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强身四部曲,大幅提升战斗力:第二步是增

鸿朗说健康 2024-07-03 02:03:14

增什么呢?就是增强脾胃功能。肾藏精,主要与生长发育和生育有关系。脾说的后天之本,是说由脾胃分解营养,提供给五脏六腑,让脏腑成长。

中医讲:脾主运化,我们吃进去的所有东西、包括药物,都要先经过脾胃的消化,才能被吸收利用。

如果脾胃虚弱,你吃再多的东西,吸收不好,吃了也白搭,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脾胃虚弱的人,平时总觉得疲倦乏力、胃口差、消化不良。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在补肾之前,最好先采用香砂六君汤来健脾除湿,调理一下脾胃。

脾胃好了,运化吸收正常了,进补就容易多了。

《内经》重视脾肾,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内经》揭示了“先天”是指禀受于父母的“两神相搏”之精,以及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为人体生命的本原,是后天脏腑形成及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比如,经文中说:“人始生,先成精”、“生之来谓之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所谓“精”,即生命之源,先天之本。

《内经》重视脾胃,认为“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原也”、“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至元代李东垣,认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到张景岳提出“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周之干《慎斋遗书》认为“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以上诸家都从脾胃与其他各脏的关系说明了脾胃的重要性。

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一书中说:“善为医者,必责其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一天之源。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

至此,对于先天与后天之本方有明确的说法。肾中先天之精的盛衰影响着子代的先天禀赋,而脾所化生的来源于水谷精气的后天之精能不断滋养和改变先天之精。

脾之所以为后天之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则,脾乃气血生化之源

《医宗必读》提出:“脾何以为后天之本?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精微物质。胃受纳腐熟水谷,而脾进一步将其运化成水谷精微。只有脾胃功能旺盛,机体组织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若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人就会生病。

二则,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不能伤,脾伤则导致运化失调,湿邪内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明脾的功能旺盛,则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

一方面强调了调理脾胃在疾病治疗和养生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亦指出,四时都离不开脾。若脾虚,则元气不足,不但会导致内邪,亦会导致卫外功能下降而感受外邪。

《脾胃论》亦有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之精气盛衰与否直接影响着后天体质的强弱与对疾病的易感性。

三则,生命需要接地气

古人认为,人生活在大地上,大地禀土气,其卦为坤。坤之德为:厚德载物、心量大、包容。人的健康离不开土气。人要吃五谷杂粮,这些食物都是得土气而生。人越是得土气,就越健康。反之,越是远离土气,人越容易生病。

按医理来推测,患病之人应该尽量住在一楼,方便接地气。反之,若住的太高,远离地气,疾病就难以康复。比如,中风患者一定要常在公园的草地上行走,这样最接地气。

四则,土居中央

五行学说中,土占据着至尊的地位。比如《国语》说:“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太平御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者:地,土之别名也,比于五行最尊,故不自居部职也。”《国语》说:“唯地(土)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庄子》说:“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管子》云:“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

土居中央。汉代董仲舒指出:“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土居中央,为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若酸咸辛苦之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甘者,五味之本也,土者,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气也,犹五味之有甘肥也,不得不成”。

尊土尚土亲土爱土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从远古女娲以泥造人的美丽传说到后稷教人稼穑;从先秦的“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到周文王演八卦,尊土为“五行”之首;从唐朝的“地为天生,人为地显”到宋朝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天为人之父,地为人之母”。

为什么重土?其一,农业文化的产物。农业以土地为基础,土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源,所以“土”在中国先民的心目当中是最为神圣的;其二,黄帝尚黄,以土为德。我们以黄帝为祖宗。

0 阅读:2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