安司令。

正所谓“天道昭彰”,邢仁甫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正义的制裁,天津解放后他就被捕了,并在公审后被枪毙在了河北盐山县。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因为黄骅虽然已经成为了烈士,但他还有妻女在世。让人疑惑的是,在黄骅出事后,他的妻女竟然神秘消失了。

尽管人海茫茫,但组织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她们的努力,并最终在1983年得到了关键线索。

直到此时人们才搞清楚,原来黄骅的妻子顾兰青在改名王毅后,重新嫁给了军区的机要秘书刘良明,并给女儿改名为王鲁滨,这也是他们“神秘失踪”的原因。

此外,黄骅还有一个在1939年因寄养在老乡家里而失散的儿子叫黄书振,他在新世纪也被组织找到,并与妹妹黄鲁滨相认,他们还一起回到老家认祖省亲。

不管怎么说,国家没有忘记烈士,其血脉也得到了传承,总还是能让人感到安慰,也给这个故事添上了最后一抹暖色。

结语

历史铭记不朽,蓝天永念忠魂。黄骅烈士的一生是传奇的,出身寒苦的他不对命运低头,勇于向着世间的不公战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与之相比,邢仁甫不过是一个顶着红星的败类,一个彻底的投机者,其恶行永不能被人民所原谅。

命运在这里是公平的,后来的人们只要来到黄骅就会想到烈士事迹,其虽死而犹生。至于邢仁甫,早已随着那一声枪响而在泥土中腐烂,并受到永远的唾弃,而这就是做叛徒的代价。

0 阅读:4

任我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