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8341部队深夜突然包围邓小平住处,邓小平交代卓琳:别跟来

百年小人物 2024-06-22 14:56:10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2009年7月29日,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卓琳在1938年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革命经验相当丰富,但她却在新中国成立后站在邓小平同志背后,把家看好,管好孩子们,不让他操心家中事务,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卓琳比邓小平小了整整12岁,提到两人的恋爱,可以说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1939年秋,从太行山来延安开会的邓小平,与正在陕北公学学习的卓琳相识,并产生了好感。

于是,在邓发和曾希圣的介绍下,卓琳也认识了邓小平。当她被问到愿不愿意结婚时,卓琳以“想要专心工作”为由拒绝了。但实际上,她真实的想法是“担心跟没有知识的工农干部结婚没有话说。”

邓小平得知卓琳的态度后,先后找她聊了两次,谈话中,卓琳觉得此人既有文化,又很诚恳。于是,便同意了这桩婚事。

同年9月,两人便在毛主席住的窑洞前结婚了,结婚仪式很是简单。此后,卓琳始终跟随着丈夫的脚步。邓小平在前线指挥打仗,卓琳便带着孩子们住在后方。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卓琳总是跟在丈夫身后,做他最坚强的后盾。战争年代,拖儿带女的卓琳自然也经历了不少苦难,但她从不叫苦,更不埋怨。很难想象这位坚强的女性曾经是一个出生在富商家庭中受尽宠爱的千金小姐。

1952年,邓小平被调往中央参加工作,卓琳带着一家人也住在了北京。邓小平叮嘱卓琳说:“你不要去外面工作了。”

卓琳本身也不是个爱出风头的人,她欣然答应了丈夫的这个要求,忙起了家里的一应事务。除此之外,她还给邓小平当起了秘书。因为这个时候邓小平要看的文件有很多,需要专门有人整理,卓琳便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在北京的这段时期也是邓小平工作上最忙碌的时候,但他一直只有两个秘书,其中一个就是妻子卓琳。

在家里,卓琳管着一切开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等,邓小平则从不跟妻子唱反调,十分支持并信任她。

卓琳对邓小平也总是多加照顾。她教育孩子们不准在家里吵闹,因为父亲需要安静的环境。邓小平如果长时间伏案工作,卓琳就会故意让家里的小孩子进去“捣乱”,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能放松放松。

生活中,邓小平要穿什么衣服,添衣减衣、吃什么药,卓琳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邓小平喜欢喝龙井,卓琳每天上下午都会给他泡一杯浓浓的龙井茶,而她自己则喝剩下的茶根。

夫妻俩总是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卓琳身体不好,邓小平总关注着妻子的状态,嘘寒问暖。他们从没对对方说过什么重话,更没有红过脸。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互相信任,更是因为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几乎都一致。

就拿教育孩子来说,虽然宠爱但不溺爱。孩子们都在北京郊区上学,需要住校,每逢周末回家或周一返校,他们都是自己乘公交、骑自行车。在不准司机接送孩子们这一点上,邓小平和卓琳有着无言的默契。

邓小平虽然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他却对每个孩子都十分了解。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孩子们也总是互相关心、健康成长。这让邓小平夫妇心中倍感欣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邓小平也受到了冲击,卓琳十分心疼丈夫,一家人的处境也变得越发艰难起来。

这一时期,卓琳内心虽然痛苦,但她始终坚信自己的丈夫,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着邓小平。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卓琳总会给儿女们讲邓小平过去的战斗历史,她用事实向孩子们证明邓小平是清白的。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安排到江西劳动,卓琳二话不说与他同行。在江西的这段岁月里,夫妇俩和继母夏伯根一起,互相依靠着捱过了这段险恶的时光。

邓小平通过与最底层的劳动者们亲密接触,也最直接地了解到了真实的现实社会,同时让他对未来有了相当深刻的思考。

1973年,邓小平回到北京,全面复出,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但在1976年,他的工作便再次停摆,陷入了政治困境之中。

此后,邓小平和卓琳住进了北京东交民巷17号,又一次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就在这时,卓琳也因为角膜溃疡被送进了301医院,两人不得不分开了一段时间。在医院治疗的卓琳时刻关心着邓小平的安危。

一天,当卓琳从一位医生那里得知毛主席病危的消息后,她心中更加着急了。此刻,家里只有邓小平一个人,他什么都不知道。卓琳心想:一定要他知道这个消息,提高警惕。

恰好这个时候,有一位警卫人员来医院看望她,卓琳立即写了一张小纸条,交给这位警卫人员,并叮嘱说“一定要交给邓小平。”

邓小平收到纸条后,发现是妻子的笔迹,上面写着“千万不要离开住处,我争取尽快出院”。从潦草的字迹中,邓小平能够感受到妻子的焦虑和心急。

1976年6月10日,邓小平向中央写去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允许孩子们跟自己一起住。第二天,他便收到了毛主席同意的批示。

邓小平第一时间给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卓琳传递了消息,并在最后叮嘱她“好好接受治疗,不要着急出院。”

纸短情长,这对相伴了大半辈子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的夫妇,通过短短写着几句话的便条传达了对彼此最珍贵的关爱之情。

在医院住了50天后,卓琳的眼睛已经有所好转,原本应该继续住院观察的她,立即决定出院。当她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看到一切如初的邓小平后,一直紧绷的神经才终于放松了下来。

这一年10月的一个晚上,刚刚吃过晚饭,围坐在一起收听收音机的邓小平一家人,突然听到门外有不小的动静。孩子们神色紧张地看着父亲,只见邓小平一瞥眼,他们壮着胆子来到了门口。

一会儿后,他们回到了房间里,低沉着声音,对父亲说道:“门口全是部队的官兵,是‘8341’中央警卫团。”

“看清楚了吗?领头的有没有说什么?”邓小平皱着眉问道。

“看清楚了,就是中央警卫团的官兵,什么也没说,就是把院子都给围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大家也都没了睡意。邓小平把一家人都叫到一起,对他们交代道:“看来现在情况很紧迫。万一我要是被带走了,你们都不准动。”

说罢,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妻子,不放心地交代她说:“特别是你,千万不要跟来。你要当好家里的主心骨,照顾好一家人。”

“老兄,你别担心我们,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我们一家人都走过来了。再苦再难大家都不怕,我们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卓琳坚强地说道。

对邓小平一家人来说,这天晚上的时间过得比以往都要漫长,一家人彻夜未眠,时刻关注着外面的动静。

天终于亮了,邓小平没有被带走。原来,中央警卫团包围这里,实际上是为了奉命保护邓小平一家人的安全。

当天晚上,中南海里针对阴谋集团的行动正在行动,为防止有漏网之鱼伤害中央领导和老同志们,中央警卫团特意来保护邓小平。

1977年7月,邓小平全面复出,恢复了在党内外的一切职务。此后,共和国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的领导下,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而卓琳则继续做着邓小平身后的“红色大姐”。在邓小平逝世后,卓琳也依旧严格遵守着“不去外面工作”的承诺,拒绝了外界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加工作的邀请,继续待在家中安享晚年。

参考资料:中外文摘2009年19期、世纪风采订阅 2021年4期、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36期、新天地2009年9期、《大众日报》、党史博览2023年4期、《学习时报》2023年2月3日

15 阅读:4499

百年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