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子杨宏建:钱瑗阿姨,从未让我们感到有继母的感觉

历史海大富 2024-07-10 06:45:5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初入文坛的岁月

1959年,钱瑗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毕业后,没有选择离开校园,而是留下来成为了一名俄语老师。她的课堂上,学生们总能感受到她对俄罗斯文学的热情。每当讲到普希金或托尔斯泰的作品时,她总会引用大量原文,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钱瑗的课堂备受学生欢迎,她的教学方式既严谨又不失幽默,能够巧妙地将复杂的语法规则和生动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使得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她经常组织模拟对话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们大胆地用俄语表达思想,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师范大学对英语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急需有能力的教师来承担英语教学任务。考虑到钱瑗不仅精通俄语,还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学校领导向她提出了转教英语的请求。在接到这一请求后,钱瑗虽然对改变自己的教学领域感到些许不安,但她很快调整了心态,决定接受这一挑战。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钱瑗开始积极备课,研究英语教材,并参加了多个英语教学研讨会。她在教学中运用了与教授俄语时相似的方法,引入了大量的实用对话和情景模拟,使课堂氛围既活跃又充满挑战。钱瑗特别重视发音教学,她认为正确的发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因此,她会花大量时间纠正学生的发音,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知识分子的苦难与重组家庭的挑战

1960年代,钱瑗与她的丈夫王德一备受冲击。1968年,王德一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给钱瑗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深深的悲痛。

失去丈夫后的几年里,钱瑗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她依然坚持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尽管校园内外的政治气氛依旧紧张,但她通过教学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力量。在这段时间,她也逐渐恢复了平静,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着一种尽量平稳的生活。

1974年,生活再次为钱瑗带来转机。她遇到了杨伟成,一位同样经历过个人生活变故的学者。两人在相互的理解和支持中逐渐走到了一起,并决定共同开始新的生活。杨伟成此前的婚姻留下了两个已经成年的孩子,而钱瑗在接受杨伟成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个新的角色——继母。

家庭和谐的意外惊喜

钱瑗在融入这个已成型的家庭的过程中,展示了不少巧思。她经常在周末组织家庭聚会,准备美味的家常菜,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烹饪中来。这种共同完成任务的活动,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也让大家在厨房里的忙碌和笑声中逐渐磨合和了解彼此。

钱瑗还喜欢带着家人外出,比如周末去郊外野餐,或者去市中心的博物馆和艺术展览。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家人的业余生活,也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在野餐时,大家会一起准备食物,席地而坐,享受自然的美景和宁静;在参观博物馆时,钱瑗会细致地向大家介绍展览的历史背景,她的广博知识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讨论。

除了集体活动,钱瑗还非常注重与继子和继女一对一的时间。她会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活动,比如与杨宏建一起去看篮球赛,或者与继女一起去书店挑选书籍。这些一对一的互动,让她能更细致地了解和关照每个家庭成员的个性和需求。

钱瑗在家中也非常注重节日的庆祝,无论是春节、中秋还是西方的圣诞节,她都会提前布置家,准备节日特色的食物,让每个节日都充满温馨和欢笑。这样的传统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意义和家的温暖。

《我们的钱瑗》——家人的共同回忆

2005年,《我们的钱瑗》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对钱瑗一生的深情回顾和家庭成员对她的致敬。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家庭团结和共同协作的体现。杨绛、钱瑗的继子杨宏建、继女以及他们的亲密朋友们共同参与了写作和编辑工作,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与钱瑗相处的珍贵记忆和感悟。

在整理和撰写过程中,家庭成员们聚集在一起,翻阅旧照片,重读钱瑗过去写给每个人的信件,回忆起与她共度的日常点滴。他们讨论如何将这些片段编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力求真实地表达钱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活动常常在家庭的客厅进行,大家围坐一起,一边谈论一边记录,气氛既庄重又温馨。

书中的内容涵盖了钱瑗从事教育工作的片段,如她在教室里的教学场景、与学生的互动、教学生涯中的亮点以及她如何平衡职业与家庭生活的挑战。每一章节都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撰写,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钱瑗在他们生活中的角色和影响。

书中还特别提到了钱瑗如何在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作为一个继母,她如何逐步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作为一个妻子,她和杨伟成如何共同面对生活的起伏;作为一个教师,她如何影响和激励她的学生。每个章节不仅记录了事件,还展示了钱瑗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小细节,比如节假日她如何布置家庭聚会、她如何组织家庭出游等。

杨宏建和他的妹妹在书中分享了许多与钱瑗一起观看电视剧的趣事,尽管她偶尔会剧透,但这些共享的时光成为了家庭中温馨的回忆。他们详细描述了一次家庭观影晚会,钱瑗急切地透露了电视剧的高潮部分,尽管一开始他们表现出了假装的不满,但最终都被她的幽默和热情所感染,共同笑出了声。杨宏建还特别强调:"钱瑗阿姨虽为继母,却从未让我们感到有继母的感觉。"

此外,书中还包括了一些钱瑗的个人物品的照片,如她的手表、眼镜和一些亲手做的工艺品,这些都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细节的展示,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钱瑗的个性和她对生活的热爱。

生命的最后岁月

1996年,钱瑗突然感到身体多处不适,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患有肺癌晚期,这个消息对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尽管面临这样沉重的诊断,钱瑗本人却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坚强和乐观。

在疾病确诊后,钱瑗开始了化疗治疗。每次化疗后,尽管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她依然保持着与病魔斗争的决心。在医院的病房里,她经常与其他病友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尽管她自己也在经历痛苦,但总是尽力给予他人鼓励和支持。

家人和朋友们轮流陪护钱瑗,尽管心情沉重,但钱瑗总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减轻他们的负担。她会请家人带来她喜欢的书籍和音乐,与来访的朋友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钱瑗尤其喜欢听她曾经教过的学生们的近况,这些故事总能带给她欣慰和力量。

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对钱瑗的态度和勇气感到敬佩。即使在病痛中,钱瑗还关心起来访医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常常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并给予鼓励。她的房间因此总是充满了正面的能量,让每个进入这个空间的人都感受到一种温暖。

1997年的春天,钱瑗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周里,她决定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余生。在家中的那些日子里,钱瑗仍然坚持每天在院子里散步,尽管步履蹒跚。家里的氛围虽然凝重,但钱瑗总是尽量与家人保持轻松的交谈,讲述一些有趣的往事或文学作品的段落,让气氛不至于太过压抑。

在钱瑗生命的最后几天,许多曾经的同事和学生都前来探望,他们带来了花和卡片,表达对她的敬意和祝福。钱瑗虽然已经说话困难,但她通过眼神和微笑向每一个人表达感激之情。

1997年夏天,钱瑗在家中平静地离世,享年不详。她的离去让无数曾受她影响的人感到深深的悲痛。她的葬礼简单而庄重,参加的人们都是她生前的亲友和学生,他们共同回忆和缅怀这位不平凡女性的生命旅程。

参考资料:[1]孙玉祥.钱瑗:钱锺书夫妇的“平生杰作”[J].同舟共进,2019,0(12):37-42

0 阅读:0

历史海大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